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组织私人关系、组织间合作关系与组织速度竞争优势路径关系研究

时间:2022-08-31 06:13:28

跨组织私人关系、组织间合作关系与组织速度竞争优势路径关系研究

摘要:根据社会嵌入理论,从个人和组织层面分析了跨组织私人关系与组织间合作关系和组织速度竞争优势之间的作用关系;通过对我国东西部地区多个行业分销商的数据收集,运用层次回归等统计分析方法对假设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跨组织私人关系的调节作用假设不成立,而是与组织间合作关系一样都对组织速度竞争优势具有直接作用,同时跨组织私人关系还通过促进组织间合作关系的提高间接影响组织速度竞争优势;跨组织私人关系和组织间合作关系组合运用的组织中,速度竞争优势上双低组最低,双高组最高,单一关系组处于中等水平且两者间没有明显差异。

关键词:跨组织私人关系;组织间合作关系;组织速度竞争优势

中图分类号:C9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3)01-0091-05

引言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行业的并购重组和产品同质化使得组织的低成本和差异化竞争优势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一种基于时间的速度竞争理念正成为组织取得新一轮竞争优势的重要发展方向:组织可以通过创造比竞争对手更快满足顾客需求和更快适应环境变化的速度竞争优势来战胜竞争对手,获得新的竞争优势[1~4]。

除此之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组织与外部合作伙伴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竞争性的买卖关系正逐渐被长期的互惠合作关系所替代,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正成为组织建立竞争优势的重要渠道。在相关的理论观点中,经济社会学领域的观点认为组织中不仅存在着基于利益的效率机制和基于制度的合法性机制作用,还存在着人际网络机制的积极作用[5];组织间的经济关系和个人的社会关系是相互嵌入的,人们的社会关系影响着个人或组织对信息、信任和奖惩的获取[6,7]。更有学者将具有深厚中国文化特色的组织边界人员私人关系与组织间的渠道合作、冲突治理相结合,发现组织间关键人员的私人关系有利于组织间提高专用资产投入、加强合作和渠道治理[8,9]。然而,当前的研究对于私人关系与组织层面的合作关系和速度竞争优势的作用关系还缺乏深入的分析和实证研究。因此,本文希望从组织个人和整体两个层面分析关键人员的跨组织私人关系和组织间合作关系与组织速度竞争优势之间的路径关系,为探索私人关系对于组织间合作和建立速度竞争优势的积极作用奠定理论基础。

1相关文献与研究假设

1.1相关概念

跨组织私人关系(也叫跨组织人际关系)是合作组织的关键边界人员(代表组织与其合作伙伴进行交往的人员,如销售管理人员、厂家代表等)在组织间经济合作关系之下所产生的个人交往关系[9]。这种个人交往关系通常发生在正式工作场所之外,是个人社会关系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关系双方存在互惠互利的关系交换,但是这种关系的交换与单纯的市场交换不同,交换的不仅有利益,还有感情和人情[10,11]。跨组织私人关系还具有非正式的关系契约作用,注重情感和利益交互的相对公平和对等,即一方的付出也需要对方的回报,但允许有时间上的延迟或形式上的差异[10]。

组织间合作关系则是组织之间以正式协议为基础而建立起的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合作协议关系[12,13]。与私人关系不同,这种协议关系主要是一种经济人利益角度的组织整体间的经济关系,而不是社会人角度的个人社会关系集合,因而王晓玉和晁纲令认为组织间合作关系是与私人关系相对的一种法律契约关系[14,15]。

对于跨组织私人关系和组织间合作关系在组织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关系,除了Granovetter的社会嵌入理论观点外,现有研究还认为私人关系是个人或组织的一种社会资本,可以成为个人或组织获得信息、机会的渠道或组织成长的一种关系依赖[16~18]。近来的一些研究更注重探讨研究跨组织私人关系对于组织间合作关系的积极作用,认为跨组织私人关系具有不同于“外人”的“自己人”关系机制,自己人之间不能只讲利害而不讲情面和责任,因而跨组织私人关系具有非正式契约作用,有利于促进组织间长远的利益互惠、保证信誉和降低摩擦的功能[19],可以降低组织间的投机行为,促进组织间的信任和长期合作 [11,20]。

速度竞争优势则是组织以一种比竞争对手更快满足顾客需求和应对环境变化的速度竞争模式[3,4]。这是一种以快为特征,通过建立一种先发优势达到降低顾客的时间成本而战胜竞争对手的一种竞争模式[4]。

1.2跨组织私人关系和组织间合作关系与速度竞争优势的作用关系

现有文献对速度竞争优势的研究认为组织通过建立内外部的快速的供应、生产和分销系统,通过实现良好的信息沟通和组织协同达到建立速度竞争优势的目的[2,3]。然而,通过系统分析可以发现,组织内外部快速系统建设只是速度竞争优势建立的一种途径。速度竞争优势的建立与组织的规模、技术条件和人员素质等基本因素紧密相关[4],同时从社会嵌入理论的观点分析,组织内外部个体间的社会人际关系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影响因素之一。从组织外部的关系角度分析,关键人员的跨组织私人关系同样可以通过个人交往渠道成为组织间沟通和协同的重要渠道,从人际机制层面促进组织更快的生产和适应市场的变化,最后转变为组织的速度竞争优势。

1.2.1跨组织私人关系对组织速度竞争优势的直接效应

跨组织私人关系是组织间边界人员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组织的关键人员在工作地外的私人朋友关系[14,15],因此,一旦组织间关键人员建立起私人关系,组织之间经济合作可以通过个人之间的私人关系来进行推动和促进。组织中关键人员之间可以选择用个人的私人关系来帮助组织间的工作活动:私人关系交往的渠道可以成为组织之间的信息沟通的渠道,组织间的工作问题可以在私人交往中进行沟通和协商。由于跨组织私人关系中具有良好的情感基础,交流中会更加坦诚,相信对方不会损害自己的利益,因而对于组织间的工作中的问题容易达成一致意见,而且由于关键人员的地位和作用,组织间的一些重大问题常常在关键人员的私人交往中就完成了,极大提高组织沟通和问题解决的速度问题,因此有利于组织更快地为顾客提品或者应对市场变化。所以,跨组织私人关系对于提高组织速度竞争优势具有直接作用。因此,综合上述观点有如下假设:

H1:跨组织私人关系与组织速度竞争优势显著正向相关

1.2.2跨组织私人关系对于组织速度竞争优势的间接作用

从影响组织建立速度竞争优势的因素分析中可以发现组织间的战略伙伴关系、信任、信息交流等与组织速度竞争优势紧密相关[21~23],说明组织间的合作关系也是影响组织建立速度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另外,从跨组织私人关系的积极作用研究还发现,跨组织私人关系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影响组织间的合作关系。因此本文认为跨组织私人关系可以通过促进组织间合作关系间接影响组织速度竞争优势的建立,即跨组织私人关系与组织合作关系一样,都会直接影响组织间的速度竞争优势,同时还会通过组织合作关系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组织的速度竞争优势。具体而言,组织关键人员可以利用自身在组织中的地位影响力和决策权力,以正式工作命令的形式要求组织中的相关员工对与自己良好私人关系的合作组织给予特别的关照和支持,将关键人员个人关系转化为组织的合作行为,提高组织之间合作的反应速度,获得超越竞争对手的速度优势。同时,组织关键人员之间良好的私人关系,也给组织其他员工之间传递一个信号,组织之间的关键人员之间都已经具有了良好的情感,这个组织是值得相信的,针对这个组织的合作活动可以放心地进行,因而边界员工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会更加积极,矛盾问题也更加容易协商和解决,所以组织之间的反应速度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容易获得超越竞争对手的速度竞争优势。因此,综合上述观点有如下假设。

H2:组织间合作关系与组织速度竞争优势显著正向相关

H3:跨组织私人关系与组织间合作关系显著正向相关

整合的研究与模型见图1。

1.3跨组织私人关系调节作用的替代模型

从上述模型可以发现跨组织私人关系和组织间合作关系从个人和组织两个层面都直接影响组织速度竞争优势的建立,且跨组织私人关系还通过影响组织间合作关系间接影响速度竞争优势的建立。然而对于跨组织私人关系作用的认识,Fan认为私人关系的作用被极大地高估了,没有明确的实证研究证明私人关系多大程度上单独对组织的绩效起作用,同时私人关系作为组织的一种竞争优势是一种谬误,私人关系是不稳定的,因为商业性的跨组织私人关系更多是功利性、战术性和机会主义特色的[10]。这种观点事实上反映了跨组织私人关系的工具作用观点,认为跨组织私人关系只能是一种辅的调节作用。从速度竞争的研究角度出发,即跨组织私人关系对速度竞争优势没有直接作用或直接作用较小,只是对组织正式合作关系和速度竞争优势之间的积极作用关系起到一种支持性的调节作用,不能独立建立速度竞争优势。这种观点显然弱化了人际机制在组织建立竞争优势中的积极作用,值得进行深入探讨。因此,本文建立了与图1相替代的调节作用假设模型(见图2),希望通过实证分析证明跨组织私人关系是否只对组织间合作关系和速度竞争优势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

2研究设计

2.1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用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为了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采用上门调查的方式从我国东西部城市宜宾、成都、新疆、上海、广东和深圳进行方便抽样。调查的对象选定供应链下游分销商企业的主管级以上的人员(关键人员),调查的行业涉及食品饮料、机械汽车、家具装饰、电器和服装行业。调查分两次完成,第一次调查在二级城市宜宾完成,主要对调查问卷进行前测和重测。在完成56份问卷的前测,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提炼了相关变量和检验了内部一致性效度两个星期后,对其中的47位调查对象进行了重测,问卷分析结果表明问卷具有重测效度。接下来,本研究对我国东西部一线城市成都、新疆、深圳、广东和上海的目标对象进行了大规模的问卷发放,共收回问卷717份,其中有效问卷580份,占80.9%,圆满完成了问卷的搜集工作。

2.2变量测量

跨组织私人关系的测量主要参考了我国学者庄贵军、王晓玉等人的研究来设计完成的,放弃了以前单一从关系交往角度进行跨组织私人关系测量的观点[24],从关系的心理和行为角度出发,通过私人互动、个人信任和个人协同三个方面对跨组织私人关系进行测量,主要反映了关键人员之间的互动交往、心理信任和行动协商方面的情况[25]。组织间合作关系主要参照了Morgan 和 Fynes等的测量量表[26,27],从组织间信任、组织间沟通和组织间协同三个方面衡量组织间合作关系的水平,反映了组织间在心理上的信任和行动上的沟通和协同。速度竞争优势的量表主要从分销商的角度出发,反映了分销商组织在产品的上市速度和适应市场变化方面的调整速度。主要参照了Bhatnagar和Handfield等在供应链上市速度和反应速度方面的测量量表进行设计完成[28,29]。经过SPSS17.0的探索性因子分析、信度检验和LISREL8.70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检验,测试结果显示变量的α值和因子载荷都大于0.7的标准,AVE大于或等于0.5的标准,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3假设检验

3.1具有中介作用的路径关系检验结果

本研究主要通过SPSS17.0的层次回归分析方法对假设模型进行检验,根据因子与题项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中每个因子的得分,结合方差贡献率加权计算出跨组织私人关系和组织间合作关系整体的得分值,组织速度竞争优势的值则直接由因子得分计算。在对每个变量的得分进行中心化处理后,接下来,运用层次回归分析对模型一中跨组织私人关系与组织间合作关系和组织速度竞争优势的作用关系进行分析。分析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以组织速度竞争优势(Y)为因变量, 以跨组织私人关系(X)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用以反映跨组织私人关系对提高速度竞争优势的总效应;第二步以组织间合作关系(M)为因变量,跨组织私人关系(X)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用以反映跨组织私人关系对组织间合作关系的促进作用;第三步以组织速度竞争优势(Y)为因变量,组织间合作关系(M)和跨组织私人关系(X)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用以分析跨组织私人关系和组织间合作关系对组织速度竞争优势的直接效应。研究结果见表1。

上一篇:基于收益管理的旅游景点动态定价和票源控制研... 下一篇:兰州新区 高新区 经济区融合发展 建立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