含蓄隽永 意韵无穷

时间:2022-09-01 12:17:19

清代作家李渔曾说过:“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人执笔留恋,若难遽别。”媚者,美也。一个富有文采、含蓄隽永、意韵无穷的结尾,必然耐人寻味,摄人心魄,能产生“曲终人不见,惟有数峰清”的艺术效果。这番话是对含蓄式结尾的最好的诠释。

含蓄式结尾,要求把丰富的思想感情凝聚于含蓄深刻的语言或描写中,不直言其事,要给读者留下思考想象的空间,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从而意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怎样才能使文章的结尾含蓄深邃,富有力度呢?由于文章的体裁、内容和表达的感情等方面的不同,方法自然有多种多样。

一、添加后记,余味悠长

例如散文《生命・阳光》的结尾:

抬头看看窗外,天空渐渐明朗起来,告别了深邃的夜空,告别了它的黑暗,迎来那光辉的太阳,万物正在茁壮地生长,暗香在空气中浮动……

这是一个采用描写的手法添加的后记,读罢全文,你会从这个后记中体会出作者要表达的寓意:生命要想放出芳香,离不开阳光,必须经过阳光的哺育。这样的结尾给读者以遐想,给读者以启迪,留下余味让你去品尝。

还如散文《美丽的蝴蝶》的结尾:

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下在我的心里。红雨衣、蓝雨衣、黄雨衣……匆匆而过,谁也顾不了谁。远远的,透过一片迷蒙,我看见你仿佛一只美丽的蝴蝶,娇小着,伶俐着,扑闪着双翼……

这是一个典型的运用景物和人物描写的后记。这位作者借用台湾作家的《永远的蝴蝶》的某些词语来给自己的文章结尾,将自己怀念的热爱的主人公的某些形象描述出来,形成一个画面――“定格”,委婉地表现了中心思想。

二、把思想感情寓于描绘之中

这类结尾,作者把深邃的含义寄寓在情景的描绘中,让读者去品味、体会。

例如,记叙文《爷爷的心事》的结尾:

爷爷掏出他的烟袋,装上一锅烟,点着,香喷喷地吸着。然后,他冲着我笑眯眯地说:“这我就放心了,明天一早你就上路,别惦记着家。”

这个结尾通过对爷爷吸烟和行动的描写,暗示爷爷心里的事已经放下,他心满意足地笑了。

还如《百合花》的结尾: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小说故事结束时,用精炼的文字描写了人物,加深了读者对人物的印象,而且给人以回想、思索的余地。

三、引用诗词、名言警句结尾

例如:王为政的《归来正是月圆时》的结尾:

真凑巧,明天到达北京,正好是阴历的望日。迎接我的不但有亲人,还有故乡的一轮明月。一首七绝从心底涌出,我通过这横贯东西半球的线路,借助于连接两颗心的电波,念给她听:

夕阳鸦噪不成诗,倦客无眠忆妻儿;

莫道天涯离别苦,归来正是月圆时。

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引用诗句,将自己所要表达的感情寓于其中,让读者从中得到启迪,产生联想,领悟全文的思想感情。

还如课文《驿路梨花》的结尾: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文章的结尾借用古诗句,抒发了作者赞颂雷锋精神的情怀。

四、留下空白,让读者咀嚼回味

中国的艺术非常讲究意境、韵味,讲究空灵,追求余音袅袅,常会留下一片空白,给读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在文学上则追求“言已尽而意无穷”。如下面一段满分作文的结尾:

雨,轻柔地飘洒着,所乘的小舟凭借娴熟的舟技,在富春江急骤的旋涡里悠然左右,不觉江流浩荡中,已是天山共色。(《出仕与入仕》)

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不觉进入了“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意境。富春江的山水在我们的眼前缭绕。读着这样的文章,我们如在饮一杯香茗,在作者营造的氛围中徜徉、咀嚼,回味悠长。

五、留个问号给读者

留个问号给读者就是在文章的结尾处,并不把要说的东西直接说出来,而是用疑问的形式让读者思索,将文章的意蕴加以深化,能体现出作者思考的深刻性与独特性。

例如,议论文《简单与不简单》,在列举了种种“简单与不简单”的现象,分析了“简单与不简单”的辩证关系之后,文章结尾时,作者写道:

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同时有着简单和不简单,问题是我们该追求什么样的简单和不简单。

朋友,你说呢?

在这里,作者巧妙地提出了“该追求什么样的简单和不简单”的重大命题,引发了读者深深的思考,启示着人们作出正确的抉择,追求有意义的人生。作者尽管没有明说,但引人深思,催人警醒。

再如,学生的作文《生活的发现》的结尾:“我现在明白了,开放是双刃剑,有利也有弊。我更发现我们的社会充满了机遇,同时更充满了挑战。生活不正是这样告诉我们的吗?”

这样的结尾,引人思索,促人警醒,又加强了语感。

记得托尔斯泰说过:“好的那种结尾,就是当读者把作品读完之后,愿把它的第一页翻开来重新再读一遍。”这句话道出了含蓄式结尾的特点。高明的作者往往在结束文章之后,还留下延伸的文意,让读者引起回味,唤起深思,重新研读思索全篇。因此说,含蓄式结尾可以使文章光彩顿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藏而不露,蕴涵丰富

2008年青海考生写的《收藏记忆之花》的结尾:阳光、水珠、荷花、莲蓬、水草、浮萍……还有那歪歪趔趔蜗牛一样爬行的小船,载着我们的笑声,载着我们的童年,向前撑去。

文末的这个段落是对童年生活的描写,字里行间透出了对童年的向往和依恋。

2007年山东省青岛市学生作文《妈妈的生日》的结尾:母亲坐在桌前开始吃我为她煮的那碗寿面,我也坐在一边看着她。忽然,我看见两颗晶莹的泪珠滑落在碗里。我问:“妈妈你怎么啦?”母亲抬起了头,哭了。

文章结尾的描写藏而不露,字里行间流露出母亲因孩子的懂事、长大而感到幸福的意蕴。

江苏省南通市的作文《天籁――记一次蛙鸣》,小作者从“独鸣”、“散鸣”、“齐鸣”等多个角度描写了不易捕捉的蛙声,使之诗意化、人格化。并且在“齐鸣”中,议论、抒情与感悟人生相协调,点出文旨“唱出生命的赞歌”。最让人欣赏的是文章的结尾段:“倾听,心听。欣赏,心赏。”它运用了谐音双关的手法,道出文章“倾听”的特质――人与自然的对话与沟通。这个精炼而又耐人寻味的结尾,把读者引入一个无限广阔的空间,让读者去感悟,去遐想!

上一篇:科学中考中信息题的备战策略 下一篇:浅谈语文单元教学基本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