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蓄的表白范文

时间:2023-11-23 09:27:24

含蓄的表白篇1

2.如果你来了,那么春天就不用来了。

3.我对你所有主动的潜台词都是“我想你”。

4.我刚刚亲了一下风,待会它就会亲到你脸上。

5.想牵先生的手 也想被先生揉揉头。

6.也许几亿年,甚至几百亿年后,我跟你都化作尘埃,在另一个星球上遇见。在广袤的宇宙空间里,其实我们很近很近。

7.爱之于我,不是一蔬一饭,不是肌肤之亲是平凡生活中的英雄梦想,是一种不老不死的欲望柴米油盐,生儿育女,一眼万年。

8.或许你并不熠熠生辉吧,甚至有点木讷。但你本身就是星星,就是浪漫。

9.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浪漫的瞬间,而最让我心动的,是你奔向我。

10.现在你终于来到我眼前了,我本想告诉你在没有你的这段漫长的岁月里,我遇到的所有的糟糕透顶甚至难熬的事情,但当我真的看到你时,我却只想告诉你,我很想你。

11.把星星熬成糖浆, 蘸一蘸你说过的晚安,然后再大口大口的吃掉。

12.这些由你衍生出来的琐碎,在数十年如一日的白夜里融汇成遥远的光河,不再触及我,却依然照耀。

13.睡不着就给我打电话,我陪你对抗黑夜。

14.我开始期待夏天和你一起看傍晚就像之前期待着冬天和你一起吃火锅,其实吧我对夏天冬天没有特别喜欢,只是期待着和你一起。

15.希望有一天能去看看一号公路的日落,布鲁克林大桥的人海,特洛伊的飘雪,纽约中央车站的告白。你在身边也好,不在身边也好,想站在人生遗憾的中间,再一次记住你的脸。

16.我要在你身上去做,春天在樱桃树上做的事。

17.谁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我心安处是你身旁。

18.你的双眸有遥远的冬雪,你的微笑有绚烂的夏阳,你一转身便有花开为你,你一低头便有星辰黯然,你在我心里,我便拥有全世界。

19.你呀,总是看到自己身上的小小瑕疵,然后失落,然后自卑,可你别忘了,你也闪闪发光,也温柔,也可爱,也在努力并一定会成为更好的人,所以请放宽心,你一定会一步步靠近更喜欢的自己。

20.睡觉吧,我有悄悄话要在梦里和你说。

21.把你位置发给我,看看我的心跑哪去了。

22.我一直想从你的窗子里看月亮。

23.连我都羡慕,你在我心里的位置。

24.我喜欢的男孩好久没有理我,必须采取一些行动了,我遥望星空,试图用大脑向宇宙发射一些电信号。目前已经望了二十分钟,宇宙暂时还没有给我反馈。25.黄昏时偷来你的肋骨酿酒,百年后醉的有血有肉。

26.他朝若是同淋雪,此生也算共白头。

27.笑脸给你,情书给你,6月的清晨给你,雪糕的第一口给你,手给你,怀抱给你,等待给你,家给你,一腔孤勇和余生都给你。

28.你是我亲自挑选的家人,请你永远不要质疑和低估我这份爱。

29.你就做你自己吧,有点奇怪没关系,和别人不一样也没关系,反正我永远站在你这边。

30.好好生活,慢慢爱你。不早不晚,刚好是你。

含蓄的表白篇2

【关键词】含蓄特征 中国艺术 传统 审美核心 艺术规律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自有实物可考以降,种种迹象表明,几千年来,先民们从未放弃过对美的渴望与探求。从黄河流域的原始时期到近现代,不同的文化艺术在这片土地上碰撞、交汇、融合,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在这座文明的宝库中,中国传统艺术以其强大的张力和吸引力担纲了文明火种传递的重任,也养成了中华民族沉静、内敛的性格,更感染了全世界无数东方艺术的拥趸。

一、中国艺术审美中“含蓄”特征的产生和中国文化的关联

中国传统艺术门类众多,较有代表性的可以分为书法、绘画、戏曲、工艺美术等。这些艺术门类虽然形式上大相径庭,但是有着共同的审美特质,如本文要探讨的“含蓄美”。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含蓄”是审美的核心内容和标准。关于“含蓄”这个词,《辞海》中有这样的解读:“含有深意,藏而不露。”“不做正面说明,用委婉隐约的话把意见表达出来。”这种解释说明了艺术的含蓄美即是要求作品一要具备深刻的内涵,二要隐约、婉转地运用艺术手段把内容传递给观众。北宋诗人梅尧臣评价好诗的标准“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即是对“含蓄美”最好的注解。

中国传统美学中,“含蓄”一词最早出现于唐朝诗僧皎然的《诗式》中:“情,缘境不尽曰情;思,气多含蓄曰思。”以及韩愈的《题炭谷湫祠堂》诗中:“森沉固含蓄,本以储阴奸。”至于对含蓄的特征做较为详细和系统描述的则为晚唐诗人司空图,其在《二十四诗品》中说含蓄就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如满绿酒,花时反秋。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大意是,不需要太多的文字描述,就可以诠释事物的风采;即使没有使用哀怨的词汇,也能让读者感到忧伤;作品中蕴含着事物发展的真谛,让读者能与之共同跌宕;像沥酒时不断的美酒,又如花开时恰逢秋霜;如半空中浩荡的雾霭灰尘,又像海浪奔涌激荡出的泡沫无穷无尽;即使在这无尽的变换中取其万一,即可窥得它们的全貌。

中国传统艺术中含蓄美作为核心审美要素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中国古代人文社会发展的必然诉求。含蓄美的形成同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国人的人文价值观、生活习惯、道德传统、思维习惯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受儒家、道家礼教影响的中国人在表达感情上往往采取寄情于景、托物言志或者委婉手法,而避免直露浅白的表达。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中“大道不可言说”的观念也深刻地影响着传统艺术的审美取向,《论语》云:“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在这种思想方式主导下,中国古典艺术论在表达、技巧等问题上形成一个基本看法,即可传达的都是表面的、肤浅的、有限的,而最深刻、最本质的东西则不可传达。另外艺术中含蓄的审美取向还与佛教等外来文化的影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佛教中讲究“参悟”,过多的形象或文字上的表达被认为是误导,其主张“不立文字”,“凡有所相,皆是虚妄”,故此在佛教题材的艺术作品表现上也更侧重于运用含蓄的手法。

二、中国传统艺术审美中含蓄美的表现

含蓄美存在于传统艺术之中,在各艺术门类的审美中都处于核心的地位,下面笔者仅从书法、绘画、诗歌、园林艺术等几个主要艺术门类分析含蓄美的表现。

1.书法

书法可以说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最纯粹、最抽象的艺术形式之一。中国书法道法自然,讲究笔法、结体和章法的组合,是一种抽象图形,在点划间传递作者的情感,创造含蓄的意境。清代书家汪沄在《书法管见》中说“字分雅俗,全在含蓄”,书法中的含蓄美是指书家的情感蕴藉包含在作品所创造的意境中,启人联想,让人回味。再如南齐王僧虔提出上乘的书法作品应该蕴含着深刻的创作者的感情因素和寓意,徒具形质、累赘琐碎、缺乏变化、一览无余的作品是不足挂齿的。

书法中的含蓄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笔墨线条间的“藏”和“露”所蕴含的力度美。“起笔裹锋、落笔回锋”,藏头护尾,不露锋芒,笔锋包藏在点画之中,即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力在内,不外泄,有一种内在的含蓄的审美意蕴;而露锋呈现在字里行间,承上启下,左呼右应,顾盼有情的自然超逸,优雅动人的情采和神韵。二是体式中虚实、轻重、刚柔、张弛、揖让、动静等所蕴含的构成美,例如赵孟頫的小楷作品《汉汲黯传》,“结体妍丽,用笔遒劲”,一字之内笔画揖让有序,字与字之间参差错落,粗看觉得工细精巧,细读篇中风情无限。三是章法中黑白、均衡、繁简、聚散、浓淡、造势等所蕴含的气度美,如王铎的行草书法艺术,章法变化丰富,用笔收放自如,以淡墨入书制造浓淡燥湿的墨法,给人以特别的感受,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王铎)则全讲势,魏晋之风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而能够把笔法、结体、章法合理融为一炉的作品其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内容自然强大。如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以“悲愤之情,成血泪之文,言辞激切而笔墨随之,意不在书而极书之变”通篇点画狼藉,纵横腾挪,其笔墨随感情变化而起伏跌宕,笔势浩荡,撼人心魄。宋代陈深题跋:“详玩此帖:纵笔浩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或若篆籀,或若镌刻,其妙解处,殆出天造。”

2.绘画

含蓄的表白篇3

有意含蓄者,如《宫词》曰:“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又《嘲人》诗曰“怪来妆阁闭,朝下不相迎。总向春园里,花间笑语声”是也。

有句意俱含蓄者,如《九日》诗曰:“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宫怨》诗曰“玉容不及寒鸦色,犹带朝阳日影来”是也。

(宋・惠洪《冷斋夜话》)

【点击运用】

作者把诗的“含蓄”分为“句含蓄”“意含蓄”和“句意俱含蓄”三种,并分别举了例子。含蓄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美,而诗词中的含蓄,将这种美发挥到了极致。含蓄的文字,拥有更多的“言外之意”,耐品读,耐推敲。我们可以细细品读这些佳句,体味其中含蓄的美,并要在自己的写作中,凝炼美化自己的语言,使之富有含蓄而优雅的意境。适用话题:含蓄之美,言外之意,诗意表达等。

诗置动静意

荆公曰:“前辈诗云‘风定花犹落’,静中见动意。‘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意。”山谷曰:“此老论诗,不失解经旨趣,亦何怪耶。”唐诗有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者,置早意于残晚中;有曰“惊蝉移别柳,斗雀堕闲庭”者,置静意于喧动中。东坡作《眉子研》诗,其略曰:“君不见长安画手开十眉,横云却月争新奇。游人指点小颦处,中有渔阳胡马嘶。”用此微意也。

(宋・惠洪《冷斋夜话》)

【点击运用】

古人做诗,注重动与静的结合。以动写静,更增其静,比如王维的“鸟鸣山更幽”;或者以静写动,更增其动,比如梁谢贞的“风定花犹落”。我们学过的现代名篇《老山界》中也有这样的片段,夜宿山上,于寂静中听到各种声响:“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宏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我们写景,也要注重色彩、远近、动静的搭配,这样才能使景物更富立体感,更丰富生动。适用话题:动与静,写景之妙等。

皆佳句

李太白诗云:“几度雨来成恶热,一番风过有新凉。”刘莘老子刘,字斯立,《龙山寺》诗亦云:“急雨欲来先暑气,凉风已过却秋声。”诗意虽同,然皆佳句。

(宋・吴《忧古堂诗话》)

【点击运用】

同样的意境,不同的表达,然而却都是佳句。我们写文章,不必太在意这样的内容、这种方式的描写别人是否写过,自己能否写得超过他人等等,而是要真实地遵循自己内心的声音,写出与自己的生命有所交集的人、事、景。就像俞平伯和朱自清都写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游历是同样的时间,所见是同样的景物,但所写的内容却各有风采。所以,大胆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语言,就好。适用话题:季节交替,遵从内心的声音,独特表达等。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

【点击运用】

“何遽不若”就是“为什么不如”的意思。王国维一向注重诗词的境界。而这条诗论里,他却认为不能凭借境界的大小来评定诗词的好坏。因为所选择的吟咏内容不同,所以境界也呈现出大小不同来。落日大旗,风鸣马萧,是一种壮美;而细雨中的鱼儿和燕子,则体现了一种柔美。世间美的类型各不相同,因而才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适用话题:境界的大与小,壮美与柔美,丰富多彩等。

咏物诗须有寄托

咏物诗无寄托,便是儿童猜谜。读史诗无新义,便成《廿一史弹词》;虽着议论,无隽永之味,又似史赞一派:俱非诗也。余最爱常州刘大猷《岳墓》云:“地下若逢于少保,南朝天子竟生还。”罗两峰咏《始皇》云;“焚书早种阿房火,收铁还留博浪椎。”周钦来咏《始皇》云:“蓬莱觅得长生药,眼见诸侯尽入关。”松江徐氏女咏《岳墓》云:“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皆妙。

(清・袁枚《随园诗话》)

【点击运用】

含蓄的表白篇4

关键词:诗歌;跨界;比兴;空白;流行歌曲;中国画

“诗无言外之意,便同嚼蜡。诗要含蓄,必寓言外之意,寓有言外、象外之意的诗,便叫含蓄。”(袁枚・《随园诗话》)含蓄之美是中国诗学最基本的审美原则。也正因为诗人未言明,读者便难懂,含蓄之美也就成为了诗歌鉴赏教学的一大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尝试了“跨界”之法,以期学生能够触类旁通轻松学,轻松愉 悦明白悟。

跨界是指跨越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行业、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意识形态等而产生的新领域、新行业、新模式、新风格等。如跨界音乐、跨界营销、跨界车等。语文原本就是一门艺术性极强的学科,所涉及的主题已不仅是纯粹的文学问题。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与其他艺术门类如何结合,如何利用新时期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导教学,如何在古老的语文教学中注入全新的元素,用“跨界”的方式引导学生,也许是一个不错的方案。因为跨界的价值正是在于它能让原本毫不相干,甚至矛盾、对立的元素擦出灵感火花和奇妙创意。

一、比兴之美歌词得

当代中学生,最爱的一定是流行歌曲,从来不需要苦口相劝,歌词一定烂熟于胸。歌即诗,本是一家,我们完全可以用歌来教比兴之美。

“比兴”是传统的诗歌表现技巧,朱熹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比兴手法在《诗经》中已经广泛使用,而很多学生总觉得此艺术手法跟自己远隔时空,稍可意会,妙处却难以言说。而当代流行歌词作为一种诗性文体,在沿着中国传统诗歌中合乐之歌词一路发展时,在创作的实践中经常会使用这一手法,使得歌词寓意深刻,更加含蓄委婉。我在教学中曾以周杰伦演唱的《青花瓷》和罗大佑的《光阴的故事》为例来解读。

《青花瓷》歌词中通篇比兴,表面上是在吟咏青花瓷,实际上则是处处在吟咏像青花瓷一样美丽的心上人。在歌词的具体细节上,可谓“比比”皆是,“兴”味盎然。“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抒情主人公用国色天香的牡丹比喻初定妆容的心上人;“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开放”,又用含苞待放的牡丹来比喻她娇羞的笑容。同时,很经典的是那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就像要烧制出绝世珍品的青花瓷要等待烟雨一般,我一直在等待着你,而我的等待只能像等雨一般被动而安静,因为你和雨一样不知何时才会出现,爱情的执著与无奈如汩汩溪流绵绵不绝。更有“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此处更是既渲染了环境氛围,又比附象征了歌词旨意。将那自江南烟雨中美丽邂逅后的无尽相思抒发得淋漓尽致。此首歌词“比”和“兴”连用,扩展了歌词的意蕴,起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不仅便于诗人抒情达意,而且为作品本身增添了一种含蓄委婉之美,既大大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也丰富了它们的意蕴,使其具有悠长的韵味。

“音乐教父”罗大佑也深得“比兴”之妙。他在《光阴的故事》开头就这样写:“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经无知的这么想”。以“春天的花”“秋天的风”“冬天的落阳”做比,引出下一句中我青春年少的忧郁,以有形写无形,以可以感受的事物比拟不可捉摸的感觉,形象生动,妙而可言。

解读之后,学生兴趣浓厚、印象深刻,自能举一反三。《迢迢牵牛星》中,诗歌中表面上吟咏牵牛星和织女星,而又处处在吟咏牵牛和织女这一对情人,这是通篇比兴手法。《关雎》中,诗歌欲写所思之“女”,先以雎鸠起兴,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既是兴,又是比,雎鸠天性温顺,可比淑女之娴静;雎鸠乃“河洲”常见之鸟,可使人联想起常来河边采荇之女;“关关”乃雎鸠雌雄唱和之音,可起“君子”思“逑”之情。《氓》中的比兴也俯拾即是: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第四章开头就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起兴的诗句,以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借此抒发女主人公对丈夫喜新厌旧行为的怨愤。最后一章中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比喻自己的不幸无边无涯。“隰”是随处可见的低湿之地,“淇”则是女主人公与氓婚前幽会和结婚时及被弃后所必经的河流,用来作比,非常确切而更见深意。“比兴”手法经用流行歌曲歌词一“跨界”,再结合课文诵读,一唱一诵之间,其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所起的重要作用和给文字带来的含蓄韵味便不解自释。

如此,巧妙地利用流行歌曲这个学生的兴趣点和歌词本身通俗化的特征,还可以用来解读诸多文学作品中抽象的技巧、技法,可以化难为易,驭繁为简,俗处入手,雅处升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空白”艺术画中明

“诗不患无言,而患言之尽,诗不患无景,而患景之繁”。(陆时雍・《诗镜总论》)从这些论述中我们便可知道前人对诗歌的含蓄、蕴藉的追求,而这一审美原则在诗词中另一个明显的体现便是“留白”。

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在诗歌鉴赏中,学生往往对“空白”的概念比较模糊,眼中只有文面的那几个物象,背后微妙悠远的艺术效果,总难以发现和透彻领悟。其实,在中国许多传统艺术中都有“留白”的踪迹,书法、金石、剪纸、画像石乃至青铜器及戏曲,于是我想到了与诗号称是姊妹艺术的中国画。中国画中,有所谓“墨到为实,飞白为虚”“有形为实,无形为虚”等说法,虚到极致则是无,是画中着意留下的空白。正如清人戴熙所说:“画在有笔墨处,画之妙在无笔墨处。”很多时候,画面的空白之处,不但不是“没有”而是更加丰富,意境深远,韵味无穷。既然中国画与中国诗的“空白”追求殊途同归,而中国画在空间上的“空白”又似乎要比中国诗在文字中“含蓄”更直观、更具象,于是我们可以借画中的“空白”明诗中的含蓄。

例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沉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诗一词,亦问亦答,明白如话,懂字面意思不难,明空白艺术不易。对于“空白”之妙,我先给学生展示了齐白石笔下的鱼和虾,齐白石画鱼虾从来不画水,留下大片的空白,但观赏者自能从画面有形鱼虾的游动之态,展开想象和联想,感受到画家心中未画出的无形水的存在乃至水之澄明。于此,学生即能“举一隅而以三隅反”,明白钱钟书先生所说的“一种怀孕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谈中国诗》)。明白如何从那些“说出来的话”,去推演那些“不说出来的话”和“说不出来的话”。原来,《寻隐者不遇》的特点是寓问于答。诗人把问话省略了,形成一处处的空白,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一问心情愉快,满怀希望;二问答非所想,坠为失望;三问于失望中萌生希望;四问惘然若失,无可奈何。由此可见访者与隐者交情甚厚。钦慕而不遇,突出其怅惘之情。同时,未见隐者却见青翠挺立、茫茫白云,使人油然而生一种秋水伊人无处可寻的浮想。还可借青松与白云等意象解读出隐者青松般的风骨与白云般的高洁。同样,《如梦令》中“试问卷帘人”也无问的内容,“却道海棠依旧”是答句。从答句可推出问句的内容,大概就是“夜来风雨声,海棠花如何?”从推出的问句,学生便可体会女词人对花的关切,孕含着对春光易逝、好花不长的无限惋惜之情,以及对自己的青春易逝的慨叹。由此自可领悟,正是这一处处的空白,为读者创造了广阔无垠的想象艺术空间,极度地扩大了诗的容量,使虚境成为意味无穷的美境。“留白”艺术,如此跨界解读,由浅入深,化无形为有形,学生自能了然。

我还曾用此种方式来引导学生解读中国当代“朦胧诗”,让学生在诗歌与国画的跨界中明白:一个读者在鉴赏中根据自己的经验,通过想象补充诗歌和画面的内容,很多时候会比艺术家一一画出、逐个写到,能让读者获得更丰富的审美体验。

以宋代马远的《梅石溪凫图》为例,画面里突兀的峻石中几株从崖石里伸处的梅枝,以及几只闲游的野鸭,仅占画幅的三分之一,其余部分是空白,然而,这些空白是水、是天,是水天一色,尽凭观赏者自由联想那“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无限生趣。正是这种虚实互为补充,构成了画面的内在含蓄之美。在读者的思考、探索中,作品无穷的意蕴和幽远的艺术氛围悠悠而生。有了这些形象的图画出现,再来感悟诗歌中“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妙处就“实”多了。

朦胧诗之“朦胧”美正好继承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空白”之妙。以北岛、舒婷、顾城等为代表的朦胧诗主将主张“打破传统”,主要是指打破我国当代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在表现手法上,他们不重现实的形象描写,大多采取隐喻、通感、超感、错觉、幻觉、艺术变形、语言的反逻辑等西方现代派诗歌常用的技法,代替了以往现实主义诗歌中明白晓畅的实写、直叙,追求以形写神。当然,这又让很多学生爱之、咏之、惑之。

舒婷的一首《雨别》就突出地表现出这一特点:

我真想摔开车门,向你奔去,在你的宽肩上失声痛哭:“我忍不住,我真忍不住。”

我真想拉起你的手,逃向初晴的天空和田野,不畏缩也不回顾。

我真想聚集全部柔情,以一个无法申诉的眼神,使你终于醒悟。

我真想,真想……

我的痛苦变以忧伤,想也想不够,说也说不出。

“你”和“我”究竟是什么身份?什么关系?“痛苦”什么?“忧伤”什么?“忍不住”又是什么?背景的抽象模糊使人如坠五里雾中,而沿着空白之处细细品之,却能咂出那种情意绵绵、含蓄不尽的韵味。词句中的情感浓烈、空疏,淡漠中传出种种复杂难言之情――欲说还休。说它是爱情诗也好,不是爱情诗也好,从中领悟到的是复杂情感的强烈搏动。“我”和“你”将要分手尚未分手时瞬间的心里情绪的展现,形成了最有包孕性和神秘感的构思,造成了诗的张力场。情节的叙述传达出某种既是特定又是普遍的情感和经验,使诗与读者之间完成了一种交流。每个人尽管有不同的审美情趣、生活阅历、感受能力,有人生中不同的离别场景,但《雨别》中那种激动而又无法申诉的矛盾心境,那“想也想不够,说也说不出”的忧伤,却可能是共有的,读者尽可以从各自的人生体验中去联想、去填补诗句留下的大片空白。

诗歌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诗歌教学任重而道远,不仅要让学生懂得,更要让学生热爱,使他们终生受益。从诗歌到生活,从人文到科学,从文学艺术到音乐、绘画和电影电视艺术,大胆“跨界”,往往能够博采众长,凝聚成独特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温度,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传授书本知识、促进学生发展。与此同时,一个能与学生心意相通,爱生活、懂艺术、有情趣的语文教师也更能引起学生的好感与共鸣,从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威信和美好的形象,由对教师的敬佩之情转为自觉追随教师教导的行动。因此,教师完全可以用“跨界”教学充分发挥和展现个人的人格魅力,以期事半功倍。

学科有界,艺术无界。

含蓄的表白篇5

东宝肝泰片对DL-乙硫氨基丁酸模型小鼠肝和血清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

我们将东宝肝泰片配制成2%和1%的混悬液。将40只昆明小鼠(体重18~22 g)随机分为四组,即正常对照组、DL-乙硫氨基丁酸(DL-E)模型组、东宝肝泰片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每组10只。

实验前2天开始灌胃给药。东宝肝泰片大剂量组给药0.8 g/kg(2% 的混悬液40 ml/kg);东宝肝泰片小剂量组给药0.4 g/kg(1% 的混悬液40 ml/kg);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给同容积蒸馏水。

给药后第3天,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3组动物均每周给予0.625%的DL-E 0.4 ml/10 g(250 mg/kg)。24小时后,各组小鼠处死,取血分离血清,同时取肝脏右叶0.2 g,加4 ml生理盐水,制成5%的肝组织匀浆液,以3 500次/分离心15分钟,取上清,通过全自动化分析仪测试血清和肝组织中甘油三酯(TG)含量,样品中TG含量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异的显著性采用t检验。

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给予DL-E 24小时后,其肝组织匀浆中TG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预先给予东宝肝泰片的两组动物,给予DL-E 24小时后,其肝脏TG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说明东宝肝泰片对DL-E所致小鼠肝脏脂肪蓄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果详见表1。

观察东宝肝泰片对DL-E模型小鼠血清TG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给予DL-E 24小时后,模型组小鼠血清中TG含量虽有升高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东宝肝泰片对小鼠血清TG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

东宝肝泰片对实验性肝硬化模型大鼠肝胶原蛋白含量的影响

研究者将东宝肝泰片配制成4%和2%混悬液。将60只昆明大鼠(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肝硬化模型组、东宝肝泰片大剂量组(1.6 g/kg)和小剂量组(0.8 g/kg),每组15只。除正常对照组常规饲养外,其他3组前2周饲以单纯玉米粉加20%猪油加0.5%胆固醇,以30%酒精为饮料;后4周单纯玉米粉加0.5%胆固醇饲养。实验第1天皮下注射CCl4原液5 ml/kg体重,以后每3天皮下注射1次40%CCl4 3 ml/kg体重。东宝肝泰片组于实验第2天开始灌胃给药,1次/日,于第6周处死动物,取肝脏制成肝粉。检测胶原蛋白含量,以胶原蛋白含量作为肝硬化程度的判定指标。

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别显著性用t检验。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给药组大鼠的肝胶原蛋白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 0.05)。表明东宝肝泰片2个剂量组均对CCl4所致大鼠肝硬化具有一定改善作用。

药效学实验表明,东宝肝泰片对动物实验性脂肪肝模型和肝硬化模型都有明显的改善使用。

DL-E脂肪肝模型是目前脂肪肝药理实验研究中常用的动物模型,DL-E可导致肝脏脂肪代谢障碍,以致肝细胞内脂肪蓄积继而引起肝脏脂肪病变。DL-E的化学结构与甲硫氨酸相似,后者为体内物质代谢中甲基转移的供体,乙硫氨基丁酸可与之竞争,取代甲硫氨酸供应的甲基。

由于肝脏甲基供给不足,蛋白质合成障碍,生成的RNA和蛋白质中含有一定量的乙基基团,使蛋白质的功能异常。其中包括肝内载脂蛋白复合物功能障碍,以致肝内TG转运障碍,造成TG蓄积,继而发展成脂肪肝。

东宝肝泰片主要由蛋氨酸、重酒石酸胆碱、维生素B12等多种成分组成,一方面可以提供更多的甲基,另一方面有些成分具有亲脂作用和趋脂作用,因此,实验中观察到,动物给予DL-E后,模型组小鼠肝脏TG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表明DL-E可明显增加肝脏TG的含量,而预先给予东宝肝泰片,可使DL-E模型小鼠肝脏TG含量下降,表明东宝肝泰片对DL-E所致的肝脂肪蓄积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含蓄的表白篇6

[关键词] 公益广告 含蓄美

一面土墙,一块破旧的黑板,黑板上用白色的粉笔写着这样的课程表:一、挑水;二、喂猪;三、割稻;四、做饭;五、放牛;六、拾粪;七、砍柴。一天七节课,没有一节和语文、数学、音乐、美术有关。当大多数的城里孩子享受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读书无忧的幸福生活的时候,这份独特的课程表是中国贫困山区的孩子们生活的一个缩影。你可以质疑现实生活中这样一份课程表的真实存在,但是无法遏止一种心灵的震撼,无法回避课程表背后更深刻更残酷的真实,无法拒绝课程表背后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无法停止一种揣想和关切:那么多与年龄不相称的繁重家务、农活,这些孩子是怎样完成的?在阳光的暴晒风霜的侵袭里他们是怎样的又黑又瘦。这份课程表是一幅获奖的平面公益广告作品。它的魅力在于含蓄。关注贫苦山区的教育是一个很严肃、很冷峻的话题。作为艺术作品,广告没有简单地以新闻实录的方式还原生活,也没有空洞地声嘶力竭地喊口号。而是把创意的触角伸向了与话题密切相关,人们司空见惯的旧元素:黑板,同时把一份课表的内容进行反常处理嫁接到黑板上,辅之以黑白灰的色调,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小中见大地折射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在教育问题上遭遇的困窘,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并直抵人的灵魂。

那么什么是公益广告,什么是含蓄?

公益广告是面向社会广大公众,针对现实时弊和不良风尚,通过短小轻便的广告形式及其特殊的表现手法,激起公众的欣赏兴趣,进行善意的规劝和引导,匡正过失,树立新风,影响舆论,疏导社会心理,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以维护社会道德和正常秩序,促进社会健康和谐、有序运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永续发展为目的的广告宣传。 所谓含蓄,意思是含而不露、耐人寻味。作为艺术的形式语言,它是指在不损害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不减少形象感染力的要求下,所体现的一种更简洁、更概括、更有回味的意境表达方式。含蓄是一种美,它内涵丰富,意蕴深长。

那么公益广告是否需要含蓄美呢?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这是由公益广告有限的时间空间决定的。受媒介性质、经费等因素制约,公益广告不可能长篇累牍,短小轻便是它的特点。然而在这样的条件下,公益广告承载的任务是向社会公众传播对其有益的社会观念以促使其态度和行为上改变。也就是说,公益广告必须在小时空小舞台里给受众呈现一个大世界。含蓄表达恰好具备了管中窥豹、以少胜多、由此及彼、言简意赅,以一当十的特点。

其次,这是由公益广告的艺术性所决定的。公益广告必须借助艺术手段,运用准确生动的艺术语言,通过具体感人的形式表现主题。对于公益广告而言,感性与理性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广告人要善于把理性的内涵融入到感性的形式中去,在受众审美过程中寓情理和知识于趣味之中,使受众在轻松愉快的感受中接受广告的诉求和美的熏陶。而含蓄表达的特点是将丰富的生活,深刻的思想,浓郁的激情,熔铸在艺术形象之中,做到言已尽而意无穷。这一特点与公益广告的艺术性的要求不谋而合。

其三,这是由公益广告的参与性原则所决定的。该原则明确指出,在公益广告作品中表现要有一定的含蓄,有一定的保留,有一定的空白,要在不影响受众对作品理解的情况下,激发受众去想,去参与创作。

其四,这是由公益广告的实践所证明的。目前,中国公益广告的创作水平还良莠不齐。很长一段时间甚至直至今天,在我国的很多小城市及农村的公益广告仍然停留在一般宣传的层次上,无法摆脱说教的立场,简单生硬、图解化、口号化是它们的基本特征。这些广告总是离不开“禁止”,“罚款”、“赔偿”、“纠正”之类的词语;有的甚至非常粗俗,如宣传计划生育的:“横下一条心,斩断一条根”、“一人结扎,全家光荣”、“生一胎光荣,生两胎可耻”。如提倡保护山林的:“放火烧山,牢底坐穿。” 如呼吁保护光缆的:“偷割光缆,讨死!”这样的广告主题虽然明确,也容易明白,但是充满对立、训斥、警戒、威胁,缺少温情,容易让受众产生逆反心理,沟通效果很差。相反,在国外的很多发达国家及中国的一些大中城市,在受众导向的影响下,更多地是以一种含蓄委婉的方式,人性化的视角创作公益广告,让人如沐春风,在潜移默化中,在善意中被感化,被触动。例如曾经在北京出现的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以保护动物为主题的公益广告“守株待兔新篇”:第一天,农夫拾到一“触株而死“的兔子;但第二天,另一兔子又撞到树上,揉揉被撞的头转身跑开了,农夫窃笑,原来他在树上包了稻草,曰:“珍爱生灵,从我做起。”广告以其温婉柔和的劝告和劝导为特色,又不乏诙谐和幽默,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两相比较,不难发现含蓄美,是公益广告简约不简单,生动不生硬,深刻不深奥的有力武器。

从构思技巧出发,公益广告的含蓄美,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实现:

一、象征

简单地说,象征是变平凡为深刻的催化剂。是一种深入浅出、寄意深远的构思方式。它寓深刻的思想于平凡的事物中,好像是写“此”,实际让人感受到的是在写“彼”。象征是借助某一具体形象,曲折间接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公益广告作品中,它的美学价值在于寓理寓情于形象中,从而达到曲径通幽的深度美感。象征这种广告美学方法能够让受众在欣赏广告作品的过程中,有强烈的参与感,并由此获得自我价值体现的满足和精神上的享受,在现代公益广告创作中运用广泛。

象征常用的表现形式有两种:

1.比喻。它是利用两个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其中一个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格契合了广告要在很短的时间内传达完美信息的特性,使人产生深刻的印象。例如一则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广告。画面以蓝天,碧水、绿树为朦胧的背景,以一杯透亮、澄澈的绿茶为主体,辅之以文字“君子之交淡如水,为官之道清似茶”。无论是文字还是视觉形象,都在告诫人们为人当如水,为官当如茶,清白纯洁。广告借助比喻,明白晓畅地表达了一个很深刻的主题,又不失回味。在公益广告中运用比喻需要特别注意:喻体应该是公众熟悉的,同时与本体之间有密切的关联。否则便有可能产生沟通的隔膜,影响美感。

2.比拟。是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格。具体来说,就是把物当作人,或者把人当作物。这是在公益广告中常用的方法。以物当人,如一则关于保护动物的广告,画面中一只猩猩正在神情专注人模人样地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广告文案是:好好学习,天天自卫。以人当物,如一则呼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广告,在很多的树叶上面爬满的竟然是像虫子一样的人。确实,有的时候站在自然界的角度思考问题,人类也许是最可怕的虫子,在破坏吞噬着地球环境。

比喻比拟均是借眼前之物,寄深远之意。在公益广告中运用,可以化抽象为形象,通过形象衬托难以表达的思想、主题 ,引导受众领悟广告作品中所包含形象的哲理或喻意,提升广告作品的表现深度与力度。

二、幽默

幽默是运用意味深长的诙谐语言或形象抒感、传递信息,以引起受众的快慰和兴趣,从而感化启迪受众的一种艺术手法。它的审美价值在于在有趣与可笑之中引发意味深长的思索,是事物底蕴的深刻沉淀。幽默的特点是寓庄于谐,即使人在轻松和愉悦中感其深刻的蕴含。 寓庄于谐的方法很多,比较多见的有:双关、夸张、比喻、对比等。这里主要介绍两种:

1.双关。可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谐音双关即利用文字音同或音近的条件,使一个词同时有两种不同的意义。例如广告“痰吐”得体,从我做起。这里的“痰吐”就是一种谐音双关,它利用语音相同的特点对文字进行了处理,将“谈吐”改做“痰吐”,这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达方式,别出心裁地宣传了“痰吐”得体才能使“谈吐”得体的道理,有趣又让人回味。语义双关是运用词的多义特点,使语句具有双重甚至多重意义,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如一则关于爱情主题的广告。画面是一双紧紧相握的苍老的手。文案标题是:要做就做情场老手。“情场老手”在这里有两层意思,表层指的是风花雪月玩弄感情之徒,内里的含义是从年轻握到老年的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充满浪漫与温馨的八个字。广告通过双关以一种反话正说的幽默,让人体会到年华易逝,真情弥坚的可贵。双关多用在公益广告的文案中,利用巧妙,就可以创造出新颖别致、内涵丰富、令人回味的公益广告。运用双关时,要处理好表里两层意义的关系,一般而言,表层意义是次要的,里层意义是主要的,表层意义要明显突出通俗易懂,里层意思要能够让人稍加揣摩便能够明白,里层与表层意义之间应该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运用双关既要含蓄深刻,又不能够晦涩难懂;既要生动活泼,又不可以低级庸俗,既要表意准确,又不能产生歧义。要始终顾及受众的认知、欣赏水平与感悟能力。

2.夸张。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像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夸张的作用主要是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激发受众丰富的想像和强烈共鸣。在公益广告中,幽默而含蓄的夸张须借助视觉要素(图形、文字、色彩及它们在一定空间中的组织关系)进行表现与发挥,在搞笑与滑稽的形式之中包涵合理而深邃的内容。它通常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形态的夸张、情节性的夸张及两种夸张兼而有之的综合性夸张。

形态夸张的手法便是对广告中的形象和角色外部形状与结构的夸张变形。它通过具体、生动的夸张形象提供了变化性和趣味性的信息,因而它能有力地吸引受众的目光,并不断强化着诉求点。例如国外一则关于吸烟有害健康的公益广告。宴会上,一位美丽的女郎飘然而至,吸引着男士的目光,一位英俊的绅士很酷地在嘴角叼起了一支香烟,热情地迎向女郎,女郎瞟了一眼绅士,脸上挂着诧异的笑容,原来绅士嘴角的香烟软软地向下弯曲了。不仅如此,宴会上所有把目光投向女郎的抽烟男性嘴角的香烟全部呈向下弯曲状。男人们见状,赶紧拿掉嘴里的香烟。广告对香烟进行了形态夸张处理,含蓄地传递了吸烟有害性健康的信息。又让人在忍俊不禁中对广告主旨了然于心。

情节性的夸张手法是在真实生活的面貌中寻找一些趣味性的异同,通过夸张、扭曲它们之间的某种因果关系来衬托广告主题。这种手法常常表现出夸张而悖理的逻辑, 让人产生含蓄而浓郁的幽默体验。台湾的一则反吸毒电视广告《昔日一少年》用的就是这种手法。随着故事的展开,呈现在受众面前的是一幕令人惨痛的悲剧:满天的冥纸、火葬的场景,少年抛洒自己的骨灰,漫步在曾经上课的教室、长廊的画面……画外音响起“我的青春像鸟一样不回来……”的音乐,与画面相映照的旁白是:“的世界里你吃的是自己的骨灰。” 广告以一个少年参加自己的葬礼这样极为荒谬的情节,揭示了一个事实,吸毒将葬送你的青春,毁灭你的生活,最终带来生命的终结。广告表现了环境和个人之间的互不协调,并把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变成畸形,使它们显得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充满了黑色幽默。

第三种夸张手法便是对前两种夸张的综合。夸张的形态、荒诞离奇的情节,合理而严肃的广告主题,扩展了广告作品的思想内涵与艺术容量。满足了人们求新求奇的审美追求。

无论是双关式的幽默还是夸张式的幽默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扣紧公益广告的主题,同时要考虑受众的文化背景,既不可平淡无奇,也不可一味媚俗,矫揉造作。

三、反常

反常,就是与常规思维定势相悖,借助于逆向思维,取其相反的视角进行思考,置受众心目中的常情、常态、常规、常理于不顾,从而反映深刻主题的艺术表现手法。公益广告中运用这种方法往往可以收到平中见曲,曲中见奇,出人意料、使人震撼的艺术效果。1978年,英国家庭计划协会推出了一则劝说公众计划生育的公益广告。画面上出现的竟是身怀六甲的男人,只见他大腹便便,精神沮丧。广告语是:假如怀孕的是你,你是否会更小心些呢?男人怀孕,广告人借这种一反常态的事件,制造出了含蓄诙谐的效果,让你不由自主地思考广告中所提出的严肃话题。而国内的一则预防艾滋病的广告更是让人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为作者的反常处理手法拍案。作品以中国人过年的时候在大门上贴的门神关羽、张飞为元素,大胆把他们手里的兵器由大家熟悉的大刀长矛换成了,文字是出入平安。也许有些无厘头,但是广告要说什么,不言而喻。在公益广告中运用反常法应当注意,“反常”只是一种手段,它是为升华艺术形象,深化作品主题服务的。若一味追求“反常”,致力于虚构惊险情节,描绘奇特场面,势必妨碍主题思想的表达,削弱主题思想的社会意义。“反常”应当是在符合生活逻辑的基础上求“新颖”,求“反常”。

四、悬念

悬念是指为了激活受众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它包括“设悬”和“释悬”两个方面。前有“设悬”,后必有“释悬”。通俗地说,它是故事发展中间只亮开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点破,使受众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在公益广告中运用这种方法,由于媒介的不同,执行有所不同。在平面作品中,常常通过系列的方式来完成。如果是一幅作品,则多以画面为主导“设悬”,而以文字为辅助“释悬”。因为画面与文字相比较,人们一般首先看到的是画面。而在影视作品众常常是在最后才点明主题,解除悬念,使人们在探究反射心理得到满足的同时,对广告产生难忘的印象。广告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告的开头是否能有调动观众好奇心的构思。在一则以亲情为主题的电视广告里,开篇向人们展示的是一个在镜子前欣赏着自己一头秀发的美丽小女孩,她的眼神中有一些不舍和遗憾,但是很快,她有了一个惊人的举动,拿起剪刀笨拙、慌乱地剪掉了自己的头发。瞬间一只小天鹅变成了一只丑小鸭。广告至此在人们心中设置了一个疑团:她为什么要做这么荒唐的事情?故事继续展开,门铃响了,小女孩打开了门,是女孩的父母和哥哥回来了,他们诧异地看着女孩乱糟糟的残发。哥哥似乎很快读懂了妹妹,取下戴在自己头上的帽子,怜惜地扣在了妹妹的头上,哥哥由于化疗光秃秃的头露在了阳光下。谜底在最后一刻揭开,观众的心久久地被兄妹俩的脉脉温情打动着,这难道不是现代版的《麦琪的礼物》么。世间还有比这更纯洁更美好的真情么?这就是悬念的力量,蓄势待发,而后厚积薄发。

五、摹状

指的是对事物情状的描摹或者记录。在公益广告中它指的是通过对受众所熟悉的日常生活的某个场景、片段、道具的描摹来表现主题。它关注生活中最真实、最本原的细节,如小人物的悲欢故事,近乎白描的生活场景、耳熟能详的心声、信手拈来的家常话题……,让人于细微处悟真谛,在亲切、细腻中获得情感的共鸣,灵魂的升华。例如一组以关注无家可归者为主题的系列平面广告,分别以黑白的色调展现了天桥、垃圾桶、地下通道三个场景,辅之以简洁的文字:这里是他们展现人生的舞台;这里是他们的食堂;他们把这里当床。文字与画面的组合让人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进而对这些弱势群体的命运充满关切。而央视一度热播的广告《爱心传递――洗脚篇》,因为母亲为老人洗脚,年幼的孩子模仿母亲,摇晃着步伐为母亲端来洗脚水的生活片段更是让人心绪无法平静,并常常在脑海中浮现。摹状让人回味的关键是所选择的小事、小场景、小人物、小东西要能够以点带面,个性中有共性,典型性中蕴涵普遍性,这样才会产生余音绕梁,不绝于耳的效果。

关于公益广告的含蓄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含蓄不是晦涩,公益广告的受众是社会公众,他们的审美情趣、文化水平不同,决定了公益广告含蓄美要实现雅俗共赏,含蓄美的开掘一定要保持在普通大众能够理解的层面上,既要有悬念,引起兴趣,又要易理解,一猜即悟。只有这样,才能使受众在享受含蓄美的同时认同广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潘泽宏著:公益广告导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第4页

[2]张明新著:公益广告的秘密.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第219页

[3]郭有献编著:广告文案写作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第128页

含蓄的表白篇7

【关键词】:《雷雨》语言特色抒情性含蓄美音乐感

戏剧是门语言的艺术,要写好它不易!但曹禺却在这一领域里表现出杰出的才能,尤其是他的代表作《雷雨》。通过《雷雨》,可以看到曹禹戏剧语言之所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主要在于它具有浓厚的抒情性、深沉的含蓄美和强烈的音乐感的语言,这些特色无不让人折服。下面我想就这部作品谈谈对曹禺剧作的语言艺术的点滴认识。

一、浓厚的抒情性

曹禺剧作深得莎士比亚、契诃夫戏剧艺术之精妙,也颇具中国传统戏曲及古典诗词长于抒情的风华,有着浓郁的诗意。这诗意从根本上源于他清丽含蓄、色彩鲜明的戏剧语言以及由这语言所营造的深邃意境和诗情氛围。因而钱谷融先生说:“曹禺本质上是一个诗人。”“诗人”的素质,促成作家将剧作的语言锤炼得极富抒情性。

其抒情性主要表现在:

1、意境深邃的潜台词。

曹禺戏剧语言的抒情性潜藏在戏剧冲突之中,也隐含在经过作家巧妙艺术处理的人物对白中。别林斯基说:戏剧应是“最高一类的诗”。曹禺恰以其语言的抒情性构筑着他剧作诗的大厦,才使他的戏剧语言具有了抒情性。

由于曹禺笔下的人物大多长期处在痛苦的压抑中,心头总是郁结着苦闷;但又受着环境和某种情绪的束缚,不敢大胆地宣泄,即令有万语千言也只作片言只语;然语短情长,他们局促拘谨的言词中包含着复杂的内心活动。“总是这么偷偷摸摸的。”《雷雨》中四凤同周萍幽会时的这句台词既像日常人们说的话,又像诗一样着实让人回味。“总是”隐含的长久,“偷偷摸摸”意味的私密以及包裹在里头的爱、怨、忧、怕都是其它的语言难以替代的。

曹禺就是这样惯于赋予他的人物以简约凝练的戏剧语言,这些语言的情感分量远远超过它们的字面意思:深情含蓄,富有委婉隽永的诗的抒情意味。

2、浓郁的心理语言和抒情独白。

曹禺能够深入到人物的灵魂世界并善于用艺术的语言揭开他们的内心奥秘。在心理语言和抒情独白中渗透人物细致的所思所感和曲折的情感意志,这是他戏剧语言抒情性的一个突出特点。《雷雨》中繁漪在第二幕中那段著名的独白,简直就是一首贮满愤懑与渴望的抒情诗:

“热极了,闷极了,这里真是再也不能住的。我希望我今天变成火山的口、热烈烈地冒一次,什么我都烧个干净,当时我就再掉在冰川里,冻成死灰,一生只热热地烧一次,也就算够了。我过去的是完了,希望大概也是死了的。哼,什么我都预备好了,来吧,恨我的人,来吧,叫我失望的人,叫我忌妒的人,都来吧,我在等候着你们。”

繁漪在“宇宙残酷的井里”拼死攀援的艰辛与焦灼、压抑与烦闷,“爱起你来像一团火”,“恨起你来也像一团火”的炽烈阴鸷的个性也都熔铸在这诗里。

3、意味深长的标点符号。

曹禺戏剧语言具有浓厚的抒情性,这种表意效果,还得力于他采用省略、停顿等方法。在戏剧作品中,省略和停顿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所谓含蓄和潜台词大都包含其中,有着最独特的诗情、诗味和抒情的韵律节奏。曹禺的具体做法是将省略、停顿安置在整个戏剧动作的进展过程中,使之成为人物心理动作线上的一个重要环节,用它们来表现人物内心活动最激动最紧张的一瞬,发挥出意想不到的艺术作用。

来看看《雷雨》中周萍羞愤自杀的细节。枪声传来,随之是一个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静场。周朴园所不愿相信也不敢相信的可怕预感被繁漪一声“啊!”证实了。望着倒在血泊中的情人,繁漪没来得及判明他的死活,一阵疑惑地“狂喊”:“他……他……”其间同样有着丰富的内涵。周朴园也许是深感罪孽的深重,命运将他捉弄得“呆立”在那里。繁漪的思绪则可能乱如麻团他死了吗?还能活过来吗?但不管怎样,这一声枪响破灭了一切的幻想;这一滩腥血染没了所有情怨……她的一番“困兽之斗”可以到此结束了。可见这里停顿和省略是何等的精妙,正如曹禺所言:“节制或沉静在舞台上更是为人所欣赏。”因为它富有诗美。

二、深沉的含蓄美

凝炼含蓄是曹禺戏剧语言的一大特色。好的语言,总要文字浅易,而意义又深远,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深邃的思想和强烈的感情。这在《雷雨》中,主要表现在含蓄、蕴籍,耐人寻味的潜台词上。《雷雨》第二幕周朴园与侍萍相见那场戏,当周朴园还不知道站在他面前的就是侍萍时,表现出一种眷念、忏悔之情,当认出侍萍后,便露出了资产阶级伪君子的真相。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来了。

他严厉地责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这两句从下意识中冒出来的话,是有内心语言和潜台词的,前一句话“你来干什么?”的潜台词有两层意思:其一是你大可不必到这儿来;其二是一种威胁之意,你想来敲诈我吗?后一句话“谁指使你来的?”的潜台词是:不是你,那一定是鲁贵指使你来敲诈我的。他非常害怕他和侍萍的事暴露在鲁贵这个下人面前,这对他的名誉、社会地位都是一个严重的威胁。这两句“言外之意”“话中有话”的潜台词,不仅对于表现周朴园的虚伪性格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而且这种特定的言内之意,给观众和读者留有回味的余地。联想的空间。

另外,“言不由衷”,即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语言,在《雷雨》中也是频繁出现。当鲁侍萍提出要见“萍儿”时,剧中有这样一段话:

周朴园:他现在在楼上陪着他的母亲看病,我叫他,他就可以下来见你:不过是——(顿)他很大了,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死了。

周朴园的回答可谓言不由衷,他表面上答应了侍萍见儿子,实际上他怕侍萍的出现破坏了周家的宁静,透过这段话看到周朴园虚伪、圆滑的本质。

这些对话的潜台词,由于是一种弦外之音,因而使戏剧显得分外含蓄、深沉,分外耐人寻味。这远非那种直来直去、浅出浅入的台词所能比拟。曹禺戏剧语言的这一特色,我们不妨再与著名的剧作家、语言大师老舍那种以“白描”、朴素见长的语言进行比较一下,从中进一步的体会曹禺戏剧语言深沉的含蓄美。在《雷雨》中,周朴园的虚情假意、冷漠无情,鲁侍萍的情不自禁和内心刚强。她控诉周朴园的罪行,她对周朴园,刚强中有软弱,怨恨中有情丝,但她最终没有向周朴园屈服。剧中情节含蓄、深沉,令人回味无穷。《茶馆》中,身为掌柜的王利发,句句平白朴素具有地方色彩的语言,使作品更具特点,更真实。对社会的讽刺、批判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更是在无形中形成,给人以带泪的笑。

三、强烈的音乐感

曹禺剧作的语言,朴素自然而又简洁明净、念来顺口,听来悦耳。剧中人的对话很少长篇大论,决不腿砌词藻,可是鲜明的性格和复杂的情感却在及简短的语言中表露无疑。由于曹禺的剧作语言富有诗意,这就使得语言更加鲜明,具有音乐性。例如《雷雨》中繁漪在第二幕中那段著名的独白,简直就是一首贮满愤懑与渴望的抒情诗,具有强烈的音乐美感。

“热极了,闷极了,这里真是再也不能住的。我希望我今天变成火山的口、热烈烈地冒一次,什么我都烧个干净,当时我就再掉在冰川里,冻成死灰,一生只热热地烧一次,也就算够了。我过去的是完了,希望大概也是死了的。哼,什么我都预备好了,来吧,恨我的人,来吧,叫我失望的人,叫我忌妒的人,都来吧,我在等候着你们。”

这是一段形象生动而气势非凡的独白,充分将蘩漪的郁闷、热烈、大胆、无畏表现出来,也将她非理性的性情和火一样的性格映照出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者借助于多种表现手法:一是比喻的运用,“火山的口”是对蘩漪情感饥渴、宁可玉碎不为瓦全性格的最好注解。二是排比的运用,作者连续使用三个“来吧”,前加上了“都”字,既表现了作者一吐为快的内心世界,也突出了这段戏剧语言的音乐的美感。

总之,曹禺其戏剧语言的艺术成就和优点是历数不尽的,非常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和借鉴。他那抒情、含蓄、音乐性的语言特色将一直滋养哺育着后代,永葆光芒!

参考文献:

(1)华忱之:《曹禺剧作艺术探索》,四川文艺出版社.

(2)孙庆升:《曹禺剧作的语言成就》,北京大学出版社.

(3)辛宪锡:《曹禺的戏剧艺术》,上海文艺出版社.

(4)臧恩钰:《〈雷雨〉导读》,辽宁大学出版社.

含蓄的表白篇8

关键词:水库;岩溶;渗漏处理

中图分类号:TV6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9-0173-02

1 工程概况

该水库是一座以农田灌溉为主,兼顾村镇供水、养殖为一体的综合性效益的旁引屯蓄的水利工程。水库径流面积27.9 km2,多年平均产水量1451万 m3,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1 671 m,总库容1 400万 m3,最大坝高80 m,坝顶高程1 674 m,兴利库容1 120.92万m3,防洪库容215.65万m3,死库容63.43万 m3。

2 岩溶发育特征

分布于水库中的(T3d2)灰岩层两侧均为相对不透水的(T3nn)页岩与(T3d1)玄武岩,岩溶水补给区面积较小,地形高差不大,地下水水量较小,活动弱,以顺层溶蚀为主,地表揭露的少量溶洞也以顺层发育为主,规模不大,溶洞表面洞径约1.5 m,洞深仅2.0~2.5m,即变成溶蚀裂隙,无水流。

分布于右岸广大地区及左岸玉明珠山体的(T2h、P1)白云岩、灰岩中的岩溶水,补给区面积大,地形高差相对也较大,地下水水量较大,活动性强,地下水类型为孔洞裂隙水,以顺层溶蚀为主,岩溶发育较强,地下水多以泉的形式沿与相对不透水岩层接触带出露。

3 水库渗漏条件分析

从水库地形条件分析,左岸地表分水岭最低高程约1 750 m,库尾地表分水岭高程约1 900 m,右岸地表分水岭最低高程约1 800 m,均高于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1 671 m,地形封闭条件良好。

库区发育北东向的断层F9、f1及北北东向断层F17,其中F9出露在库水位以上,f1及F17局部被库水淹没。北北东向断层F17,分布在库区中下段,与河床大角度斜交,以F17其为界,F1断层分布在其上游右岸1 700 m高程以上;f1断层分布在其左岸下游。

4 水文地质条件

在河床及两岸广泛分布的(T3nn)页岩、泥岩夹砂岩为裂隙含水岩组,其上部强风化带厚度9.4~38 m,渗透系数1.0E-04 cm/s~6.87E-04 cm/s,属中等透水层;弱风化泥页岩渗透系数9.41E-05 cm/s~6.82E-06 cm/s,属弱透水层。该岩组中地下水埋深16.0~26.5 m,随地形从河床往两岸逐步抬升,为相对不透水层。

5 水库渗漏评价

根据库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分布、地质构造类型、岩溶发育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将库坝区左岸分为3个区域、右岸为1个区域进行渗漏综合分析评价,左岸3个区域分别为:Ⅰ区从库尾到F17断层;Ⅱ区为F17断层与f1断层之间组成的三角体;Ⅲ区为f1断层以右(南东侧)。

5.1 左 岸

①Ⅰ区:Ⅰ区地下水分水岭高程高于水库正常蓄水位。本区岩层为单斜构造,基本平行河流,且倾角达50~70 °,(T3d1)玄武岩为稳定的隔水层,虽然库水位以下存在(T3d2)灰岩、含燧石结核灰岩构成的岩溶裂隙含水岩组,但其两侧均分布有连续完整的隔水层,因此本区水库不会向左岸南碰河产生渗漏问题。

②Ⅱ区: Ⅱ区为F17断层与f1断层之间组成的三角体,分布在左岸坝址上游0.25~1.0 km地段。因为(T3d1)玄武岩隔水层与(T3d2)灰岩透水层均被f1断层切断,而断层右侧为(T3nn)隔水层,因此,库水进入(T3d2)灰岩、含燧石结核灰岩构成的岩溶裂隙含水岩组后沿溶蚀裂隙运移到f1断层后,地下水只能沿断层带绕过(T3d1)玄武岩带进入左侧的(T2h)白云岩岩溶含水层中,从而在Ⅱ区造成水库向左岸产生渗漏,渗漏通道即为f1断层带,由于f1为正断层,张性裂隙较发育,预计渗漏形式以裂隙性渗漏为主,但不排除局部沿f1断层产生管道性渗漏。

③Ⅲ区:Ⅲ区为(T3d1)玄武岩被f1断层切断处到坝址间约250 m长的库段。(T3nn)地层位于f1断层上盘,岩体较破碎,其上部强风化带为中等透水性,厚度14.5~49.7 m,下部弱风化带岩体为弱透水性。本区地下水埋深17.2~32.2 m,水力坡降为0.27~0.32,正常蓄水位1 671 m处地下水位高程约1 640 m,低于正常蓄水位约31m。由于本区上部岩层具中等透水性,地下水位低于正常蓄水位,而导水断层及其左侧的(T2h)白云岩透水层距库边很近,地下水渗径短,因此Ⅲ区存在库水沿上部强风化岩体产生裂隙性渗漏问题。

5.2 右岸

水库正常蓄水位1 671 m处右岸距低邻谷小勐统河最近距离约12 km,小勐统河河底高程1 200~1 300 m,低于正常蓄水位。库区右岸为高山大岭,分水岭雄厚,玉明珠河与小勐统河之间无低于水库正常蓄水位1 671 m的沟谷。由于断层及褶皱影响,各地层重复出露,正常蓄水位以下只分布(T3nn)页岩、泥岩夹砂岩,在右岸山体2 000~2 200 m高程处连续分布有完整的(T3d1)玄武岩、(T3nn)页岩、泥岩夹砂岩,二者均为相对不透水层。右岸出露的泉水点高程均在1 700 m以上,高于水库正常蓄水位1 671 m,且连续分布有(T3d1)玄武岩相对隔水层,因此,分析右岸地下分水岭高程高于水库正常蓄水位,水库不会向右岸小勐统河渗漏。

5.3 坝基及绕坝渗漏

坝址处为低中山峡谷地貌,玉明珠河床靠右岸,流向N55°E,河底高程1 579 m,河床宽2~3 m,左侧河漫滩宽30~35 m,地面高程1 580~1 582 m;左岸玉明珠山山顶高程1 930 m,地形坡度25~45 °,村级公路从左岸约1 590 m高程处通过;右岸山顶高程2 021 m,地形坡度35~42 °。

f1断层在地表出露高程在1 700 m以上,为(T3nn)与(T2h)地层分界线,(T3nn)上部强风化带为中等透水性,厚度14.5~49.7 m,下部弱风化带岩体为弱透水性。坝址两岸地下水埋深15.8~32.2 m,左岸平均水力坡降为0.30,右岸0.34,正常蓄水位1 671 m处地下水位高程约1 640 m,低于正常蓄水位约31 m。由于本区上部岩层具中等透水性,地下水位低于正常蓄水位,因此存在坝基渗漏与绕坝渗漏问题,特别是左岸导水断层及其左侧的(T2h)白云岩透水层距库边很近,地下水渗径短,绕坝渗漏问题较严重。

6 渗漏处理对策与措施

根据水库渗漏分析结论,库坝区不存在岩溶性管道渗漏问题,但存在沿f1断层产生以裂隙性渗漏为主,局部可能产生管道性水库渗漏及沿(T3nn)上部强风化带中等透水性岩层产生坝基渗漏及绕坝渗漏问题,此类渗漏采用垂直防渗措施可有效解决,即采用帷幕灌浆的方式处理。

防渗帷幕可沿坝轴线设置,根据两岸地下水位长期观测成果及水力坡降,帷幕在右岸坝顶处再向右延长60 m即可与地下水位衔接,左岸在坝顶处折向上游平行f1断层方向约250 m穿过断层进入(T3d1)玄武岩层中可形成封闭帷幕。

参考文献:

[1] 王子忠.砾岩岩溶与水库渗漏研究[J].四川水力发电,2003,(2).

[2] 陈笛.湘西南太水库渗漏分析[J].国土资源导刊,2006,(2).

上一篇:小学生庆国庆手抄报范文 下一篇:分手后的夜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