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声乐演唱技法课程体系分析

时间:2022-08-31 02:32:47

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声乐演唱技法课程体系分析

内容提要 声乐演唱技法是在声乐教学法的基础上,根据职业技能需求将教学内容分项目进行,既注重知识脉络建立,又突出知识要点,使学生对知识结构有整体的把握,同时掌握声乐演唱技能技巧。本文主要介绍声乐演唱技法的定位与课程优化,针对学生岗位需求形成技术模块与实践模块相结合的课程改革体系,是改革、优化课程体系的分析过程。本文通过课程定位、课程优化、课程特色等几个方面对声乐演唱技法这门课程进行论述。

关键词 课程体系 特色 模块 创新

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培养目标应主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实践能力强的技能人才,突出教学形式的灵活性、参与性,扩大教学实训力度,使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有机结合,选择声乐演唱技法作为实践课程的改革突破口,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过程,从教学实践环节中探索新的构想和思路。

一、《声乐演唱技法》课程体系的优化建设

《声乐演唱技法》课程体系优化建设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9年。开课时间为两学年,原课程名称为《声乐教学法》,只讲授声乐发展史及各种汉语语音、意大利语音教学等内容。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在原有声乐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长中外声乐发展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外声乐音乐文化发展规律的思考和认识,较系统地了解各时期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声乐类型、作家、作品和成就。

第二阶段:2009年。开课时间为三学年,讲授声乐表演技法及声乐教学过程等,以原有教材及部分声乐作品赏析和分析为主,根据声乐教学与声乐作品赏析的内在联系,按内容选取并有机地融为一体。

第三阶段:2009―2010年。经过近一年的教学和实践,根据岗位职业需要,对高职声乐表演专业的教学内容应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以就业为导向的同时,在设置课程模块时可根据“厚基础”教学原则,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实践能力强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加强教学形式的灵活性、参与性,扩大教学实训力度,使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有机结合,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过程,从教学实践环节中探索新的构想和思路。

整合课程内容后,把原有课程名称《声乐教学法》改为《声乐演唱技法》,开课时间为一学年,根据项目化的教学内容将课程划分为《声乐演唱技法――语音、语言教学》及《声乐演唱技法――作品赏析与教学表演》两个部分,第三学期主要学习声乐汉语言语音训练和意大利语音训练,第四学期主要学习声乐作品赏析、声乐基础教学及舞台表演等内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的问题和需要,每学期进行1-2个实践类教学项目,组织课题研究,为学生夯实技能型专业人才所需要的人文基础。使该课程的教学更具现实的指导意义,为地方旅游、群众艺术文化发展等工作开展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二、《声乐演唱技法》课程体系的特色

1.地方音乐文化产业特色:借助东北地区文化地缘优势,在教学中注重优秀传统艺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传承发展研究。随着现代音乐的发展,大型综合类音乐学校,各市县文化局或企事业单位都成为后备岗位群体,今后文化产业范畴的音乐表演专业也与商务会展、节庆活动等各种综合型项目资源的结合将越来越广泛,特别是近年来各种节庆和会展及旅游文化的蓬勃兴起,多层面地展示了独特的文化资源,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在课程中增加实训课程内容、加大舞台表演机会,经过学习后能迅速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在实践中提高了学生职业素质能力与职业技术能力。

2.课程音像丰富的特色:本门课程以声乐作品的欣赏和演唱为主。课程体系的核心是围绕中外各类声乐作品鉴赏、声乐授课及表演进行教学,因此为学生积累了大量的音乐作品知识。

3.课程实用性的特色:在教学安排上,先教学生声乐技术素养知识,再训练声乐技术能力与教学能力,符合教学认知逻辑规律。每次课有理论知识,又有音乐表演,增强课程的实用性。

三、《声乐演唱技法》课程体系的创新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确保实践课时占总课时比例不少于40%,即开展多种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和专业技能操作的重要手段。根据本课程内容特点,结合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学制、学时、学期的实际情况,在理论和实训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方法:

1.兴趣分组教学

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取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图片、音像资料,以直观的视频、形象的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主要解决职业能力需求。声乐演唱技法课程教学技能训练不断线,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内容进行项目化分组教学模式安排实训的的方式,针对性、实效性强。

2.理论―实训―再理论―再实践的模块式教学。

学生在本门课程中做到声乐基础教学与演唱语音语调的衔接、声乐作品的赏析与实践教学的衔接、声乐作品的情感把握与演唱者舞台表演衔接。达到技术模块与实践模块相统一,整个课程体系一环扣一环,紧密相连,前一部分为后续部分的基础,后续部分是前一部分的应用;理论与实践有机地联系且相互促进,充分体现了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解决职业素质需求。坚持声乐教学与舞台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坚持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原则,既强调了专业的基础性,也兼顾学生的专业发展;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原则,既加强审美能力的培养,又拓展实践应用中的理论知识;坚持开放性评价方式,既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把学科前沿动态,包括自己的研究成果、实践经验、思维方法,介绍给学生,设计一些教学案例由学生自己演练,使学生既更新了知识又掌握了教学的方法。

3.考核标准

指标考核体系以舞台统一考试占30%、项目分组化教学50%、上课出勤20%这种考核办法注重实践效果,贯穿教学全程。

为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要建立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做一体化的学习研究模式团队,就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本领过硬的高技能型人才,以更好地满足和服务社会需要。突出项目化教学模式,将“动态的教学”与“开放的实践”二者的优势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在充分用好“课堂”这块阵地的同时,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让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探索更加主动,找到自身的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完美契合点,将来的工作才能充满信心,动手操作能力、职业能力更强,学习更加努力、更有成效。从而真正形成音乐专业入口旺、出口畅的良好态势。

参考文献:

[1]俞子正,田晓宝,张晓钟.声乐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M].2006年6月

[2]杨立刚.声乐教学法.上海音乐出版社[M].2007年8月

[3]邹本初.歌唱学:沈相歌唱学体系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M].2004年1月

[4]颜五湘.声乐教学艺术与演唱实践.花城出版社[M].2009年7月

[5]刘志明.职业资格与应用性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中心课题.重庆工学院学报[J].2004.(4)

[6]杨伦超.改革高职高专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高教论坛[J].2005.(1)

[7]代百生.德国的音乐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及其对我国高等音乐教育改革的启示.中国音乐.季刊.2007(1)

上一篇:在“福星杯”第九届湖北戏剧牡丹花奖颁奖大会... 下一篇:满族祭祀舞蹈中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