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高效课堂教学几个问题

时间:2022-08-31 07:21:24

浅谈地理高效课堂教学几个问题

为了进一步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更好地贯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进一步适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教学需要,摈弃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下功夫,合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优势,大力构建地理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我们地理学科改革的关键所在。结合自 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提出以下观点与各位同行进行交流探讨。

一、做最充分的课前准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首要前提

精心设计并努力构建高效中学地理课堂是至关重要的。这包含了两层含义:老师的课前准备和学生的课前准备。

(一)教师的课前准备

知识准备:要精心钻研,深刻领会并努力贯彻实施《课程标准》,制定出科学合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要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

物质准备:要广泛搜集与教学相关的文献资料,地理现象视频、影视剧、图片及相关资料等等,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感觉全面感受并理解地理知识。

心理准备:上课前教师要尽力把自己的情感、思想与心理状态调整到适应课堂教学需要的最佳状态,把可能对教学造成负迁移的所有令人不快乐的烦心事“忘掉”,一心一意投入到课堂教学所需要的情境中。为上好一节纯粹课、真实课、精品课奠定基础。

(二)学生课前准备――发现问题、努力钻研解决问题是高效课堂学习前提。

学生的课前准备主要是各个学习小组预习学案导,形成对课本知识基本轮廓的初步认识,在小组分工、合作探究找出存在的疑问,以便在课上有的放矢地解决所有疑难问题。

二、创设最佳的导入情景与情境──高效课堂教学的环境载体

常言道: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是关键的第一步。教师要想方设法,不断出奇招、妙招和新招,课堂教学,以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拉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尤其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能让学生引起兴趣、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相吻合的情境,使教学目标能够极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进一步产生学习感受知识的浓厚而强烈的心理欲望和持久的学习热情。 地理教师在导入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生动的导入语言,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展示图片、演示实验,就会使学生感到学习地理既有意义又富有趣味,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心向。如果导入设计引入启发性的问题,采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创设富有联想的教学情境,就能燃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力,增长学生的智慧。所以,导入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导入主要包括:复习、提问、故事等语言描述性引入;直观画面或教具导入;联系实际或实地观测引入;课堂演示、室内实验引入。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

自主是培养能力的第一步,应始终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领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地理、融入地理、感悟地理知识,教师要重视培养并努力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突显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的的主体地位、发挥主人作用。让各个学习小组与小组成员之间明确合理分工、合作探究,各自完成相关任务,从不同角度寻找相关信息,经历体验、感知、探索、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况及讨论等思维活动及操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思考,吸收和内化新知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此基础上,学生也能够主动地营造有利的学习氛围,形成对学习结果作出较为客观的自我判断和评价。

在地理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一般是通过学生小组的形式,其基本操作要领是:提出学习课题形成学习小组分解学习任务团结互助、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小组学习成果对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和评价。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因此需要教师角色转变,由“教”变“导”。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因时、因地、因人、因学习内容而宜,教师应根据学校和自身的条件,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尝试和探索小组合作学习。

四、精讲细拨,指点迷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自主学习探究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课堂点拨、答疑解难则是体现老师教学智慧的有效教学之举,更是教师主导作用最直接的体现。因此老师精讲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学生疑难问题能否解决,教学目标能否达成,是课堂效益高低的关键之举。精讲就是讲学生自己不能理解的知识,这要求老师从学生做的教学案题目中发现的疑难之处,从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的疑难之处入手,重点讲解;老师要授生以“渔”,给学生讲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科学指导,全面评价──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补充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当学生展示问题时,为了使学生对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不能一味的鼓励,要针对问题在鼓励优点的同时,适当指明不足,在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基于以上情况,我以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问题卡壳时,给予启发式指导;问题偏向时,给予规范性指;问题错误时,给予科学性指正;问题混乱时,给予点拨性指导;问题深入时,给予递进式、发展性指导。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评价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出现了“为评价而评价”的现象,认为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就是一切都顺着学生。基于以上情况,注意以下几点:尊重事实,给予真实性评价;问题困惑时,给予启发性评价;情绪消退时,给予激励性评价。

六、练习巩固,矫正补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试金石

练习要以质胜量,抓住知识的纵横联系,有利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学生按定向目标自我设计自测题,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教师提供的自测题,主动巩固和运用学到的知识。教师可设计形式多样的有层次的训练题,或引导学生自己出题,利用面批、互批、自改、讲评等形式当堂反馈。教师要借助练习引导学生主动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主动领悟过程和规律,并主动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

以上几点是本人在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与各位同仁商榷,敬请指正。

上一篇:兴趣让我的美术课堂更精彩 下一篇:关于提高中学英语教学的课堂效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