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时间:2022-08-31 05:36:08

增强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摘要:遵循正面教育的原则,提出增强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必须树立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形象等新理念,同时,提出了增强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几条主要途径。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学校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1-0265-02

互联网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产生巨大影响。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1]。自从1994年中国正式成为接入国际互联网的国家以来,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致经历了初步探索、主动建设和深入发展等三个重要时期[2]。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从重点关注互联网的负面影响,逐步转向以研究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为主,发展到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围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这一关键问题,许多理论工作者针对网络的虚拟性、交互性的本质特征,网络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网络信急良莠复杂、真假难辨、正反交错的现实局面,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点、难点问题等方面提出了大量切实有效的方法与对策。本文遵循正面教育的原则,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网络信息的多样性、开放性、及时性、互动性等特点,试图为增强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出一些新的理念和举措。

一、确立新理念,增强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不仅拓展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而且成为全新的教育手段,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了崭新的载体,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说服力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对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网络世界以及网络文化信息相互激荡更加突出的新形势,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就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树立在网络背景下发挥教育者主动性、先导性的新理念,切实增强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1.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传统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课堂教学、党团活动、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形式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资源主要从书本、报刊、文件及学生身边的先进典型中获得,由于手段单一、信息量小、受众面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无法充分体现。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校园网络的全面开通,网络终端已经到达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学生可以在网络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参与自己感兴趣的互动游戏,从事虚拟的人际交往活动。利用互联网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为了运用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用先进文化占领新的思想阵地。为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主动、全面地介入互联网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2.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吸引力。传统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是主动的教育者和被动的受教育者之间的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容易使受教育者产生厌烦、抵制甚至是逆反的心理。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学生主体性特征的突显,不平等的、被动式的、单纯的说教和灌输难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功能和作用。网络所具有的新颖高超的技术特性,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相比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互联网凭借快捷的速度优势,迅速、及时的信息传播方式,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载体。

3.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形象。传统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多是通过集中开会、讨论座谈和个别交流等方式进行,不利于有效信息的迅速传播和信息共享,而且往往会由于时间、地点、人员、环境等因素使教育的效果受到影响。网络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说服力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网络信息传播速度的巨大优势,网络信息的全员共享,增强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时性、互动性、广泛性。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形象的理念,构建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处于一个共同的教育平台,在共同学习中共同进步,在交流碰撞中开拓创新。

二、增强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举措

第十七次CNN1C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中国的上网用户总人数为11 100万,网民中学生所占比例最多,达到了35.1%[3]。学生拥有个人电脑的比例上升,学生上网人数急剧上涨。学校是各种有害思想渗透的主要对象,校园网络已经明显地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阵地。学校要在意识形态斗争中战胜各种有害信息对学生的侵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要抓住时机,积极应对网络信息时代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积极寻找对策,充分发挥网络技术优势,扬长避短,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天地。

1.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面对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势的严峻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和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纳入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总体规划,纳入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总体规划,明确工作思路,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学校要从增强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目的出发,根据学校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实际情况,建立自己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结合当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和学生思想特点及热点问题,对学生成长、成才、学习、生活、就业、交友、娱乐以及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等方面给予正面的教育、引导和帮助,从而使学生通过网络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2.增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前瞻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学校要用动态变化而不是用孤立停止的观点来对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的形势下特别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学校的新情况、新问题非常突出,如何分析研究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真正把握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是当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极大的现实问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增强紧迫感,切实转变观念,既要重视对现实的研究,把面临的形势分析透,把工作中的问题研究透,把师生的思想情况调查透;又要把握现实和超越现实,着眼于未来的研究,抓住机遇,超前谋划,运用前瞻性自觉地把握未来,开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新境界。

3.倡导高品位校园网络文化。学校网络思想教育体系建设要始终坚持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坚持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理念,不断优化内容,强化信息资源建设。要让广大学生自己积极组织并参与网上第二课堂活动,如,网上辩论赛、网络征文、网上学术沙龙等,使他们在参与中提高理论水平和组织能力。要根据学生的需求与接受的规律,体现不同的特点和层次,把健康、高雅的音乐、文学、绘画等作品,反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文化资源和中国革命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红色资源”等搬上网络,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网络校园文化,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

4.创建良性互动的教育平台。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网络交互功能,创建良性互动的教育平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由学生自主选择,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明确目标的同时,要尽量减少思想政治教育的痕迹,多提供可选择的方法、资源和练习,给学生充分发挥和想象的自由空间,淡化强制与约束,强化启发和引导;多采用网上讨论、网上评论、网上答疑等形式,建立起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联系;多通过网络,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帮助和指导。

5.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增强,首要条件是必须要有一支既懂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又懂网络技术的新型政工干部队伍。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充分发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许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网络知识知之太少,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不足。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是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根本保证。学校要通过网络知识和技术的培训,通过实施信息素质教育,通过完善政工干部政绩考核制度,建设一支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6.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是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学校要遵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按照互联网互动交流的特点,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建设与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第一,加大网络基础条件建设和投入的力度,通过建设数字化校园,为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创造良好的硬件保障条件。第二,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通过BBS、 E-MAIL 、OICQ等多种形式,及时有效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第三,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自觉的网络责任意识和优良的网络道德,自觉抵制有害信息对学生思想的侵袭。

总之,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载体和渠道。在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观念、思想的同时,着重研究增强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促进网上思想教育和网下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加强师生的信息素质教育,进一步总结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完成学校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就学习贯彻落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 、教育部、团中央负贡同志答记者问[EB/OL]. www.省略. cn/GB/iiaovu/1055/2926546. html,2004-12-18.

[3]张再兴.中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十年历程与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05,(7):2-6.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十七次中国互联网络状况调查统计报告[EB/OL].省略nic.省略/images/2006/download/2006011701.pdf,2006-01-17.

上一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教育... 下一篇:和谐视阈下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