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新思路

时间:2022-08-31 09:13:38

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新思路

提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直接影响着河南经济增长的速度,因此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劳动力的转移,以此为契机加速河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本文就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为分析对象,通过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特点,提出转移的新思路:小城镇战略是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方法,即“离土不离乡”的转移策略。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304.6文献标识码:A

河南作为我国人口和农业大省,由于其农村中存在的大量剩余劳动力,造成了就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错位,严重地制约着河南农业现代化和经济结构高级化的实现。实践证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直接影响着河南

经济增长的速度,因此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劳动力的转移,以此为契机加速河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一、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

1、河南劳动力现状。河南现有9,256万人,位居全国第一。其中文盲人口543万人,接受小学教育的3,073万人,接受初中教育的3,646万人,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928万人,接受大学(大专以上)教育的248万人。全省常住人口中,劳动人口(15~64岁)为6,211万人,占67.10%。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147万人,占23.2%,全国平均水平为36.1%,河南与之相比,有较大差距;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09万人,占76.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2.89个百分点。全省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54.3人,每平方公里比全国多出419人。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占24.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6.8个百分点,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省。

2、河南就业状况

(1)城镇就业。据统计,全省17个地级市(含省会郑州)和一个省辖市――济源市,都存在失业下岗情况。按河南省目前的城市规模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可以说,城镇就业已经处于饱和状态。

(2)农村就业。根据我国农业专家和经济专家测算,按我国农业劳动者目前生产力状况和农资、农产品等价格水平,每人经营20亩土地可保本,经营30亩土地才有钱可赚。据此计算,河南现有耕地1.1亿亩,仅需要367万劳动力。而河南农村实际劳动力数量是1,800万人,二者相比,悬殊1,400多万人。每个农业劳动力耕作面积约0.4公顷,是美国农业(52.56公顷/人)的0.7%。隐性失业严重,大量农业劳动力处于闲置状态,导致劳动效率、效益十分低下。

客观地讲,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既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能量消耗中心和经济发展黑洞。在一定程度上讲,就业状况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虽然河南农业还有一定的就业空间可以拓展,但就目前的情况看,大量的劳动力蜗居在农村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同时也是造成农村地区落后与贫困的问题之所在。从上述情况看,河南劳动力转移的状况不容乐观,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的任务是巨大的。

二、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新思路

20多年来,农村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已使1亿多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另外,城市和沿海工业加工区也吸纳了1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中劳动力与土地、农民增产与增收之间的矛盾。但也要看到,这种通常不伴随身份转变的转移方式有很大局限性,它使许多已从土地中转移出来的农民不能专营工商业和服务业,许多人仍是游离在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的两栖职业者。已转移的农民仍然把农村视为自己的家,保留在农村中占有的资源,就成为在这种制度安排下的理性选择。这既使农业日益成为“业余产业”、“副业”,又不利于土地资源的规模利用。因此,现在实施城镇化战略必须着眼于农业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农业为基础大力发展农村的非农产业,通过农村的工业化来形成和培育城镇化的基础,这才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特色所在。

第一,发挥资源优势,依赖农业科技,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河南的农业生产要素禀赋特点是土地稀缺而劳动力丰富,所以应选择旨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生物技术以及节约土地而多用劳动力的作物种植结构,提高复种指数。在这方面,我国台湾较为成功。我国台湾具有耕地缺乏的典型特点,在发展的早期,台湾利用劳动力丰富的特点,形成了少占用土地而多使用劳动力的农业生产结构,并成功出口了蘑菇、芦笋、鳗鱼和食用蜗牛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形成了自己的农业比较优势,取得了较好的农业收益。

第二,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据有关方面估计,农业的充分发展,农业结构的优化,可吸纳近一半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河南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农业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目前,发达国家对农产品的加工约占总量的80%,而我国只占10%~20%。发达国家食品工业产值相当于农业产值的2~3倍,我国还不到1/3。发达国家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产值比例为2∶1∶7,我国正好相反,是7∶1∶2。可以看出,我国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的空间很广阔,潜力很大。只要认真抓好农产品的加工与转化增值,农业效益的增长大有希望。

第三,鼓励民工回乡创业。大中城市作为一个开放系统,更容易给农民带来现代观念。美国著名经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阿瑟・刘易斯指出:“市民素质的提高既有利于其自身的转移,成为与时俱进的现代工人和现代商人,又能为农业实现现代化培养一代现代农民。”农民外出打工,不仅增加了现金收入,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生产率,更重要的是不少农民转变了观念,学到了本事。对这些经受几年锻炼,积累了一定资金,学到了一些管理知识的农民工,要动员他们回乡创业,扩大就业,把他们看作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激励更多的外出农民工回乡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做出贡献。

第四,积极引进城市资源。解决“三农”问题,不能仅靠农村内部的资源,而是要统筹城乡资源,跳出长期以来就“三农”解决“三农”问题的传统思维局限,冲破历史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格局,引导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下乡,跨产业、跨区域重组资源,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从而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快农村城镇化和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例如,目前大部分的城市工业生产能力过剩,许多企业开工率不到60%。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资本所有者急于寻求新的投资方向,这就为将城市资本连同企业家、生产技术、管理经验等一起引入农村提供了前提条件。

第五,提高农业公共投资,培养坚实的农业基础,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有研究表明,由于农业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可相互替代,故增加农业领域的公共投资,如农业科研、水利设施等方面的公共投入,改善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可使生产者在私人物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得到更高的单位面积产量,或者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少必要投入和私人成本,或者在增加一定私人成本投入的同时得到更高的产量。无论出现哪一种情况,单位产品的私人成本都可能降低,从而降低农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提高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作者单位:焦作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藏民政.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要有新思路.中国乡镇企业,总第207期.

[2]河南省统计局.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湖北政研网.

[3]陈敏昭.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网.

[4]陈柳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城镇化.农业部信息中心,2006.4.

上一篇:完善公债宏观调控效应传导渠道 下一篇:构建多元化科技投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