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被时代,你“被”了吗?

时间:2022-08-31 11:31:53

高考被时代,你“被”了吗?

高三如侯门,一入深似海。在浩浩荡荡的赴考大军中,在如雪花般纷杂的书山题海里,焦虑、压抑、孤独等成了考生最常出现的消极情绪。

许多人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以至于埋头苦干只为实现亲朋寄托;许多人不知道该怎样争取进步,以至于在激烈的竞争中被远远地抛在后面;许多人不知道该如何舒缓郁闷的情绪,以至于每日愁眉苦脸,食不下咽。

当这些独立的个体被考试的浪潮裹挟而至,当这些被动的学习动机、“被落后”的学习地位、“被孤独”的心理状态等一一出现在人们面前时,便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社会现象―高考被时代。

―须弥

【考生“被”万象】

当中国网民在“捐款”“就业”“代表”等不及物动词或者形容词前加上“被”字时,预示着我们已经全面进入了“被时代”。放眼当下,“被”存在于各个角落,分属于不同年龄阶层。当越来越多的高三学生遭遇到“被”时,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回归到正常的学习轨道呢?

被确立的学习目标:自己的人生应由自己掌控

广州外国语学校/陈明:原本我的奋斗目标是非常明确的,就是留在省内读大学,可学长学姐是一套说法,父母老师又是另一种建议,在他们的“教育”之下,我反而失去了目标……

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我爸妈希望我以后留在省内读大学”“老师说我适合学习工科专业”“学长学姐建议我不要出国”……在各式各样的说法的轮番轰炸中,面对高考的你我开始迷惘,似乎努力学习不是为了圆自己的梦想,而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这样的想法让越来越多的同学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反客为主】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目标的前提是我们憧憬它、热爱它。想要改变被动的学习目标,就得摆脱依赖他人的习惯,摆脱被预设的人生轨迹。其实,任何人都无法左右你,真正影响你的只是你那不确定的心态以及你那不自信的性格。所以,让自己自信起来吧!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相信自己的人生能够由自己掌控,并做出让自己愉悦与充满力量的决定,这是你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同学们不应该只拘泥于高谈理想而忘记脚踏实地地努力。树立一个目标很简单,但空有目标而不去努力,那就叫人感到无奈了。正如网络上流传的段子所讽刺的那样:“小时候我总纠结长大了是上清华还是北大好,后来才发现是我想多了……”笔者认为,做语言上的巨人没错,但做行动的矮子就不必了。

被安排的学习计划:要注重沟通,做出合理计划

湖北长阳一中/李悦:高二的期末考试考得很差,爸爸直接下了封锁令,暑假里门儿也不能出,被强迫着按他列出的计划补习。我知道学习重要,但这样被管束,我反而一个字儿也看不进去。

像李悦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如今的虎爸虎妈比比皆是,孩子们被逼着去学习是常有的事情。虽然我们常常高喊“做学习的主人”,但事实上遍地都是“学习的奴隶”。学习本该是自己扬鞭策马的一件事,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沦为挨着鞭子向前的那匹马呢?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有的人会说,被人牵引着去学习多好啊,不用自己操心,只管学就是了。然而,在束缚之下,学习的定义会演变成只为完成老师和家长下达的各种任务,如同在工厂流水线上机械化地完成工作,最终结果往往是学无所成。

【反客为主】当我们面对这种情况时,首先应该与家长和老师进行沟通,说出自己的困惑,继而表明好好学习的决心。其次,便是在充分了解自我的情况下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并付诸实践。其中,合理就是适合自己,计划能被完成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灵活的调整。该学的时候不松懈,该放松的时候也绝不勉强自己。如此,才能完全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被动的坚持:根除惰性,将目标内化为动力

杭州学军中学/陈程程:我有明确的目标,可我就是坚持不下来。我已经习惯了父母老师的督促,一旦他们对我放松要求,我的成绩就下滑了。

与上文提及的第一点刚好相反的是,不少习惯了“被”学习的同学,一旦缺少了监督就根本学不进去。这些学生有目标却无法把其化为动力,还提出“我就是没有动力,不想学怎么办”这样让人啼笑皆非的问题。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长久以来习惯了依靠别人推着机械地往前走,没有为自己创造一个能够源源不断输送动力的“发电站”,从而使惰性深入骨髓,难以改变。

【反客为主】父母和老师不是24小时的贴身保镖,他们总有顾及不到我们的时候。为了自己的目标,难道不是应该主动奋起直追,片刻都不停歇的吗?如果你做不到这样,那说明你还未真正行动起来,你的思想依然蜷缩在温暖的被窝之中。

学习是自己的,“抽一鞭子走一步”的同学最应该做的是逐渐弱化这些外部的力量,让自己的心不停地奔跑在求学的道路上,将明确且坚定的目标内化为前行的动力,时刻鞭策自己,成绩下滑就惩罚自己,成绩上升就奖励自己,这样才能在一步步的自我超越中获得成功。

被奋战的高考:不用挣扎,你就应该“被”!

南宁市第三中学/刘向阳:我想不通为什么要拼了命地去参加高考,难道人生就只有高考这一条路可以走吗?难道我就不能去追求另外的成功吗?

笔者的某位高中同学也拥有像刘向阳同学这样的想法,在他眼里,高考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他甚至会向老师讲出他的迷惘和不认同。我记得他曾经跟我讲过他的梦想,他希望在一个静谧美好的乡村里教孩子们念书,不用荣华富贵,吃饱穿暖就好。这是他独特的梦想与追求,颇有隐士风范。然而,说穿了,这也只是他逃避压力、逃避责任的一种表现罢了。

【反客为主】笔者也曾对高考制度产生过怀疑,但是经历过后才明白,高考是目前社会中最合理的竞争方式。高考本身带来的遗憾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努力的人都可享受它带来的收获。虽然赢得高考不一定就能让我们的后半生高枕无忧,但放弃高考就一定是放弃了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即便是笔者的那位高中同学,最后也都勇敢地面对了高考。虽然他现在依旧不认同高考,但他不得不承认是高考帮他积累下成为一名好老师的资本。

所以,别再用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样让人笑掉大牙的借口去逃避高考了,高考是一个考验你毅力的环节,与你的追求没有冲突。怀疑可以有,不屑也可以有,但如果你想更快地实现人生价值,还是乖乖地去为高考奋斗吧。人人都有追求自己向往的生活的权利,但甘于平庸就不好了,一步之差,前程可是相隔千山万水。

【后记】

华中科技大学前任校长李培根曾在2010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对“被”发表了一番让人印象深刻的评论:我知道,你们不喜欢“被就业”“被坚强”,那就挺直你们的脊梁,挺起你们的胸膛,自己去就业,坚强而勇敢地到社会中去闯荡。诚然,当“被”充斥整个时代时,人们只有挺直腰杆,勇敢地去面对社会中的各种“被”,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寻得最真实的自己。

学习亦当如此。先发则制学,后发则被制于学。扭转被动保守的局面,掌握主动出击的制高点,才能先发制人,决胜最终。脱离高考被时代,需要的是果断的勇气,以及永不停歇的身体力行。还记得那部特火的名叫《我的青春谁做主》的电视剧吗?依我看啊,我的高考就是我做主!

上一篇:露天开采境界的原则和方法研究 下一篇:服务APEC 以市民需求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