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

时间:2022-07-14 11:06:21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

摘要: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的最主要的途径。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小学语文教学中,良好的课堂模式对于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现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建立高效率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问题;改进

小学语文的教学和学习对于学生的发展以及其他科目的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小学语文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素质提高,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因此,关注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模式,并且不断创新,符合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改革理念。

1 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1.1教师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注重课本知识的教授,通过灌输式的教法让学生掌握课本中的知识,学生对知识缺乏深度的理解。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失去了对课堂学习的主动探索的意识,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1.2 教师与学生缺乏交流,不能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

小学语文的学习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和学习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缺乏沟通与交流,特别是对于成绩较差的同学,教师缺乏足够的了解。这样,学生缺乏足够的关注致使学生丧失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兴趣;教师也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进步,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1.3 小学语文教学忽视学生的认知特点,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只是采取教师讲解,学生听取的模式。这种模式完全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的地位。在这种课堂模式下,学生不能够集中于课堂的学习,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会失去主动探索的动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1.4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教学设施不完善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设施不完善也有关系。教学设施的不完善使教师只是采用传统的模式教学,学生失去很多认识新事物的机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小学语文教学的改进

2.1 环境的开放化

(1)灵活调整学生的座位

小学生不同于高年级的学生,他们更加注重课堂的新鲜感,灵活多变、生动有趣、富于趣味的东西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由此,实现语文教学环境的开放性也是开放语文教学的一条必经之路。小学生的座位可以定期进行调整,在进行课外活动或者公开课讲演时,教师可以改变原有的座位安排,改变教师座位的空间构造,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所以,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引入这种模式,根据不同的授课需求,灵活的选择授课地点,例如学校草坪或郊外,这样一种空间的开放性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使得语文学习的氛围轻松愉悦。

(2)营造良好的师生氛围

实现教与学的开放化。教育的主体即学生与老师,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语文教育的关键是处理好师生间的关系。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教师与学生缺乏良性的沟通交流。教学改革的实现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的感受。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融洽的学习氛围,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耐心细致地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和帮助学习成绩不好、基础较差的同学,时刻保持自己与学生间的平等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意见,主动征求学生的看法,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有利于实现教育形式的优化和创新,有利于形成良性的教学互动,从而实现教学的开放化。

2.2 教学内容的开放化

(1)课外知识丰富多彩

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化取决于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单纯进行课本的教学和讲解,远不能达到开放化的程度。教材所涵盖的知识面是相对有限的,教师在讲解课文之前应该广泛搜集相关的课外知识,将课外知识与教材内容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使学生对课文的领会更加透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整理相关课外知识。比如,学生在下一课要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教师就可以在前一天要求学生自己查资料,在理解成语意思的基础上弄清成语的出处以及来源,这样,学生不仅完成了课程教学的目的,还在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还免除了学生抄写和死记硬背的额外负担,使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日趋开放化。

(2)学习方法多样化

学生是教学活动得以正常开展的前提,教学方式多样满足了各类学生的不同需求,使不同个性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的同学都可以不同程度的从新事物中学到对自己有益的东西。中国的教育一般采取大班教学的模式,通常一个班上都会有30―40 个学生,更有甚者学生接近百个,但是教学的老师只有一个。换句话说就是一个老师的教学方法要普遍运用在所有学生身上,这样的教学模式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思维培养。由此可见,实现教学的开放化、创新学习方法刻不容缓。比如我们在进行作业布置时,应该给学生足够的选择空间,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方法中达到一致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开放性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满足了不同阶层的学生学习要求。

结语: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语文实践。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建设班级主页.然后让学生在其中发表习作、参与论坛讨论、设计电脑小报等.从而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并且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刘翠玲.也谈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模式[J].小学教学研究,2012(29)

[2] 刘玉臻,薛洪丽.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3(11)

[3] 姬群.浅谈271高效课堂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尝试[J].教育教学论坛,2011(13)

[4] 许永传.改变语文课堂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J].新课程(教研版),2012(7)

上一篇:如何将兴趣法运用在计算机教学中 下一篇:兴趣让我的美术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