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通胀预期:形成与管理的挑战

时间:2022-08-31 03:55:00

中国的通胀预期:形成与管理的挑战

摘要:随着我国CPI和PPI指数在2009年底由负转正,管理通胀预期成为市场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在分析影响通胀预期的五项主要因素,即资产价格、信贷投放、资源价格、国际大宗商品和翘尾因素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对2010年通货膨胀整体趋势作出基本研判。由于目前粮食产量和存量充足,猪肉价格稳定,部分非食品类商品价格稳中有跌,环比数据波动幅度不大,宏观政策已经对通胀预期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管理措施等原因,2010年内通胀整体处于温和可控范围。同时,基于此判断,提出了包括稳定农业生产、保持合理信贷投放、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加强热钱监管等进一步管理通胀预期的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通货预期;资产价格;信贷极致;管理

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0)06-0004-04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0.06.01

近年来,如何管理通胀预期已成为金融市场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宏观决策者可能采取的政策工具、节奏和力度等直接影响金融市场的走势。要对这个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就需对通胀预期的形成机理及其走势进行分析,而如何在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通胀预期的管理之间取得良好平衡,同样是决策者面临的重要挑战。

自2009年11月CPI由负转正以来,其同比和环比增长均连续4个月为正,2010年2月的CPI涨幅更达到2.7%。①2009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管理通胀预期”这一概念第一次被决策层提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管理通胀预期”与此前惯常所采用的“抑制通胀”,在政策的方向、力度以及政策工具的选择上均存在一定差异,如在通常意义上的抑制通胀宏观调控中,资产市场往往并不作为决策的主要参考依据,但是在管理通胀预期的过程中其则成为重要的决策参考指标之一。

一、影响通胀预期的因素

1.资产价格是观察通胀预期的重要参考指标

观察包括中国、美国2000年后的一轮通胀等在内的历次通胀均可发现,资产价格的上涨在管理通胀预期的进程中需给予足够的关注,否则可能会引起对通胀预期的误判,这一点当前突出表现在房地产市场上。2009年下半年,楼市迎来了一轮上扬,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我国商品房成交价达4695元/平方米,较上年增长近24%,为15年来最大涨幅,[1]2010年2月,我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7%,涨幅较2010年1月扩大1.2个百分点。[2]

2.信贷投放对通胀预期具有重要影响

从金融市场角度看,对通货膨胀的预期直接来源于自2009年开始的大规模信贷投放,以及由此带来的市场流动性的充裕。2009年我国GDP增幅为8.7%,而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26.7%。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趋势在2010年仍保持强势,1、2月的M1增幅分别达39%、35%,M2为26%、25.5%。②尽管有争论认为,我国这一轮高速的信贷投放与大量土地资产的货币化直接相关,因此信贷投放增长较快对通胀预期的冲击并没有预期的高,但从长期的历史经验看,货币供应量增长与CPI增长之间存在着正向关联性,这点需引起关注。

除了货币供应量增大这一原因外,随着中国经济逐步复苏,市场主体预期一致向好,货币流通速度也将加快。同时,利率调整的滞后使得实际利率较低甚至为负,将对投资形成事实上的激励作用,同样也将加快资金的流动速度。因此,即使货币供给和信贷增速在货币政策的结构性调整中有所回落,增加了的货币流动速度市场中依然有充裕的流动性。

3.理顺国内资源价格体系是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

目前资源居住类在CPI中的比重为14.69%,其中水费、电费、液化石油气、管道燃气、其他燃料五项占居住类比重的40.8%,即占CPI的5.99%,已超过猪肉在CPI中3.03%的比重。[3]在资源和环境保护日益得到重视的今天,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以及加征环境保护类税收等来推动结构调整是大势所趋。随着电、气、水、油等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和资源税的调整,成本增加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事实上,在2010年1、2月的PPI价格上涨中,生产成本上涨压力已有所显现:1月PPI同比上涨4.3%,其中,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8.0%;2月PPI同比上涨5.4%,其中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3%,涨幅比上月扩大2.3个百分点。①

4.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存在不确定性

当前,世界经济的整体复苏,和全球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所投放的充足的流动性均加大了市场的投机行为,使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根据路透/杰弗里商品研究局的报告显示,2009年大宗商品指数上升约24%,为1973年石油危机以来的最大涨幅。IMF的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在2009年2月全球经济触低后的8个月内上涨了40%以上,对比过去几次全球性经济衰退,该指数在相同时期内升幅仅为5%。②2009年内,原油价格上涨了75.65%,铜价上涨102.86%,原铝上涨67.82%,铅、锡、锌、镍等金属价格涨幅均超过60%。③

5.翘尾因素影响较大

即使不考虑其他新增物价上涨因素,单就翘尾因素一项来看,根据粗略测算,2010年CPI将大约上涨1.5%,PPI大约上涨3%,月度分布呈现两头低中间高态势。翘尾因素的存在对本年度物价指标上涨造成了一定压力。

二、通胀整体趋势为温和可控

尽管管理通货膨胀预期面临挑战,CPI在2009年11月至2010年2月间也呈现持续上扬态势,但并不意味CPI的上升将不能控制。由于目前粮食产量和存量充足、猪肉价格稳定、部分非食品类商品价格稳中有跌,环比数据波动幅度不大,宏观政策已对通胀预期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管理措施,就目前看来,通胀整体趋势仍较乐观,2010年内应当属于温和可控范围。

1.食品类价格大幅上升的可能性较小

在中国的CPI构成中,食品价格的波动往往主导CPI的波动。这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CPI构成项中,食品类权重最高,达32.7%,CPI的其他构成项也间接受到食品价格波动的影响;二是食品类商品是生活必需品,需求曲线陡峭,规模较小的供给量下降都会带来较大程度的价格上升。从历年CPI波动情况看,CPI的上涨总是伴随着食品价格的高起。

在食品类产品价格中,粮食价格和猪肉价格影响最为主要。由图3可看出,2003年粮食歉收导致粮食价格上涨26.6%,造成2004年通货膨胀;而2005-2007年间猪粮比连续24个月低于6:1,造成养猪户损失惨重放弃养猪,以及2006年爆发的蓝耳病综合作用,使得2008年猪肉供给严重短缺,猪肉价格大幅提升,仅此一项便推高2008年CPI2-3个百分点。对比2010年情况,目前我国粮食已连续六年增产,主要食品类别存量充足,市场需求能够得以满足;生猪价格持续走低,生猪出栏价跌幅有所上升,存栏数仍处历史高位,这制约了未来猪肉价格的上涨。因此,在不发生无法预见的自然灾害及大规模流行疾病的情况下,食品类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可能性较低。

2.非食品类价格上涨空间有限

在非食品类CPI构成项中,占比合计达39.7%的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四项价格连续多月负增长,且由于此类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商大多处于竞争性较强行业,价格竞争成为其主要竞争手段,劳动生产率在不断提高,因此价格增长为负或接近于零的趋势未来将得以持续,这对CPI上涨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作用。

3.在翘尾因素的影响下,应更关注环比数据和新增涨价因素

鉴于2009年宏观经济走势在经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呈现非常显著的变化,其数据由于经济下滑导致基数很低,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2010年度CPI的同比增速。因此,关注环比数据的变化情况,将更有利于在这种基数效应影响下分析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从近10余年CPI环比波动情况看,目前CPI的环比涨跌幅远未达到2008年通胀时水平,仍属温和可控范围。

此外,2010年2月CPI数据虽然较高,但受结构性因素和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并不足以证明通胀情况加剧。从历年情况来看,春节所在月CPI较前月均会有一定程度上涨,2010年上浮程度仍未及平均水平。此外,同期基数较低也造成了2010年2月CPI值较高,2009年2月CPI同比降低了1.6%,即与两年前相比,CPI仅上涨了1.1%。2月CPI上涨主要原因在于食品价格涨幅较高,为6.2%,由于春节长假和我国大部分地区遭受的雨雪天气,带动了食品价格的上涨,这种影响因素在3月就不存在了。从历史经验看,食品价格在春节后也均会下跌。

因此,从目前的趋势看,在不发生巨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未来通货膨胀发展趋势仍处于可控范围内,并且可能会呈现前高后低的格局。事实上,温和型通货膨胀在理论上是可以接受的,甚至是对经济有刺激性作用的现象,因为温和的通货膨胀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毛利润率和投资收益率,另一方面也将降低居民储蓄意愿。考虑到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分别达9.8%和8.5%,通胀率在3%左右应当是可以承受的通胀水平,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政策着力点仍在以适当的节奏与力度,如何管理通胀预期上。

三、进一步管理通胀预期的对策建议

1.农业稳定是通胀预期稳定的基础

从中国的物价波动规律看,高速的信贷投放、农产品价格上涨和迅速上升的投资和出口需求,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往往是物价上升的重要标志,其中农产品价格具有更为根本性的影响力。因此,要保持通胀预期稳定,就必须保持农业稳定,即稳定农产品供给。一方面,要确实保证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不能破,并在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依靠科技力量提升农产品产量;另一方面,近几年来的极端天气和今年的西南大旱,也凸显出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需求这一问题,需在重视极端天气对农业影响的基础上,夯实农业基础,将预算优先投资于农业基础建设之上。

2.应保持合理的信贷投放增长

2009年大规模的中长期项目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在2010年仍需大量货币跟进,而在保证投资连续性之余,仍有大量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在经济复苏时需要资金支持其生产经营,因此保持市场中有合理充足的流动性至关重要。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正是目前通胀预期的主因,因此2010年信贷政策的主要方向是在总量控制的情况下优化信贷结构,严格控制新项目,保证重点项目建设的需要,将信贷资金主要用于项目续建和收尾,同时加强贷款全流程管理,确保信贷资金流入实体经济。此外,逐步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加强银行的资本约束,严格控制信贷的非理性增长和季度、月度间的异常波动。在市场流动性过于充裕时,加大窗口指导力度和相关调控手段,合理使用数量型货币工具,通过在公开市场上的微调操作、加大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等加强流动性回收力度。

3.加大房地产供应以平衡房地产供求

一方面需从供给角度入手,加大廉租房等建设,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供应,保证土地、资金和优惠政策的落实;另一方面,合理引导住房消费,抑制投机性购房需求,加大差别化信贷、税收政策力度,严格管理二套住房贷款,提高投机性购房成本。

4.加强跨境短期资本流动的监测管理

由于预期人民币升值、看好中国经济以及中美之间的基准利率存在差异等原因造成的资本涌入,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冲国内对流动性过剩所进行的货币管理的效果。因此,建立健全资本项目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体系,防止短期资本的大进大出是管理通胀预期的重要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李和裕.全国房价一年上涨813元 商品房成交量和均价均创历史新高[N].上海证券报,2010-01-20.

[2]国家统计局.2010年1-2月全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R].月度形势报告,2010-03-10.

[3]中金公司.内生增长动力强劲,1-2月经济数据点评[N].宏观经济简评,2010-03-11.

上一篇:当前国库业务风险管理审计的实践与改进的重点 下一篇: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国别风险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