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际产业转移中的优势主导产业选择

时间:2022-10-12 06:32:28

区际产业转移中的优势主导产业选择

内容摘要:采用基于产业梯度系数、产业效益标准和产业技术效率基准的评判方法,对连云港市31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分析,以此确定承接产业与当地优势主导产业相结合,并进一步提出了促进优势主导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产业转移 产业梯度系数 DEA 主导产业

当前区际之间联系的一个重要纽带是区际产业转移。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产业转移的关键影响因素、产业转移模式与承接条件等方面,由此也带来了产业承接地的主导产业选择问题。目前大多文献对于主导产业选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比较优势基准、产业关联度基准、收入弹性基准、钱纳里-鲁宾逊-塞尔奎因基准等等方面。此外,李俊林等(2011)运用DEA 方法对京津冀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进行了研究。上述种种研究方法的采用大多是采用传统的区位商或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基准,鲜有结合DEA(数据包络分析)分析方法来对承接的产业进行主导产业选择。本文力图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计算区位商、比较劳动生产率和比较资本产出率三者的乘积得出产业梯度系数,接着采用比较利税率、DEA和产业梯度系数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主导产业选择的三维矩阵,以此为准确定承接产业的主导产业。

优势主导产业评判方法的选取

(一)评判方法的选取

主导产业是指在某地区产业发展中,能够起到关键作用并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产业。根据以往的研究,本文主要采用产业梯度系数和效率基准,结合本地的资源禀赋优势,按照自己的比较优势来选择和确定承接产业转移的主导产业。

产业梯度系数是区位商、比较劳动生产率和比较资本产出率三者的乘积,由三个因子组成:一是比较劳动生产率,即B=(Gij /Lij)/(Gj /Lj),其中 Gij指i地区j产业增加值, Lij是i地区j产业从业人员数,Gj为全国j产业增加值,Lj为全国j产业从业人员数。二是比较资本产出率,用某地区某产业增加值与该地区该产业资本额之比除以全国该产业增加值与全国该产业资本额之比来表示;三是产业的专业化程度,用区位商LQij=(qij /qj)/(qi /q)来表示,其中,LQij为 j区域i产业的区位商数,qij为j区域i产业的产值。qj为j区域全部产业总产值。qi为产业i的全国总产值,q为全国的所有产业总产值。通过计算某一区域产业的区位商,可以找出该区域在全国具有一定地位的优势产业,并根据区位商 LQ值的大小来衡量其专门化率,如果LQij>1,表示j区域i产业部门的集中程度大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是j区域的专业化部门和产品输出部门,该行业是该地区的专业化行业;LQ的值越大,则专门化率也越大。

效率基准由两个因素来衡量,一是产业的经济效益,用比较利税率来衡量,等于某地区某产业的产值利税率与全国该产业的产值利税率的比值,系数值越大,说明该产业的经济效益越好。二是技术效率指标,采用可变规模的数据包络分析(BBC模型),当效率等于1时,说明技术有效;当效率值在0.8~1之间时认为较有效,公式为:

;当把变为时,可以核算出变动规模报酬下的规模效率。

这里,x、y 表示决策单元的投入与产出,ε为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s+、s-为松弛变量且 s+≥0、s-≥0,λ为决策单元的权重乘数,θ为规模报酬变动下的技术效率,又称纯技术效率。若 θ=1,且 s+=s-=0,则决策单元 DEA 有效;若 θ=1,且 s+≠0 或s-≠0 时,则决策单元为弱 DEA 有效;若 θ

(二)数据的来源和指标的选取

文中采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上述指标的统计数据,其中资本额采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数据代替。所有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1》、《江苏统计年鉴2011》和《连云港统计年鉴2011》。在DEA分析中,以劳动力、资本和能源消耗量作为模型的投入指标,以工业增加值为产出指标计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技术效率。

基于主导产业选择法的承接产业优势主导产业选择

(一)评判结果分析

基于产业梯度系数和基于技术效率基准的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见表1,具体分析如下:

基于产业梯度系数的分析。按照产业梯度的选择标准,选择产业梯度系数大于1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连云港在非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医药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处于优势地位,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基于效率基准的分析。从比较利税率的计算结果来看,连云港的医药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的经济效益较好;从技术效率的计算结果来看,当效率等于1时为技术有效,当效率值在0.8~1之间时认为较有效,技术完全有效和规模有效的有非金属矿采选业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纯技术效率有效的为农副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家具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制品业。

(二)基于产业梯度系数、产业效益和技术效率的主导产业选择三维矩阵

连云港在“十二五”期间要重点打造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石化、冶金等千亿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海洋资源丰富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新兴产业。因此,选择和确定连云港承接产业转移主导产业的主要依据是:产业现已具备较大规模或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和较大的发展潜力及空间,在全市工业中占相当比重;有可以依托发展的龙头企业和重点产品;有较强的产业关联度,通过拉伸产业链,能有力地推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有较高竞争优势和产出效益与技术效率,财政贡献较大,对推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结合连云港经济发展规划、产业梯度系数、产业效益和技术效率,可以建立连云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导产业选择三维矩阵(见表2),连云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导产业选择应为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4.57,1.1,1)、非金属矿采选业(18.9,1.8,1)、医药制造业(3.7,8,0.9)、农副食品加工业(1.6,1.9,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1,1.4,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3,0.8,0.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2,2.2,0.7)和专用设备制造业(0.9,1.3,0.5),通过承接这些产业,与连云港资源优势和竞争优势相结合,可以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业集聚发展、产业链发展,推动本地经济快速提升。

结论与建议

优势主导产业应该是区位商大于1,比较劳动生产率和比较资本产出率相对较高,即产业梯度系数较高的产业,同时,优势主导产业也应该是比较利税率和技术效率较高的产业。因为具有上述指标优势的产业具备了较强的结构优势、竞争力优势和技术效率优势,其发展前景较好,总体增长优势和区域比较优势明显。

依据主导产业选择三维矩阵,连云港市在产业承接过程中应选择自身具备的优势主导产业,如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医药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这些也是连云港市“十二五”规划中重点发展的产业。

连云港要有效地扩大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与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必须加强承接能力建设,以产业链承接为核心,以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根本。为此,我们的建议如下:一是加强产业承接力建设,实现产业承接载体、体制机制、政务环境和融资环境对接,进一步营造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综合竞争优势。二是转变招商引资策略,实现 “企业招商”为主向“产业链招商”和“优势主导产业招商”的转变。三是构筑产业承接人才集聚高地,以人才优势支撑产业转移的承接,促进优势主导产业竞争力和技术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Smith,D.F.Jr.and R.Florida. Agglomeration and Industrial location:an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Japanese Affiliated Manufacturing Establishments in Automotive-Related Industries[J].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1994(36)

2.Aitken, Brian J. and Ann E. Harrison. Do Domestic Firms Benefit from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Evidence from Venezuela[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9,89(3)

3.张卫红.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及评价指标分析[J].学术论坛,2010(11)

4.左小德,都贺青,梁云.产业转移的关键影响因子研究[J].产经评论,2011(11)

5.梁静波.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制约因素和对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2(1)

6.胡俊文.“雁行模式”理论与日本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雁行模式”走向衰落的再思考[J].亚太经济,2003(4)

7.蔡月祥,王铁.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条件分析—以苏北承接苏南产业转移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1(1)

8.关爱萍,王瑜.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研究[J].统计研究,2002(12)

9.郑江绥.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一个新指标及其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7(11)

10.王秋红,唐燕玲,裴广群.基于偏离份额法的主导产业选择[J].商业时代,2012(5)

11.李俊林,蒋立杰,付朝霞.基于 DEA 模型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方法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40

12.戴宏伟.区域产业转移研究:以“大北京”经济圈为例[M].中国物价出版社,2003

上一篇:家政服务产品公平定价机制探究 下一篇:民间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