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数据材料分析处理技巧

时间:2022-08-31 09:27:11

地理数据材料分析处理技巧

老师,您好!

进入高三以来,我接触到了大量的数据材料题,但感觉自己分析起来毫无头绪,缺少有效方法,恳请老师在百忙之中予以指点。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院桥中学高三(5)班张敏

张敏同学,你好!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随便抽出一份综合试卷,就能发现数据材料题。你提出的问题确实非常重要,具有普遍性。

地理数据是地理事物与现象在数量方面的表现形式。当说明某一地理事物与现象发展的程度、范围、等级、规模,以及各构成要素的排列组合或演变过程时,常用地理数据来表示。通过对地理事物与现象可量化部分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考生明确地理事物与现象的本质特征,以及地理事物与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考生明晰地理概念,掌握地理原理和规律,并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高考地理考核目标中,“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能力考核强调考生从试卷材料提供的信息中提取定量信息,如绝对数据、相对数据、比率数据、顺序数据、平均数据等,对地理事物的位置属性和数量属性能够进行恰如其分的定量表述,从而准确地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特征。“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能力考核强调考生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针对题目要求作答;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完成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具体而言,地理数据材料题主要测试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测试考生认识数据与图形之间关系的能力;二是测试考生根据数据解释说明有关概念的能力;三是测试考生根据有关数据信息解释相关问题的能力。在高考中,地理数据材料常以图形材料、表格材料、图表结合的材料和文字材料等形式出现,考生在具体分析时要讲究分析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一、叠置法

叠置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中用来提取空间隐含信息的方法之一。叠置分析是将代表不同主题的各个数据层面进行叠置,从而产生一个新的数据层面,叠置的结果综合了原来两个或多个层面的要素所具有的属性。叠置分析不仅生成了新的空间关系,而且还将多个数据层的属性联系起来,产生了新的属性关系。

例1下图为某城市部分地区经过数字化处理的交通线、功能分区、地价图。读图,回答(1)~(2)题。

(1)若布局合理,则该城市盛行风向最不可能为

A.东风B.西南风

C.西北风D.东北风

(2)若在该区域新建物流中心,最宜选择在

A.甲B.乙C.丙D.丁

分析:从功能分区图层可以看出,工业区位于西南方向,其布局应符合“工业区布局在当地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原则,最不可能布局在上风向。物流中心占地面积广,要求交通便利,应建在地价较低的主干道附近。

答案:(1)B(2)D

二、筛选法

题中材料提供的数据往往比较多,考生要善于进行筛选,抓住主要数据进行解题。

例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赞比亚气候资料(下表)。

气候要素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气温(℃)21.521.521.119.917.415.214.917.321.323.523.421.7降水量(mm)245.4185.995.034.73.10.00.10.41.718.489.3208.1材料二:赞比亚区域示意图。

简述该国西部地区沼泽地面积冬夏季节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

分析:题中数据为一组表格式气候资料数据,通过气温、降水的特点可以分析得出赞比亚西部地区沼泽地面积冬夏季节的变化特征。赞比亚气候资料数据有24个,其中主要数据应为1月与7月的气温、降水四个数据,因为这四个数据可代表所在半球的冬半年和夏半年的情况。

答案:冬夏季节面积变化大(或“夏季面积大,冬季面积小”)。原因: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但冬季蒸发量仍较大。

三、转换法

对于一些数据,考生可试着将其转换成图形(直观形象),更易理解和解题。

例3不考虑海陆、地形、冰雪等条件,有人从极点附近(含极点)某地出发,依次向北走5千米,正东走5千米,正南走5千米,正好回到原地。从极点上空看,向正东走时可能

①顺时针走了一个完整的圆②逆时针走了一个完整的圆③顺时针走了小于360°的圆弧④逆时针走了小于360°的圆弧

A.①②③B.②③

C.②③④D.①④

分析: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考生必须将数据转绘到图中后方可解题。按题意要求,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在北极附近任意一点,先向北沿经线走5千米,再向正东(逆时针)沿纬线走一圈(5千米),再向南(沿经线)走5千米,就可回到原地;第二种可能是,从南极点出发向北(沿经线)走5千米,再向东(顺时针)沿纬线走5千米(一段圆弧),再向南(沿经线)走5千米,就能回到原地(南极点)。据以上分析过程可选出正确答案。

答案:B

四、计算法

根据题干中的数据,运用公式或相关原理、规律等进行计算,从而获得正确的结论。

例4下图为北纬33.5°、坡度为15°、坡向朝南的地表随着太阳直射点移动获得的太阳辐射量的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1)当太阳辐射量为m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可能为

A.赤道

B.23.5°N

C.10°N

D.23.5°S

(2)n对应的月份可能为

A.3月

B.5月

C.7月

D.8月

分析:考生应主要运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并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大约每4天移动1°)来进行计算。

第(1)题,该地坡度为15°且坡向朝南,则当地获得最大太阳辐射时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n=90°-15°=75°,又因Hn=90°-|φ-δ|,φ=33.5°N,则75°=90°-|33.5°N-δ|,δ=18.5°N。那么当太阳辐射量为m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可能为23.5°N。

第(2)题,太阳直射点大约每4天移动1°,n对应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18.5°N,与23.5°N相差5°,所以日期大约差20天。依据图中太阳辐射量变化规律,可推出n对应的月份。

答案:(1)B(2)C

五、对比法

通过对数据的纵向、横向类比分析,得到地理事物的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点,可以使考生更清楚地认识地理事物的共性,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的特点。

例5“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下表为某地实验前后冬春季节有关实验资料,完成(1)~(2)题。

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土壤有机质大气悬浮质大气水分实验前6.3%25.5%0.7%14.6%18.6%实验后23.5%16.7%3.2%3.4%34.5%(1)实验结果反映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

①保持土壤水分②增强土壤透气性③增加大气湿度④减少空气污染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2)下列地区最适宜“保护性耕作法”优先推广的是

A.三江平原B.云贵高原

C.河套平原D.江汉平原

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实验前后的数据可以得出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保持土壤水分,降低土壤透气性,增加大气湿度,减少空气污染。该方法最适宜在河套平原地区优先推广,其保持土壤水分和减少大气悬浮质效果明显。

答案:(1)B(2)C

六、趋向法

大多数表格数据,考生可以直接从中观察、分析出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强弱、大小、多少等变化趋向,根据变化趋向认识统计数据中反映出的地理原理和规律,再进行定性分析,从而获得正确的结论。

例6下表中为在我国东北地区、内蒙古草原和新疆塔里木盆地三地检测的表层土壤数据,读表完成(1)~(2)题。

pH值有机质

含量SiO2

含量Al2O3

含量Fe2O3

含量CaO

含量MgO

含量甲6.112.4%62.39%16.02%4.84%2.44%1.18%乙6.98.8%68.58%2.06%13.13%9.87%1.67%丙8.81.29%65.05%3.63%11.06%14.96%1.96%(1)由数据可以推断,从东到西排列的顺序最有可能是

A.甲、乙、丙B.乙、甲、丙

C.丙、乙、甲D.甲、丙、乙

(2)土壤表层CaO含量不断变化,这说明从甲到乙再到丙

A.降水不断增多,物质淀积层中的CaO含量增多

B.降水不断减少,土壤淋溶增强,CaO含量增多

C.降水不断增多,土壤淋溶增强,CaO含量增多

D.降水不断减少,土壤淋溶减弱,CaO含量增多

分析:从表格中的数据直接可以看到表层土壤各项属性的变化趋向。

答案:(1)A(2)D

七、极值法

通过最大或最小的数据加以分析判断,获得所需要的结果。

例7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下表中为R城部分月份的平均风力。完成(1)~(2)题。

月份1月4月平均风力1~2级2~3级月份7月10月平均风力4~5级2~3级(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

A.河流自北向南流;湖泊为外流湖

B.河流自南向北流;湖泊为内流湖

C.河流自南向北流;湖泊为淡水湖

D.河流自北向南流;湖泊为咸水湖

(2)图中陆地所在的大洲为

A.非洲B.南美洲

C.欧洲D.北美洲

分析:考生根据图表数据进行定性分析即可回答该组题。考生应主要依据平均风力最大的数据,也就是7月份的平均风力。一年四季具有代表性的四个月份中,只有7月份平均风力明显要大得多,结合纬度位置判断R城位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如果是北半球,则该地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但风力的季节变化不会那么明显)。据等高线弯曲方向可判断河流流向;据纬度和气候类型可判断所在大洲。

答案:(1)D(2)B

八、模式法

模式法是将地理数据用分析模式进行处理,是一种合理而简洁的应用方法,空间结构清楚、规律显示直观,有很强的代表性,应用广泛。该方法对培养考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

例8图示岛屿所在国家人口密度为16人/km2,2010年人均GDP为27000美元,水电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达70%。结合材料分析图中岛屿的形成原因,并说出判断依据。

分析:根据等高线数据分析模式来判断地形类型。

答案:该岛屿受板块挤压抬升形成。判断依据:东北海域有海沟;岛屿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

上一篇:《生活与哲学》模块的命题特点及备考策略 下一篇:专题二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