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疆哈密阿勒屯村院落与民居特点

时间:2022-08-31 08:57:44

摘要:哈密阿勒屯村地处哈密市南郊,是典型的维吾尔族聚居地,村落内部较完整的保存了维吾尔族人特有的经济生活文化场景。院落和民居是村民们生产生活的基础,对于他们的挖掘整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理解人们在解决生存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智慧。而这些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则对于今天我们的规划设计,建筑设计仍有着启发性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新疆哈密;阿勒屯村;院落;民居

Abstract: le o in tuen mun is a village hami HaMiShi southern suburbs, is typical of the Uighur settlements, the village is well preserved the internal ethnic uighurs peculiar economic life culture scene. Yard and residence is the villagers production basis of life, for their mining finishing helps us more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people in solving survival problems represented by the wisdom. And the way of solving problems method, then for today we planning design, architecture design is still inspiring education significance.

Key words: xinjiang hami; Le o in tuen mun village; Yard; dwellings

中图分类号:TU24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区域位置

哈密回城乡阿勒屯村位于哈密市南郊。东邻陶家宫乡,南接花园乡,西连二堡镇,北靠城郊乡与火箭农场。200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关于公布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通知”,阿勒屯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阿勒屯意为“黄金之地”。阿勒屯村内现有居民约3700人,约1100户,村内以维吾尔族居民为主,回、哈族为辅,是清朝哈密王府遗址所在地,亦是哈密伊斯兰教宗教活动(以艾提尕尔清真寺、大祝玛寺、吐吉鲁库不祖热卡寺为中心)、文化生活的集中地。

2阿勒屯村院落与民居

2.1阿勒屯村院落

阿勒屯村的民居普遍以一层为主,建筑密度很高,个别二层民居,二层通过红砖或者土砖的砌筑组合用作葡萄晾房。民居建筑均采用平屋顶,屋面设有方形采光天窗。邻里之间的民居交错咬合,转弯处弧墙的处理,很有特色,既方便了行人和车辆的通行,又减弱了道路交叉处的生硬感。

阿勒屯村院落类型可概括廊院式和院落式,廊院式分为一字廊院和两边廊院,院落式分为三合院和四合院式。

1.廊院式院落产生的原因

廊院式分为一字廊院式,二边廊院式两种,这种院落形成的原因为:

(1)目前的宅基地面积较大,有充足的庭院。

(2)家里人员较少,对于住房的需求不大,目前的住房面积可以满足基本需求。

(3)虽然家里人员较多,有的是三世同堂,有对住房面积扩大的需求,限于目前的经济能力,只能在原来的住宅内部进行隔间处理,将目前的居室进行重新划分。

2.合院式院落产生的原因

合院式分为三合院式和四合院式两种,形成的原因为:

(1)受宅基地小的限制,本身就是合院式老房子。

(2)面对儿女的嫁娶,没有充足的宅基地,老房子本身是一字院落或者曲尺院落,家里会保留老房子的格局,牺牲庭院空间来建新的房子,形成合院。

院落的组合模式归结与道路的路网的格局,阿勒屯村的院落与院落之间基本的格局是南北背靠背,东西面对面。

2.2阿勒屯村民居

1.阿勒屯村民居概况

阿勒屯村内民居多为一、二层(3.0~6.0米),多采用土木、砖木等结构,平屋顶,体量较小,建筑总面积约14.22万平方米,其中土木结构房屋面积约占总建筑面积的4/5,砖木结构房屋面积约占总建筑面积的1/5。

阿勒屯村建筑具有典型的维吾尔族建筑特征:忽视沿街、巷的建筑景观,而重视内庭院的建筑设计和装饰。沿街、巷建筑景观多为土黄色或白色,使名村整体环境统一协调,且具有强烈的地域景观特色。庭院内建筑的入口、外廊和室内作为装饰重点,常采用木雕、石膏、天花、挂毯等装饰手法,使用赭石、蓝、绿等较艳丽的颜色。建筑(庭院)内外景观形成较为强烈的对比。

2.阿勒屯村民居布局

(1).巷道与民居

巷道、人、民居、清真寺构成了阿勒屯村的基本生活场景。巷道受民居的左右,形成宽窄不一,自由弯曲,有收有放的街巷空间。巷道较宽的地方,路面宽度在6M---10M,三轮车,马车,轿车,公交车都可以顺利的通行;较窄的地方,机动车无法通行。巷道两旁民居,厚重封闭,临街面很少开窗,有的院墙顶部用土砖进行镂空装饰处理,有的在院墙的顶部压2―3皮砖来突显一些变化,巷道总体呈现单调封闭的感觉。

(2).清真寺与民居

民居和清真寺,构成了阿勒屯村穆斯林的精神生活空间。民居内部也会在屋顶留出大小不一的天窗,这些的天窗设置,一方面是受当地地理气候因素的影响,门窗开口的限制,主要用来通风采光;另一方面则是精神的象征。

阿勒屯村的清真寺只有男寺,每天的不同时段,在清真寺门口可以观察到村里的男士络绎不绝的进入清真寺来进行礼拜。村里大大小的清真寺有18处,因此,每隔几条巷道就会看见一个色彩斑斓釉砖贴面,顶部悬挂一轮弯弯新月的清真寺,位置且都处于巷道分割的片区中,或邻近主要的巷道,或位于几条巷道的交叉口处,对于不同片区的穆斯林来说,这样的布置方便了他们的礼拜。穿梭在村子里,做工精细的清真寺,紧贴在大地上的土块民居,弯曲幽深的巷道所组成的整体,感觉很是和谐统一。

(3).生产生活与民居

民居的布局与居民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阿勒屯村民居的布局可以分为三种,分类依据为家庭经济能力和家庭成员构成关系。在新疆维族地区比较普遍的民居生活基本单元由三个房间构成,即一个厅套两个卧室,,中间的居室称为“代立兹”,两侧较大的卧室称为“米马哈拉”,较小的卧室称为“阿西哈拉”,这样的组合被称为“米哈拉普型”。随着家庭内部人员的增加,儿女的长大,这个生活基本单元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两种变异的生活单元,其中一种家庭将“代立兹”进行分割,形成一个卧室,再组合一个“阿西哈拉”形成一个基本的生活单元,再按照这个基本单元进行院落的组合。第三种与第二种的类型基本一致,差异在于,这样的家庭经济能力稍强,代立兹并未被分割,还是独立的居室,附带一个“阿西哈拉”即构成一个基本的生活单元,将这样的生活单元进行复制,构成一个院落。

3小结

新疆维吾尔族民居建筑在自然条件,历史发展,文化制约的多重选择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维吾尔族物化和精神的生活空间,充分显示了维吾尔族人民的创造性和智慧性。在村落,人,民居所构成的现实场景里,阿勒屯村很好的展示了这一社会化结构体系与新疆哈密沙漠绿洲地区自然地理气候相结合的和谐关系,这恰恰是我们今天的城市观和建筑观所缺少的,因此对于村落的院落与民居的研究,民居的发展更新还需要继续。

参考文献

[01] 雷振东.整合与重构:关中乡村聚落转型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02] [日]藤井明著,宁晶译.聚落探访.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9

[03] 刘沛林.古村落―和谐的人居空间.北京:三联书店,1997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中学信息技术课教法的新思考 下一篇: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