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中公共课程设置量与学生可持续发展力的培养

时间:2022-08-31 06:39:44

高等职业教育中公共课程设置量与学生可持续发展力的培养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比对发达国家已经相对成熟的职业教育,我们高等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应该受到重视,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发展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出发,根据人才规格的要求设置课程,着力塑造学生的良好素质,为社会提供满意的服务。才能培养出具备可持续发展力的人才。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可持续发展力,设置量

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不断成熟的发展中,在课程的设置上,也体现出了时代特征,在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指导下,相当数目的高等职业院校在公共课和专业课的设置和取舍问题上,表现出不重视甚至抛弃公共课的情况。而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而不是单纯的技工。我们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在今天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在每年的毕业大学生总数中占到了相当的比例。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与一般本科教育的区别是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强于一般本科学校的学生,在理论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上弱于一般本科学生。在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方面是学生的理论和文化积累优于中等职业学生。我们的毕业生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综合素质。综合素质是学生动手能力、理论知识、人文素质和心理素质等的优加体。在今天绝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在公共课的设置和专业课的设置上量的把握上,直接会导致高等职业毕业生成为了一线工人,缺乏可持续发展力的基底。

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比对相对成熟的西方国家我们观察到的是: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演变过程,课程目标逐渐从原先单一的技能型向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多元整合型发展,呈现出“学科本位——能力本位——人格本位”的发展总趋势。随着“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等观念的提出和深入人心,人的全面发展与素质提升已逐步成为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新视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完善其个人品格,培养成功的劳动者与创业者便成为新世纪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因此,在国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公共文化基础课程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体系使其课程设置与工作的匹配程度很高。但是德国“双元制”教育不降低对学生文化基础课程的要求,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十分重视学生公共文化课程的学习。

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关乎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的成败。教育是百年大计,不是我们急功近利将教育分割成市场经济竞争的战利品。职业教育的公共文化基础课程的设置要体现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教育要始终指向人的发展。经济发展正呈现出开放化、国际化的良好态势,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也要与时俱进,尤其要摆正公共文化基础课程的位置,要以人为本,结合时代、社会、地域等各方面的需求开设出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基础课程。公共文化基础课程的设置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使课程在满足不同职业需要的同时,高度重视人的各种素质的和谐发展,如品德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劳动素质、审美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公共文化基础课程的设置要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来衡量与评价,要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使课程改革朝着社会发展所期望的目标方向发展,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那种急于求成,一味强调市场需求,重技能、轻素质的做法是对教育的延误。

拓宽公共文化基础课程范围,开设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基础课程应开设哪些课程是大家讨论的热点话题。国民素质的提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全球化、网络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提高人文素质、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与竞争意识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因此,加大人文课程的分量,重视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已成为各国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日本、韩国、美国十分重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学分在日本占28%,在韩国占30%,在美国占13%~25%。21世纪的新文化以融合化、网络化为特点,必然会促进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因此必须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发展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出发,根据人才规格的要求设置课程,着力塑造学生的良好素质,为社会提供满意的服务。

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需要从实际和长远两个角度来思考。一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通常是3年。三年的时间是学生知识和实践积累的过程,也是学生思想升华和综合素质提升的过程。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头脑中人文知识 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和情商的结合,笔者在人才市场招聘单位的走访中了解到企业更看中学生的实力也就是学生的可塑性。学生的实力主要的涵盖因素是: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赖于专业和公共课程的学习。尤其是公共基础课程一般都包括大学语文、 英语、 礼仪、 政治和心理等课程。这些课程对于学生中西文化底蕴累积和情商的提升都有重要的作用。经济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是逐步提高的。在国家发展中,教育作为百年大计,职业院校在对自身定位上要有一个高度上的提升。本着为学生负责的态度,任何学生在对自己未来的定位上绝不是满足于成为一线工人,国家建设需要的是综合素质强的复合型人才。遵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举的原则,重新调整公共文化基础课程课时的比例学习年限,因而,要充分地调查研究,在了解新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确定文化课、基础课的比例,要遵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举的原则,注意保持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的均衡,这有利于学生形成创造性的、有个性的人格,可为学生学好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育的根本是育人,育人的本质是培养人格健全的人。高职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正在蓬勃发展,要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加强非技能性能力的培养,这是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力的综合型人才的需要。

作者简介:吕娜(1980.9- ),女,河北石家庄晋州人,河北师范大学硕士,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冯静(1980.5- ),女,汉族,河北省宁晋县人,河北师范大学硕士,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

上一篇:浅谈如何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下一篇:高校统计工作现状的思考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