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心理及表现

时间:2022-08-31 10:37:50

浅谈中职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心理及表现

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心理活动和表现?我们在教学中应该以怎样的策略来应对?以下是本人根据从事数学课教学的经验对此问题的一些思考。

一、数学学习的心理及表现

1.自卑,自我效能感低

很多中职学生由于自身学习经历的原因,数学基础较差,在学习中往往会忽视各部分的联系,将个性和共性相分离,相似性和递变性相割裂,面对一个又一个的知识点,就会感到手足无措,理不清头绪。对数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低从某种意义上说,绝大部分学生之所以选择职校,就是由于本身文化课基础弱,特别是数学课,由于在小学或是初中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失败的经验,将使这些学生在后来的数学学习中具有较低的自我效能感,这将无形中降低他们将来的努力程度,从而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数学学习目标的实现。

2.盲目,难以抵制诱惑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许多学生小学、初中都是在父母、老师的严格管理下一心只闻学习事。但进入中职学校,离开父母,也脱离了成绩、升学的指挥棒,对一切事物感到好奇,也总想了解新鲜事物。可是由于年龄因素,他们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无法不受不利因素影响。手机、网络、游戏、异性情感的新鲜、刺激等的吸引力对他们来说已远远超过课本、课堂。所以,迷恋异性、手机,痴迷网络都使学生混沌度日,而把本该学习的大好时光白白浪费。

3.沉重,压力重重

十五六岁的花季,本应是守着一张平静的书桌汲取知识营养。而对中职学生来说,来自学校、家庭、未来社会的无形压力让他们甚至有些不堪重负。父母的关爱、老师的教诲以及未来人才的需求模式在对其形成动力的同时,也形成无形的巨大压力。学生和我交流时多次强调:“父母老拿我和别人比,让我很郁闷。我也想成才,我也想成功。但我基础太差了。有问题要问老师,又怕老师说我问的问题幼稚,同学们笑话我。而且,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家都在混文凭,我好好学习,反倒是另类了。”

二、解决策略

认真备好课,根据学生的现有基础和实际情况,整合教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自己的课适合学生,尽量保证学生能听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兴趣的闪光点,并对感兴趣的问题深入解析与评讲,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就会兴致勃勃地、主动地学习有关数学知识,就算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也会用顽强的精神进行钻研,并能解决这些难题;同时,善于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丰富多彩起来,也努力邀请更多的学生进入数学学习中来。

总之,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深切感受到在中职学校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不单单对于中职学生的学习与工作具有影响力,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同样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大胆创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研究学生能力培养的策略上,不应安于现状,停滞不前,要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完善和改进,从根本上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中职教育事业努力奋斗。

上一篇:移动互联技术在业务模式转型中的应用 下一篇:以档案室搬迁为契机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