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地震的发生原因及防护措施

时间:2022-08-31 08:51:07

谈地震的发生原因及防护措施

【摘 要】地震,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着地震灾害,其中大多数震级比较小的或者发生在偏远地区的都不会被人们感觉到。但是在人类所生活的区域中,发生的强烈地震都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的伤亡,所以,地震对于人类来说,它的发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地震;发生原因;危害;原理;防护措施

地震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根据各地的统计,地球上每年大概发生50万次地震,在这其中,人们可以感觉到的只有10%,具有破坏性的强烈地震只有1-20次。比如,1976年时唐山大地震以及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这就在一定程度警醒了我们人类,在面对地震时如何更好地做好防护措施是最重要的。

一、地震的成因及其危害

地震是使地球内部发生的急剧破裂产生的震波,在一定的范围内引起地面震动的现象,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震动,地震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之一。地震的发生还可能会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露,地震也会常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更严重的,甚至还可能会引起海啸、山体滑坡、崩塌以及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1.地震的概念。从广义上来说,地震是地球表层的震动,根据震动性质的不同可以分天然地震、人工地震和脉动这三类。天然地震就是指自然界发生地震现象,人工地震是由于爆破、核试验等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震动,而脉动则是由于大气活动、海浪冲击等原因引起的地球表层的经常性微动。就狭义而言,人们时常说的地震是指的可以形成灾害的天然地震,地球是一个平均半径为6370千米的多层球体,最外层的地壳是及其薄的,它的平均厚度大约是33千米,与地幔形成了100千米左右的岩石圈。在构造力的作用下,当岩石圈某处岩层发生突然破裂或者是错动时,就会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在瞬间积聚的释放出来,激发出巨大的能量就会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一直到达地球表面,就会引起地球表面的震动,就形成了地震。

2.地震发生的机理。地震发生的机理主要分为地球内部分层和构造运动,地球内部分层主要是依据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来划分的,地震波速度或速度梯度急剧变化的水平面是地球内部分层的界面。两个不连续面把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部分,次一级不连续面进一步把地幔分为上地幔、过渡带、下地幔,把地核分为外核、过渡层、内核,各层的物质组成和状态的不同,为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提供了前提条件。由于地球内部原因引起的组成地球物质的机械运动称为构造运动或地壳运动,它可以引起岩石圈的演变,促使大陆、洋底的增生和消亡,形成海沟和山脉,引起岩石产状和构造形态的变化,并导致地震。此外,还有我们所熟知的由于火山的喷发而导致的地震,火山地震发生的机理主要是由于火山活动时岩浆喷发冲击或热力作用而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这类地震既可能产生在火山喷发的前夕,也可能是在火山喷发的同时,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震源常常仅限于火山活动地带,一般它的深度不超过10公里的浅源地震,震级较大,多属于没有主震的地震群型,影响范围小。火山地震一般较小,数量并不多,其数量约占地震总数的7%左右,地震和火山往往存在很大的关联,通常发生在板块的生长边界,火山爆发可能会激发地震,而发生在火山附近的地震也可能引起火山爆发。火山地震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大板块每年可以移动1-6厘米距离,这个速度虽然很小,但是经过亿万年后,地球的海陆面貌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当两个板块逐渐分离时,在分离处即可出现新的凹地和海洋;当两个大板块碰撞挤压时,就可出现高山、高原。譬如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喜马拉雅山就是三千多万年前,由南面的印度洋板块和北面的亚欧板块发生碰撞挤压而形成的。地震、火山多发生在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因地层构造发生变化,能量迅速释放而形成。有时还会出现另一种情况:当两个坚硬的板块发生碰撞时,接触部分的岩层还没来得及发生弯曲变形,其中有一个板块已经深深地插入另一个板块的底部,由于碰撞的力量很大,插入部位很深,以至把原来板块上的老岩层一直带到高温地幔中,最后被熔化了。而在板块向地壳深处插入的部位,即形成了很深的海沟。

3.地震带来的危害。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可直接造成建筑物的破坏甚至倒塌,破坏地面,产生地面裂缝,塌陷等,发生在山区还可能引起山体滑坡,雪崩等,而发生在海底的强地震则可能引起海啸,余震会使破坏更加严重。地震引发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建筑物倒塌,山体滑坡以及管道破裂等引起的火灾,水灾和毒气泄漏等,此外当伤亡人员尸体不能及时清理,或污秽物污染了饮用水时,有可能导致传染病的爆发,在有些地震中,这些次生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可能超过地震带来的直接破坏。

二、地震的防护措施

1.地震的前兆。地震和刮风下雨一样,都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它来临之前是有前兆的,特别是强烈地震,所以对于地震,我们还要了解地震的前兆,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震并且可以让人们进行有效的并防范,要是人们能够准确预报地震,将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但是如今这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地震前兆是地震特别是较大的地震发生之前的各类异常现象,有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两种,前者可以由人的感觉器官直接觉察,如动植物、地下水等的异常以及地光、地声等;后者不能被人的感觉器官直接觉察,需用专业仪器才能测出,如地形变、地磁场、重力场、地温梯度、地应力的异常等,对地震前兆的观察和监测是地震临短期预报的重要方式。

2.地震发生时的防护措施。面临地震时我们应保持镇定,并且用最快的速度关闭电源、燃气,之后要抓住一个枕头或者别的可以防护头部、眼睛、捂住口鼻的靠垫,选择就近的坚固家具,内墙墙根、墙角厨房或者厕所这些相对安全的地方,切忌一定不要到窗边或者阳台上,更不要跳楼。在躲避时身体也要采取蹲下或坐下的姿态,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的重心,与此同时还要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等到躲避的地点震后,要迅速的撤离到安全的地方,如果地震时在户外,就要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一定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和有玻璃幕墙的高耸危险物或者高处有悬挂物的危险场所。

假如地震后被困住,一定要保持镇定,尽量选择有支柱的地方进行躲避,等待救援,如果身体某处骨折,那么就尽量寻找木条、木板等,拥布条捆扎,起到暂时固定的作用,如果伤口流血,那么尽量用干净的衣物在伤口处进行简单的加压包扎。震后的互救是地震灾难中是最重要的措施,所谓的互救就是指已经脱险的人和专门抢险营救人员对压埋在废墟中的人进行营救。在互救时要坚持这样的原则:先多后少:先救压埋人员多的地方;先近后远:先救近处被压埋人员;先易后难:先救容易救出的人员;先轻后重:先救轻伤和强壮人员,扩大营救队伍,优先营救被压埋的医务人员,增加抢救力量。

三、总结

地震的发生往往会让人类措手不及,它所带来的震波可以在瞬间对地面以及建筑物造成巨大的损害,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全球每年近乎发生500万次的地震,但是由于有些地震由于震级低,人类并不能察觉到,只有通过地震仪等能检测到。在这其中,大型的并且对人类造成巨大破坏力的每年要发生1到2次,所以我们要掌握好防震减灾的知识,并且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学习好与地震相关的知识以及逃生的方法,尽最大的努力减少生命财产安全的损失。

【参考文献】

[1]王锐锋,陈鲁刚,马利军,等.地震台站如何做好防震减灾宣传科普工作[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6(03).

[2]董草原.地震产生原因及汶川地震考察[J].广东科技,2008(22).

上一篇:浅谈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相对贫困问题 下一篇:存在 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