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釉上粉彩花鸟画中的气韵之美

时间:2022-08-31 07:54:46

唐玲 硕士研究生,生于景德镇,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艺术专业,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师从何炳钦教授,主修陶瓷设计与陶瓷绘画,其人自幼酷爱美术,具备了深厚的绘画基础。多位媒体对陶瓷艺术家唐玲陶瓷精品与艺术风采进行了多次报道。其作品少而精,广让收藏界看好。曾多次参加拍卖、国家级比赛。作品《静幽幽》被国家二级博物馆收藏。

从事陶瓷创作以来作品简单大方,色调柔和淡雅,综合装饰作品创作新颖,表现手法别具一格,在绘画方面,以美的享受,起着心旷神怡,振奋精神的作用,代表着美好事物的开始。

釉上粉彩花鸟是大众喜爱的陶瓷装饰之一,它给人以美的享受,起着赏心悦目。振奋精神的作用,代表着美好事物的开始。然而粉彩花鸟作品中“气韵”的营造如今越来越受到研究者和创造者的关注。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魏晋南北朝美学家就提出了“气韵生动”的命题。“气韵生动”的“气”,不仅表现于具体的物象,而且表现于物象之外的虚空。没有虚空,就谈不上“气韵生动”,艺术作品就失去了生命。

“气韵生动”的命题,最早见于南朝画家谢赫的《古画品录》一书。谢赫在《古画品录》的序中提到绘画“六法”,“气韵生动”居于首位。“六法”被前人赞为“千载不易”、“万古不移”,在中国绘画史上影响极大,而“气韵生动”的影响尤为重大。

“生动”二字只是对“气韵”的一种形容,关键在于“气韵”二字。“气韵”的“气”,来自元气论的美学,(由哲学范畴转化成为美学范畴),“气”是宇宙万物的本体和生命,也是人物“风姿神貌”的本体和生命。“韵”是从当时的人物品藻中引过来的概念,是就人物形象所表现的个性、情调而言的。在《世说新语》所记得人物品藻的故事中,“韵”字用得极多。如“风韵”、“高韵”、“天韵”、“性韵”等等。人物品藻的这种观念,转到绘画上,就要求人物画表现一个人的风姿神貌。这就是韵的涵义。明代顾凝远《画引》说:“六法,第一气韵生动。有气韵,则有生动矣。”有了“气韵”,画面自然“生动”。换句话说,有了“气韵”,画就有生命了,画面形象就活了。

在钟嵘的《诗品序》中,他谈到“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由于人心对外物的感应,才产生艺术的灵感和创作的冲动。这种人心对于外物感应的实质,是“气”的感应,是自然界的“气”和人体内的“气”的感应。这是主客体的关系,气决定了物的变迁,物的变迁又引起了人的感慨。这里说的“气”是自然界的“气”,就宇宙本体来说的,“人的感慨”则是“人体内的“气”,笔者的理解是人的悲欢与喜乐等等心理活动。在陶瓷绘画中,笔者认为,“气质”与“风韵”是绘画(不限于绘画)的精髓,绘画作品之所以美,因为它传承了中国古老的传统审美文化一气韵。

艺术家的最终追求是复归自然,在自然中找寻自己,“人类以感情和想象作为特性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即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具体地说,他们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也是艺术家知觉、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

当代学者宗白华对此有很好的论述。他指出:“国外的艺术是一种团块的艺术。”米开朗琪罗说过:一个好的造型作品,就是从山上滚下来也不会坏,因为他们是团块。

中国就很不一样。中国古代艺术家要打破这个团块,使它有虚有实,使它疏通。中国画是线条,线条之间就是空白。如马远就常常因画一个角落而得名‘马一角’,剩下的空白并不填实,是海还是天空,却并不感觉到空白,空白处更有意味。这些都说明以实带虚,以虚带实,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这一构图的表现形态都反应出了画中的气韵之美,马远的画,空白处称之“气”,画的地方称之“韵”,人创作画,画反映大自然,大自然反作用于人。我们能把这种“气韵”运用到自己的艺术作品当中去,粉彩花鸟画作品赏心悦目,振奋精神的作用,代表着美好事物的开始。在艺术作品中运用自己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气韵之美来装饰自己画面的布局,使得画面更加的生动。在留有的空白处,让观者可以进行无限的退想。

釉上粉彩花鸟是门艺术,艺术之可贵在于其独特的气质与韵味,没有艺术的气质与韵味,就不能称之为艺术,艺术家与工匠的区别就在于艺术家往往进行的是艺术创造,是艺术家心灵与自然的相通,其艺术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格调和气质,韵味。

总之作为陶瓷创作者既要对自己的作品负责,对收藏者负责,又要对瓷绘艺术负责,对历史负责,要让每件陶瓷绘画艺术作品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价值。艺术家就必须充分熔铸自己的思想感情,充分发挥艺术家扎实的艺术绘画功底与文学底蕴,积极迎合我们当今的时代,创作出歌颂时代与当代生活中感人事迹的作品,深刻认识事物的精神实质,才能创作出情景交融,立意巧到,意境深远的绘画艺术作品来。

上一篇:明代金银首饰对现代陶瓷首饰设计的影响 下一篇:轮子上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