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现状和前景的分析

时间:2022-08-31 06:12:56

企业并购现状和前景的分析

【摘要】企业兼并重组市场交易是企业低成本扩张的有力杠杆,是企业资产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式,更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企业兼并重组市场活动的蓬勃发展,资本市场的众多问题暴露出来。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企业并购的特点及风险,并进行国内外特点对比,对企业并购的前景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企业并购动因;特点;风险

一、公司并购的相关概念及原因分析

(一)并购的概念

并购(M&A)是兼并和收购的统称,通常是指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为了获得其它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企业并购是资本经营的一种方式,而且是最主要、最常见的一种资本经营方式。并购是现代企业自我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并购企业可以扩大规模,实现成长,合理配置资源,增强竞争力。

(二)我国企业并购动因的深层次分析

并购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是实现产权自由交易、资本自由流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实现外部经济增长、多元化经营的一条捷径。从一般意义上来讲,企业并购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应付激烈的市场竞争,确保原材料、半成品的供应,获取核心竞争力和协同效应,以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但是我国企业热衷于并购还有一些深层次的原因。

一是进入证券市场的需要。二是实现产权整合的需要。三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四是政府强制推动的结果。

二、中外企业并购特点比较

(一)国外企业并购的特点

1.企业并购浪潮随经济发展的浪潮起落企业的并购往往掀起于经济快速增长时期,与经济周期有相当的吻合性。

2.企业并购的原始动机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和缓解竞争压力,主要表现为追求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拓展新的经营空间;扩大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实现企业发展的战略安排。然而近年来,不能忽视的是,一些发达国家企业对一些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并购,实现企业产品发展的战略转移仍然是主要目的之一。

3.国外企业并购强调规范的操作程序国外企业,并购的操作程序比较规范。外资企业在并购中不仅重视交易的价款,更重视财务和法律上的规范性,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收购的潜在风险。

4.以现金支付是国外企业最主要的并购支付方式,现金加股权支付越来越被广泛采用现金、股权和综合证券支付通常被作为企业并购的可选择支付方式。

5.水平并购越来越成为并购的主要类型。从并购企业间的行业关系方面划分,并购通常有水平并购、垂直并购和混合并购三大类别。

6.并购的行业随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变化。从国外并购发展情况来看,技术革命常常是企业并购的催化剂。

(二)我国企业并购的特点

1.并购浪潮在政府管制规则和地方政府推动措施中起伏

在政府推动方面,企业并购活动最初常是政府发起的,特别是国有企业,政府是以国有资产所有者和社会行政管理者的双重身份介入企业并购活动的,政府的参与程度一直很大,企业并购重组的多发地也常常是政府推动力度大的地区。

2.短期经济利益是企业并购的主要行为目标

近几年来我国企业间的并购重组比较频繁,但在这些并购重组中,追求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不多,而出于短期的经济利益或是出于非经济需要的却占据了绝对的多数。

3.行业内的垂直并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跨行业的混合并购时有发生从企业并购的类别来看,行业内的纵向整合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并且这种行业内的整合又多以关联交易的方式来完成。

4.企业并购程序简单化,现金支付是企业并购的最基本支付方式

企业并购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不长,在我国并购程序比较简单,一般过分注重于代价的谈判。而在企业并购的代价支付方式方面也比较单一。而在相当数量的关联交易中,现金支付又仅仅作为一种账面上的支付,应收、应付就成了代价支付的具体表现形式。

5.大型并购中,基础产业是并购重组的多发地;非大型并购发生的行业比较杂乱;服务行业在新的并购重组中有后来居上之势过去一段时间发生在我国的企业间的大型并购,大都集中在基础行业。

(三)我国企业并购的风险

通过对我国企业并购特点的分析,我们看到了我国企业并购的诸多不足之处,这也就决定了目前我国企业的并购是一种高风险的活动。这些风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体制风险

目前我国的企业并购有很大一部分是政府行为,是由政府部门强行撮合而实现的。企业并购后其架构缺乏层次感,包括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等得不到合理配置和使用,资本运营上处于混乱状态。这将使企业并购偏离优化组合的目标,从而使并购从一开始就潜伏着体制风险。

2.融资风险

由于我国目前资本市场发育还很不完善,银行等中介组织也未能在并购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企业并购面临较大的融资风险。主要表现在:资金是否可以保证需要(时间上与数量上)、融资方式是否适应并购动机(暂时持有或长期持有)、现金支付是否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等等。

3.磨合风险

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一些企业通过并购被强扭在一起,使合并后的企业在许多方面都需要有一个“磨合”过程。如果并购方对目标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了解不充分,就很难在并购后产生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而且,这种磨合风险具有长期性、动态性和不可预见性。

4.财务风险

一般而言,企业是不可能完全通过自有资本来完成一项大型的企业并购活动的,不少企业通过借款、杠杆收购等方式来完成并购工作,这就产生了收购方的偿债能力问题。特别在我国,由于融资途径和收购价款支付方式的限制,实施企业并购所需的巨额资金更是给收购方造成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5.退出风险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企业并购主要是通过实物资产的交易完成的,其产权的流动性很差。因此,在实施并购时我们要认真分析我国企业并购的特点与风险,就能够做到知己知彼,在并购中谋生存、求发展。

三、对我国企业并购前景的分析

通过以上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政策规制以及政府的推动仍然是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国内企业并购的主要影响力。但政策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审时度势,适时加大企业并购的推进力度。同时,必须遵循自愿的原则,按市场规律引导企业的并购重组。

2.以资源战略整合、实现市场扩张和企业扩张为基本动机的并购必将取代以短期利益为目标的并购,政策制定部门以及各级政府部门应以“战略性并购重组”为基本目标来引导企业间的并购;企业自身更应从长远发展角度来规划并购重组行为。

3.以纵向并购为主的国内企业并购必将被以水平并购为主的并购取代,实施混合并购时应审时度势,不能盲目地为实现企业经营多元化而进行企业间的混合并购。并购重组中的关联交易问题应该引起政府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4.并购应该按规范的程序操作,并购代价的支付要实现多元化。企业并购操作的重点将转向强化对资产的评估、财务和法律方面的审计,以及对公司未来前景和风险的评估上来。增发新股和换股的支付方式应在一些大型并购中广泛采用,对此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应该给予政策上的必要支持。

5.汽车、制药、化工、食品饮料等规模化要求高的行业的并购重组仍然是未来并购的多发地,电信、金融、传媒等服务业随着政府管制的放松必将掀起新的并购浪潮。

6.随着对外资并购的一系列限制条件的解除,外资参与我国国内企业并购将大幅度上升,基于国外企业并购的特点,因此要进一步规范并购的法律环境,提高国内企业的竞争能力,突出国内企业在某一领域的核心优势,才是更多吸引外资参与并购的关键所在。

上一篇:基于Copula—Jump—GARCH的资产组合风险分析 下一篇:浅析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