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图书馆参与大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时间:2022-08-31 02:20:54

浅谈高校图书馆参与大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高校作为培养高科技人才的摇篮,不仅要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还必须积极主动的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保障,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自主学习是一种现代化的学习方式,又称自我调节学习,指学习者在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主动、独立、科学地运用一些学习方法获得知识、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要求自主学习者能够对自己的学习做出独立的选择和决策,还能对学习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如确立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调节学习状态及进度等。高校图书馆作为为教育、教学、科研服务的场所,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载体和要素。学生在校期间始终接受来自图书馆直接或间接的良好教育和影响,因而高校图书馆应以其独特的教育资源优势和教育方式来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一、注重对大学生的学习目标引导,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告别中学时代,进入大学后,莘莘学子满怀希望和憧憬,人生理想将在这里确立,未来的发展将在这里奠基,美好的生活将在这里开始。但随着社会发展,现代大学生面临着更多的竞争、职责、任务和诱惑,呈现出功利趋势,学习目标缺失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学生不重视学习,更别提学习习惯了,与高中紧张的学习形成鲜明反差。这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如部分高中教师会对高中学生灌输一种善意谎言,认为到了大学就可以好好玩了;部分家长认为孩子既然上了大学,已经是成年人,就可以不管不问;部分学生认为在大学能力锻炼更重要,于是参加了很多社团组织或者忙于从事各种兼职活动,结果荒废了学业。.因此,高校不论哪个部门、哪个层次,都应帮助学生及时意识到学习目标、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自主学习是自主学习行为与自主学习心理相互作用的过程。首先要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具备自主学习心理,要有理想、有抱负、有志向、有毅力、有坚定不移的决心。明确了学习动机,就会增加学习主动性,懂得在大学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做,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确保学习计划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总之,要激发大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与需求,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利用各种渠道自主学习。

二、 注重自我养成、自我唤醒是一种持续不断、终身渐悟的学习习惯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体现出终身学习的理念,即在人的一生中,个体通过持续地唤醒自己而不断超越自己,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过程。人在渐进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成长,是实现自我养成的有效途径。学生的成长、觉醒不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断学习、成长、积累的过程。学生只有在受教育中,才会不断觉醒与顿悟,从而不断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并完善自我。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可见人生的学习要从最基础开始,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量变过程,是伴随一生的。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在不断自我觉醒、渐悟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完善,达到顿悟,实现质变。《礼记・学记》中记载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句话强调了在人的发展中教育的作用,教育是一种对人性发展进行雕琢、加工、不断完善的过程,教育的唤醒功能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学生心理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面临着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由心理发展的矛盾和危机引起的。要适时地启发、唤醒学生做出一个积极的选择,从而帮助学生合理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以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促进学生主动进行正确的自我塑造。单凭课堂传授的知识是无法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这就要求高职学生接受外部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成为一个创新型人才。

三、注重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进而促进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自主学习习惯的自我养成

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动学习,要求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自觉适应专业要求和社会需要,积极主动地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和方法,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坚持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也不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导,而自身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进取心,尽可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注重对所学知识的拓展和领悟。在大学阶段,课程不是十分繁重,有大量的自学时间、自由的学习空间,营造了自主学习的浓厚氛围,也对自主学习的理念培养提出了较高要求,加强了自我养成。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

创新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大学生不仅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好与专业知识有关的其他方面的知识。图书馆为其提供了天然的学习保障,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方面知识储备,走进图书馆让学生明白,学习不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探索求知的热情,学会如何搜索、处理、选择和管理信息,达到学会分析、解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异军突起,知识、信息的更新和增长速度空前快速,迫使学生要树立终身求知、终身学习的理念。也就是说要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要为今后的继续学习、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正如《学习的革命》中所以说:“我们正经历一场改变我们生活、交流、思维和发展方式的革命,这场革命,使我们今天所知道的东西到明天就会过时,如果我们终止学习,就会停滞不前。”大学毕业只告别了学校而不是告别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获得真本领,才能适应社会新常态发展的要求。

从目前情况来看,当代大学生主要有四种需要:尊重的需要;认可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养成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习习惯的自我养成,努力追求高质量的课余文化生活,进入图书馆学习,已成为大学生提高自主学习效率的最佳选择。

四、注重利用高校图书馆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让自我养成的学习习惯有更大发展空间

大学生的心理调节是以个人为中心的,而他们在解决各种心理问题时更习惯求助书籍,而不是面对面的心理咨询。图书馆中有得天独厚的图书资源,为教育职能赋予深深的含义。图书馆拥有多彩多样的馆藏资料,大量的优秀作品是大学生自主学习,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知识源泉,是培养大学生健全健康人格的重要场所。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缜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高尚,逻辑使人善变。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歌德也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因此,好的书籍可以成为精神营养,培养良好心情,是缓解精神紧张的有效工具,也促进人们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图书馆员应充分利用丰富的馆藏,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服务,指导他们从读书的过程中获取广博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了解学习一些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了解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即可提高读者的心理素质,又可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高校图书馆的“以人为本”就是以读者为本,尊重读者,关怀读者,为读者提供人性化服务。特别是新生入校后,会出现新环境的适应、学习方式的变化以及新的人际交往等问题。图书馆在新生入校教育中,不但要教会他们如何利用图书馆,熟悉图书馆的藏书,还要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图书馆可以在大厅里、楼道口,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一些展览,如“远离”“认识艾滋病”“环境保护”等主题展览,不仅能丰富学生学习的知识,更能陶冶他们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

【参考文献】

[1]徐云霞,侯士娟.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J].中国成人教育,2000(11) .

[2]聂敏静.浅谈中学教师的素养[J].保山师专学报, 2000(03).

[3]张波.对当前我国中学教师能力素质状况的分析与思考[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0(04).

上一篇:小儿外科临床教学中临床路径式教学法的应用研... 下一篇: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英语新课堂教学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