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时间:2022-08-31 04:16:57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一、考纲解读

本部分主要包括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转移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部分内容,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本部分内容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考查内容主要有:以当前区域产业转移或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案例为背景,结合图表材料,考查区域产业转移或资源调配的原因、路线、影响等。考查形式多以综合题为主。

复习本部分内容时,要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重视知识迁移能力的提高,能够借鉴熟悉的案例拓展思路,分析其他相关的新案例材料。重点把握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原因、资源调配对调入区和调出区及沿线地区的影响;产业转移的实质、动力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要熟记教材典例(资源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为例;产业转移以珠三角和东亚地区为例分析),打好基础;以高考考试说明作为备考依据,细分考点并逐条落实,构建好正确、精细、完整的地理知R结构系统,突出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或评价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

【网络构建】

二、考点解读

考点一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

(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1)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的产生。

(2)北煤南运给我国的交通运输带来很大的压力。

(3)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地区

(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1)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1)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2)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3.区域协调效应

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利于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4.对环境的影响

(1)东部地区:天然气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

(2)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四)我国其他重要的跨区域调配工程

1.南水北调

2.西电东送

3.晋煤外运

【方法技巧】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方法

我国先后实施了若干跨区域调配工程,如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而这些问题亦成为地理学科中较重要的问题。要掌握此类问题,需按以下思路进行:

1.跨区域调配资源原因的分析思路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①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②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③资源在区域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2)调入地资源紧张的原因:①本地少;②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③利用不合理(浪费、污染)。

2.解决该资源短缺途径的分析思路

开源节流(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找替代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3.跨区域资源调配线路选择的分析思路

(1)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

(2)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

(3)安全系数高。

(4)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

考点二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1.产业转移原因及对区域发展影响分析思路

(1)产业转移原因。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和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在现实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3)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随着产业转移的发生,产业移出区和产业移入区在产业结构、生产分工、区域环境等方面均发生着变化,具体表现如图9所示:2.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

【方法技巧】产业转移示意图的判读

产业转移示意图主要反映产业转移方向目的地和分布的一种图示,该图示往往以区域图为载体,或以统计图形式呈现,综合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产业转移的影响和区域地理特征等。

1.常考图示

2.判读技巧

分析产业转移要紧紧抓住两点:一是分析工业部门的特点和地区的差异。如图11所示,作为重工业,首钢搬迁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首都职能转变,减轻首都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缓解首都交通拥堵和用地紧张,便于城市合理规划。二是把握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工业区位因素。

(1)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主要是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地价便宜的优势。如图12劳动密集型产业由美国转移到日本,再到亚洲四小龙、东盟,最后到中国、越南,就是充分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资源。图14所示家用电器工厂由墨西哥转移到我国,则是看中了我国庞大的消费市场。

(2)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主要是利用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如图13表示我国某工业公司向异国发展的过程。

三、题型回顾

例1 (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Ⅱ)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某国外转移,图15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3~5题。

(1)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规模 B.劳动力成本

C.原材料成本 D.技术水平

(2)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

A.市场规模大 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 D.基础设施水平高

(3)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是( )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解题思路】本组题以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转移为背景材料,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和影响,同时考查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情况,及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第(1)题,明确“家电组装工厂”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结合图示信息,产业逐渐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因此劳动力成本是转移的主要因素;第(2)题,由材料可知,越南劳动力价格比中国具有优势,但经济发展水平不如中国,市场条件不如中国。该题关键在于越南和中国的优势对比;第(3)题,中国家电产业在丧失劳动力优势后,应该加大科技投入,研发产品,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增加市场的竞争力。该题考查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方向,掌握相关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和迁移是解题的关键。

【参考答案】(1)B (2)A (3)D

例2 (2016年高考浙江文综卷)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图16为长江下游部分地区略图。图17为长江江苏段岸线资源结构图。岸线资源包括港口和工业生产等所需的相关水域和陆域,一级岸线优于二级,二级优于三级。

材料二 K州地处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分布大量的出口组装制造企业,拥有较为完善的生产配套设施。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变化的背景下,部分企业面临迁移或不迁移的选择。

苏州某织造企业研究是否前往安徽的方案。如迁移,其生产条件有何变化?若不迁移,其需要采取什么应对措施?

【解题思路】本组题以苏州某织造企业的转移为背景材料,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和影响,同时考查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情况,及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相对于苏州,安徽经济欠发达,劳动力工资水平较低,织造企业迁移到安徽,生产成本降低。但迁入地区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距市场远,运输成本上升。如果不迁移,则应采取措施,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减少劳动力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参考答案】生产条件变化:生产成本降低;配套设施不完善;运输成本上升。采取措施: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例3 (2014年高考浙江文综卷)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图18),完成(1)~(2)题。

(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

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解题思路】本组题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为背景材料,考查南水北调(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影响,考查学生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的情况,及学生的知识分析能力。第(1)题,由题干及图示可知涉及调水路线为东线,南水北调东线利用京杭大运河为调水路线,调水可以增加丙地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水量,改善其航运条件,由图示等高线所示海拔丙至戊段南高北低可以自流引水,所以选D;第(2)题,南水北调减少了长江入海流量导致入海泥沙减少,海水上溯提高了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所以B、C错,海洋潮汐的规律与天体引力有关,与南水北调无关,D错;南水北调先节水、治水(治理水污染)再调水,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故选A。

【参考答案】(1)D (2)A

四、命题预测

区际联系区域协调发展主要考查两大知识点即资源跨区域调配和产业转移,2017年高考仍可能以某个具体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案例和某个产业在区域间转移为切入点命题,考点主要集中在资源跨区域调配和产业转移的原因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意义。

五、能力测试

读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线规划示意图(图19),回答1~2题。

1.我国实施南水北调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河流含沙量大,不利于生产和生活

B.华北地区供水紧张,长江流域水资源富余

C.我国工农业生产的重心北移

D.减轻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于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中线工程南起丹江口水库,经河南、河北至北京、天津。南水北调中线通水产生的影响是( )

A.减少汉江下游泥沙淤积

B.增大华北地区江河的泄洪压力

C.从根本上解决北京用水紧张问题

D.为沿线大中城市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

图20为我国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基地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消费区的正确叙述是( )

A.华北地区能源消费主要以石油为主

B.东部沿海以消费水电、核电为主

C.西南基地能源主要是水能、天然气

D.蒙东基地主要生产的能源是煤炭、石油

4.目前,能缓解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矛盾的有效措施主要有( )

①大力开发西部能源资源,加强区域能源调配 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③用油气资源全面替代煤炭资源 ④大力研发潮汐能,开发新能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近年来,中国产业转移“西进运动”渐成燎原之势。富士康集团从深圳到郑州等地设立新工业园;惠普公司关闭上海工厂,在重庆设立电脑制造基地……据此回答5~6题。

5.“西进运动”( )

A.以生产成本的地区差异为主要驱动力

B.是西部地区交通条件改善的必然结果

C.代表了工业由分散走向集中的发展方向

D.反映了市场需求对工业的影响减弱

6.“西进运动”的有利影响是( )

A.促进西部逆城市化的l展

B.导致东部工业化水平降低

C.带动人口大规模向西迁移

D.促进东、西部产业结构调整

读甲、乙两地某类企业2014年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图(单位:元)(图21),产品市场价格均为102元。回答7~8题。

7.该类企业从甲地迁往乙地的主导因素是( )

A.技术 B.原料

C.市场 D.劳动力价格

8.该类企业转移到乙地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①甲地产业结构升级 ②甲地劳动力大量失业 ③乙地产业结构调整 ④促进乙地城市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这个横跨上千千米,被称为“天河”的宏伟工程,历时11年终告完成。工程建设中攻克了很多技术难题。

材料二 图22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

(1)简述南水北调对华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分析中线工程建设技术难度大的原因。

(3)多位专家表示,尽管南水北调来水后将提高沿线城市供水保障率,却仍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北方严重缺水的困局。为缓解北方缺水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10.国际产业转移是指某些产业从一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多种方式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过程。长期以来,国际产业转移主要发生在制造业领域。读全球产业转移路径示意图(图23),回答下列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美地区的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欧美地区的一些跨国公司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跨区域直接投资,率先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成本较低的地区,从而使产业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转移的现象。

(1)图示产业转移在空间分布上有何特点?

(2)欧美地区为什么率先进行产业转移?

(3)近年来,我国环渤海地区在中央区域发展战略规划下,成为继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大区域之后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增长极。环渤海地区在接受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上一篇:杨树底下敛巧饭 下一篇: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