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时效性的研究

时间:2022-08-31 02:04:56

对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时效性的研究

摘要:本文笔者针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师对自读课的认知程度展开了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对自读课的研究程度不够深,创新教学观念不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模式不完善,没有真正体现出初中语文自读课的价值。针对此,笔者结合研究课、课后反思、成绩测评等教育教学手段,从“查、注、思、画”这四个方面出发对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的时效性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读课;时效性

“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句话是教学大师叶圣陶先生的至理名言。自从新课程改革标准实施之后,自读课已成为初中语文课本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初中语文自读课的基本要求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和自学,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目前,如何组织开展好自读课的教学,则成为当前教师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制约自读课教学质量的问题分析

从字面意思来理解,“自读”是相对于“教读”提出来的,他们二者互相依托,不可或缺。目前,自读课文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无论是从教学角度还是研究视角来讲,其均应引起教育者和教师的重视。但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自读课仍处于放任自流,草草应付的状态,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重教读轻自读

本研究对3所初中学校的27名语文教师进行了座谈调研,发现有90%的教师对“自读”一词的理解不够透彻,仅仅是简单地破解其字面意思;70%的教师认为自读课文的内容并没有列入考试范围,差不多都是一些闲杂文章,没有太大的教学意义。笔者经过调查得出结论,初中语文课教学重点放在了课本知识上,自读课的辅助学习作用被忽视。其主要体现有两点:第一,教师认为在自读课上学生自己学不到东西,从而将自读改成了教读,自读课教学目标被篡改,不仅增加了教师教学负担,还使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增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也无法实现。第二,教师认为自读课纯粹是浪费时间,自读课文又不在考试范畴,所以干脆将自读课改成其他篇目的教学课。这样占用了学生自读、自学的时间,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反感,甚至厌倦上语文课,造成对语文课的厌弃,这样做反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缺乏认识和创新

据调查研究发现,教师对“自读”的认识程度是决定自读课教学时效性的重要因素。忽视自读课作用的教师,没能将自读课放在重要位置,不知道其真正的价值,自然就不会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挖掘。某些重视自读课的教师,但由于对其研究的深度不够,创新教学观念不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不明确,没能形成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学质量也不能等到改善和提高。

二、自读课教学时效性的研究

“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什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了门,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并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讲’和‘教’了?”这是教学大师圣陶先生从事多年教学研究后的感悟,由此可见,语文自读课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自读课教学的时效性呢?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法中以学法指导为本,让自读课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天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功能的平台。其次,教师要结合研究课、课后反思、成绩测评等对自读课教学进行总结。

1.以读为先

从整体上看,初中学生已经掌握了3000―4000个常用汉字,了解了各种体裁课文的特点、学习任务和方法,他们的平均能力达到了借助工具书自主出色完成各种体裁课文学习任务的水平。为了充分体现初中语文自读课的应有价值,学生应对自读课文中的语言、语句、词汇进行反复逐字逐句的朗读,这也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教师可采取如下阅读形式:第一,巧妙听读。教师选取自读课文朗读水平高的视频或音频,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将自读课演变成欣赏课,让学生感受美的语音、语调,从而提升学生语言审美能力,使学生感知到语言的魅力。第二,放任自读。在自读课上,学生可小声细细品读,也可高声疯狂阅读,以此充分感受一下嘴角流过语言的和舒畅。第三,快乐精读。教师可采用问题教学法,将重点部分、重点内容从问题的形式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就像寻宝一样充满激情和快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满足感和成就感。第四,细细品读。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喜好,读文章中的经典句式,解文章中的绝妙词汇,采取摘抄的形式,并在课余时间与同学分享阅读成果。

2.自读课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主

学生的自读能力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练就的,而不是讲出来的。自读课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1)查生字

初中学生已经掌握了3000―4000个常用汉字,通常能够独立阅读整篇文章。但是,在一些古文或诗词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学生不认识的生字、生词,此时学生就要自主地根据自己的需要查阅字词的音义,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字词的积累也是根据个人所需完成的,这是学生产生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2)注段落

注段落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划段,不管是自读课文还是教读课文,这都是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在自读课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学习,大家共同讨论每一个段落的意义,各抒己见,并对难句、重点句、中心句进行标注,以丰富学习形式和内容。

(3)思问题

在自读课文的学习中,需要独立思想的问题很多。此时,学生可根据个体需要展开学习和思考,例如,课前的预习侧重点、课上的阅读积累、课后结合实践开展的小实验等。

(4)以画促学

自读课文的特点是句式比较特殊,对事物或风景的描述会更丰富一些。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反复阅读,理解和体会其中的意境,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勾勒出心中的风景或场面,从而丰富学习内容。

参考文献:

1.卫法军.对中职语文自读课文的教学思考[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2.宋均凤.初中语文自读课的教学模式研究[J].考试周刊, 2011(77).

上一篇:中职机电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下一篇: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