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性探索

时间:2022-08-31 01:18:38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性探索

【摘要】文言文是高中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文言文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导入趣味性教学等,达到提升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有效性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大多数学生对文言文的知识掌握的还不够全面,容易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造成一定的阻碍。并且随着学校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对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水平势在必行。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有利于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以下是本文对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进行的分析。

一、超越传统,大胆创新地用教材

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把课文内容进行划分、整理后再传输给学生,而不是一下子就要求学生把所要学习的内容全部记下,这会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学习负担与消极心理。因此,老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该顾及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对事物的认知能力等,避免在教学中因教学方式不当而影响课堂效果,甚至还会导致老师什么都想教却什么都没教成的结果。因此,老师应该打破常规的教学方式,大胆创新的运用教材内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文言文教学。比如在《六国论》的教学设计中,就可以根据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主次的划分,把重要的段落或内容着重学习,突出重点,与传统教学相比,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把文章的文化背景与课文不重点介绍的内容作课外延伸,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研读悟情”这一学习重点上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老师突出学习重点、明确教学目标,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要重点学习的内容上,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老师可以将趣味性渗透到文言文的教学当中,只有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投入课堂教学当中,如果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或敷衍老师的被动学习,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学习内容单一、思维受困等。因此,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自觉的投入学习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知识,从而实现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高中文言文的教材中,大多数文章都是摘录与历史人物、故事背景有关的生活轶事或文学典故等。在课堂开始之前,老师可以先把文章中所涉及的人物、情节用讲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语气与声调尽量引人入胜,把学生自然而然的带入到所要学习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后,再布置朗读预习,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等,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时可以集中精神认真听讲,从而提高课堂听课效率。比如在学习到《烛之武退秦师》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成语,再鼓励学生先按自己的理解把课文内容解释一遍,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感观能动性,老师也可以利用“秦晋之好”这一成语的由来作为切入点,顺利进入课堂教学。

三、品言悟意,感受博大情怀

文言文是古代文化与历史观念的象征,它是华夏文化的精髓,故文言文建立在哲学与传统文化之上,即通过学习文言文,教会学生明理、知礼节等。“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的灵魂在于它注入了作者的情感,学生只有读出感情,才能沿着文字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语言是文化传播的载体。文言文是古代文化的载体,它以文字、情感融入课本当中,因此,带有情感的阅读课文,有利于把学生引入到课文的真实情境之中,与古人进行情感上的交流,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使文化教学与人文教育真正的融合在一起。教材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要依据,它是所有语文知识的统筹,由此可以看出,真正的阅读就是体会文章中的情感寓意,通过体会作者依托在文章中的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把品读情感作为文言文的教学手段,这在文言文教学上是一种进步和深入,可以帮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只是专注文字教学那么简单,而是上升到抓住文章所流露出来的情感,抨击学生的内心深处,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这样的教学方法于学生而言,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学习文言文,更多的是可以超越时空的距离感,真正与古人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

四、活学活用,明确文言文的现代意义

学习文言文可以提升学生的自身修养,古有:“腹有诗书气自华”之说,通过多读书,可以习得书中古人的道德观、高尚情操等,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自身修养。学习文言文还可以从典范故事中吸取经验,借鉴于日常生活的为人处事之中,甚至有些文言文中对人性的教化还一直被沿用至今。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做人准则等,这是古人留下的文明文化,是规范人类文明进步的保证。因此,让学生学习文言文可以将古人的精神世界流露到现实生活当中,引导学生思考文言文给予我们的现实意义,让学生带着疑问拜读古人文化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从而养成独立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启发学生学习文言文带来的现代意义,除了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外,另一方面还规范了学生的言行举止,学生在探索课文内容时早已被古人的道德规范、人生哲理所感化,它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指明灯。因此,以人物特点与情感流露构成的课堂教学策略,一定可以引人入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参考文献

[1]龚建敏.关于文言文教学的几点体会[J].文学教育(下),2008(4).

[2]邢培芝.中学文言文教学现状的分析和思考[J].成功(教育),2008(12).

[3]胡桂兰.浅谈文言文教学的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5).

作者:李吉萍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大余中学

上一篇: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下一篇:应用型人才培养下高师和声教学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