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卷37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二)

时间:2022-09-24 07:15:08

测试卷37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二)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

1. 2005年安徽省委、省政府作出向东发展,加速融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承接长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黄山地区邻近该经济圈,尤其与浙江相邻,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竞争优势是 ( )

①地理位置优势 ②农林产品资源优势 ③旅游资源优势 ④市场优势 ⑤工业基础优势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④⑤

下图为某种产业世界范围内转移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

2. 影响该产业转移的主要动力是( )

①打破贸易壁垒 ②产业升级换代 ③占领消费市场 ④新技术的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 该产业迁出地区应优先发展的是( )

①原料密集型产业 ②资本密集型产业 ③技术密集型产业 ④能源密集型产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读武汉和广州两地某类企业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和市场价格表,完成4~5题。

[城市\&年份\&\&\&\&\&生产成本(元)\&\&\&\&\&\&技术\&原料\&劳动力\&其他\&\&市场平均

价格(元)\&武汉\&\&\&\&\&\&2001年\&1\&2\&8\&2\&26\&2011年\&1.2\&6\&11\&3\&30\&广州\&\&\&\&\&\&2001年\&1\&5\&10\&4\&26\&2011年\&1.2\&6\&20\&6\&30\&]

4.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该类企业由广州向武汉转移,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 技术 B. 原料 C. 劳动力 D. 市场

5. 关于该类企业转移,其造成的影响可能有( )

A. 不利于转出地产业结构升级

B. 促进转入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C. 导致转入地大量农民工失业

D. 提高了转出地该类产品的市场价格

下图为世界汽车产业三次大转移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 第一次转移是从乙地转移到甲地,甲地汽车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 ( )

A. 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B. 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

C. 大多数地区出现逆城市化,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D. 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7. 20世纪50年代汽车产业转移至丙国,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有( )

A. 不利于当地产业结构提升

B. 不利于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

C. 有利于改善当地自然环境

D. 有利于缓解当地就业压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日本因时制宜地进行了三次工业结构调整,通过实施积极有效的产业发展战略,使其逐步成长为世界经济强国。读下图,完成8~9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工业结构的调整

8. 关于日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第一次调整,日本具有发展初级产业的比较优势,承接了拉美国家的初级产业转移

B. 第二次调整,日本工业的主导产业从轻工业调整为高科技工业

C. 第三次调整,日本工业结构实现了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的飞跃

D. 第三次调整,日本环境污染状况得到较大改善

9. 关于日本经济发展状况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岛国多良港,海运发达 ②人口众多,产品主要供应国内市场 ③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商品谷物农业发达 ④经济对外依赖性强,制造业多临港布局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第10题。

10. 目前,珠江三角洲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向外转移,主要原因是珠江三角洲地区( )

①劳动力成本上升 ②高素质劳动力数量不足 ③对外交通条件改善 ④优化产业结构的需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 读成渝经济开发区资源、交通与城市分布及发展规划图和重庆月均温和浓雾发生频率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北部产业发展带相比,图示南部产业发展带的城市分布特点和优势是 。

(2)重庆沿江新区是全国第三大产业转移示范区,简述其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有利条件。

(3)产业转移对重庆人口迁移和城市化进程所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

(4)重庆市浓雾出现的主要季节是 ,该季节浓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12. 读下图和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年10月5日,“创新乔布斯”――苹果前行政总裁因病去世。生前他“让苹果引领全球科技潮流”――用iPod颠覆了音乐,用iPhone颠覆了手机,用iMac、iPad颠覆了电脑,又用 Pixar颠覆了电影。苹果产品从来都是特立独行,时尚、个性、高定价。

材料二 从企业战略角度上看,乔布斯对整个数码生产产业链进行了创新的“颠覆”,对全球各种社会资源进行重新配置、整合,追求唯美,降低成本,实现市场、利润最大化。

材料三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节目2011年10月15日播出《苹果的另一面》。由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牵头的五家环保组织公布了一份美国苹果公司在中国产业链的污染地图,指出在供应链的职业安全、环境保护、劳工权益等方面,苹果公司都违反了自己的承诺,环保组织将苹果公司的产品称为“毒苹果”。

材料四 苹果产业链微笑曲线图

(1)以苹果电脑公司为代表的高技术公司的特点是什么?

(2)苹果公司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实现了苹果产品市场及利润的最大化。读材料一、材料二和苹果数码产业链“微笑曲线图”,请写出现今中国企业在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应注意的问题。

(3)读材料三并依据产业转移原理分析苹果数码制造环节转移到中国,对我国区域发展产生的影响。

上一篇:测试卷38 二轮总复习 下一篇:测试卷35 区域经济发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