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时间:2022-08-31 04:52:03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5~56页。

[内容]比的应用。

[教材分析]

《比的应用――按比例分配》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最后一个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关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工作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而且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按比例分配问题大致有五种解题方法,本节课按教材要求主要讲解了两种解题方法:先把比转化成份数,再转化成分数,使题目成为分数乘法应用题,然后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来解答。这样安排,不仅加深对前面分数应用题的理解,还有利于加强知识各部分间的联系。这里把比转化成了份数后,也可以把题目转化为归一应用题,运用归一的方法解答。所以,在教学中又补充归一解答,以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联系实际,使学生感知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初步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自己尝试、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分数乘法和归一解决问题。

[教学关键]

把比转化成份数、分数,使题目转化为归一应用题或分数应用题。

[设计思路]

通过潘慧分糖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按比例分配的合理性,初步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

按比例分配是一种分配思想,在生活、生产中是很常见的,已学过的平均分其实是按比例分配的一种特例。所以在设计时,第一步换成了“潘慧分糖,该怎么分”?让学生初步感知,再讨论。由于学生面临的是自己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主动地参与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了不同的分配方案,如平均分,弟多、姐少,弟少、姐多等不同分法。特别是李飞同学说,我要是潘慧,先把糖藏起来两块再和小弟分,给这节课增加了亮点,在座的老师和同学轰堂大笑。按比例分配是其中的一种方案。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能体会到数学其实就在自己的身边,数学源自生活。

尊重学生起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解决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在学生理解了按比例分配的基础上,把数字扩大为140块,按3∶2的方法分配姐弟俩。让学生首先根据原有的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变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动探究性学习,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充分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得到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多向思维的发展。

数学问题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教学中更多地关注了生活实际,创设一个个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如李壮和陈子强都成了大老板,他们共同投资一项工程,李壮投资30万元,陈子强投资50万元,年终获利16万元,让他们各分8万元钱,陈子强同意吗?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潘慧有个弟弟,每天她带着他上学,而且潘慧还特别关心爱护他。今天一大早,她妈妈给潘慧10块糖,说你们俩个分着吃,这下可难坏了潘慧,怎么分呢?大家想一想,谁来替她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讨论,学生可能出说:

平均分每人5块。师问比是几比几?生答出5:5=1:1

小弟6块,潘慧4块。比是:6:4=3:2

小弟7块,潘慧3块。比是:7:3=7:3

……

教师:第一种分法是怎么分的?

生:平均分。

教师:第二、三种分法各是怎样分的?

生:不是平均分的,分的有多有少。

从而引入课题,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去分配,叫按比例分配。(板书:比的应用――按比例分配)

二、尝试探究新知

1.教师:同学们想的真不错,有那么多种分法,为潘慧解决这个问题。

大家再认真的想想:哪一种分法最好?大部分学生可能是说3:2最好。

(因为潘慧还特别关心爱护他)

教师:如果她妈妈买了140块糖果,按3:2分给她们姐弟俩个,你们能分好吗?

2.让学生自己尝试,并请两名同学把两种解答的方法写在黑板上。

解法1:2+3=5(份) 解法2:2+3=5(份)

140÷5=28(块) 140×■=84(块)

28×3=84(块) 140×■=56(块)

28×2=56(块)

答1:弟弟分84块,姐姐分56块。答2:弟弟分84块,姐姐分56块。

3.让这两名学生说说各自的解题思路。

学生1:先求出总份数,然后求出每份有多少块糖,再求出弟弟和姐姐各分多少块。

学生2:先求出总份数,然后求出弟弟和姐姐各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再求出弟弟和姐姐各分多少块。

4.这道题做得对不对呢?我们怎么检验?引导学生说出检验的方法。

(1)把姐弟各分得的糖加起来,是否等于原来糖的总数。

(2)把姐弟各分得的糖数化成比的形式,化简后的结果是不是等于3∶2。

5.教师小结解题思路: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通常告诉了我们几个量的和以及这几个量的比,然后把总量按一定的比分成几个量,这就是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要搞清楚被分配的量和各个量之间的比。可以把比转化成份数,使题目成为归一应用题,应用归一方法来解答(解法1);也可以把比转化成分数,使题目成为分数应用题,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来解答(解法2)。最后检验写出答语。

三、拓展提高

1.教师:按比例分配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多,老师再举个例子,假设20年后我们班的李壮和陈子强都成了大老板,他们共同投资一项工程,李壮投资30万元,陈子强投资50万元,当年获利16万元,让他们各分8万元钱,陈子强同意吗?为什么?

学生会答出陈子强不同意,因为他投资的钱多。

师:大家共同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2.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并比较与前一题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主要让学生说出:先求出李壮和陈子强投资的比是3∶5,然后就与前面的题做法相同了。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完成教材第56页。

(1)独立完成试一试。

(2)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2、3题,并说明理由。

五、总结全课,储存新知

1.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提出自己的疑惑问题。

3.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板书设计]

比的应用

――按比例分配

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叫做按比例分配。

解法1:2+3=5(份) 解法2:2+3=5(份)

140÷5=28(块) 140×■=84(块)

28×3=84(块) 140×■=56(块)

28×2=56(块)

答:弟弟分84块,姐姐分56块。答:弟弟分84块,姐姐分56块。(责任编辑:徐 冰)

上一篇:浅谈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下一篇:飞越1200公里de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