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学生作文不良心理状态的点滴做法

时间:2022-08-31 01:59:30

改变学生作文不良心理状态的点滴做法

摘 要: 小学生的作文心理状态直接影响他们的写作过程。学生产生不良心态的原因在于:一是学生语文基础差,缺乏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二是缺乏观察、感受和阅读积累,无内容可写;三是作文屡屡失败,没有了写作兴趣。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从基础知识的教学、激发兴趣、能力培养几方面制定相应对策,以逐步改变学生习作时的不良心理状态。

关键词: 兴趣 观察 积累 思考 评价

作文,是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和运用语言文字表达事物的统一体,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是长期困扰师生的一个难题。平日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学生发出“作文、作文,听见头疼”的感叹。作文,是一个心理过程,小学生的作文心理状态直接影响他们的写作过程。因此,教师应采取恰当的方法发展学生写作的积极因素,促进消极因素向积极因素的转化,从而使学生顺利进入习作过程。

一、学生对作文消极应对的原因

(一)语文基础差,写字、造句遇到困难。

与说话相比,作文这种书面表达形式具有一定难度。一是作文没有口头表达时的对话情景和谈话对象等因素的支持;二是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字、词和语法,并要按规则进行表达。可以想见,语文基础差的学生写作时时而会为写字、造句的困难中断思考,造成很大困难。

(二)缺乏观察、感受和阅读积累,无内容可写。

通过调查发现,一个班级中过半学生认为写作中最大的困扰就是无事可写。问及最喜欢写哪类作文,仅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在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可惜,大部分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另外,我们了解到,学生平时看课外书少,多数学生一学期只看2―3本,在学校的阅读活动课上只是信手翻阅;一半以上的学生承认作文中的内容是瞎编的。只有“厚积”才能“薄发”,试想,脱离了生活,没有了积累,何谈妙笔生花?

(三)学生作文屡屡失败,挫伤了写作积极性。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效果律既重视成功的强化作用,更重视失败的强化作用。尝试了成功的学生,会以更高的热情追求成功;尝试了失败的学生,一般不会再保持原有的热情。如果屡遭失败,则他们的学习热情可能会丧失殆尽。在作文教学中,由于学生自身或教师的原因,学生失败的次数远远高于成功,常使学生产生恐惧、厌烦心理,再无什么写作的积极性可言。

二、改变学生不良作文心理状态的策略

(一)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

小学作文中的基本功是字、词、句、段、篇的应用能力。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就要加强字、词、句、段、篇的应用能力训练。语文基本功训练主要应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教会学生正确地写字、用词、造句,帮助学生打好坚实的语文基础。同时应让学生多读、多记,学生头脑中文章的“原型”越多,越有利于迁移和创造。对于基础薄弱的班级,可制定“小步子”目标,即将复杂的问题、行为划分为几个小部分。把作文训练分为“词、句、段、篇”几个“小步子”,用词语接龙的形式帮助学生积累词语,与此同时,把表达训练和阅读训练结合起来,找出对应关系,学习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自觉消灭错别字,积累词汇,丰富语言;强化段的训练,认识段篇关系与题文关系。这样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才能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二)采取得力措施,引导学生观察、阅读、积累。

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针对学生“积蓄”少、语言词汇贫乏的特点,平时教师要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学生观察阅读、积累。学生有了“思”和“感”,作文就会容易得多。

1.做好阅读与摘记。

这里的阅读,除了指语文课内的阅读,还包含大量课外阅读。只凭语文课内的阅读,是不能满足积累语言材料需要的。要进行大量课外阅读,就要为学生创造大量阅读的条件。我校的具体做法是:(1)全天候开放学校图书室;(2)每周每班确保一堂课外阅读活动课,每月上一堂阅读教育课;(3)鼓励学生到区图书馆借阅图书;(4)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双方认真填好联系单,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阅读时间。

在学生有书可读的情况下,还需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有选择地阅读。从三年级开始,我们要求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找到自己想要读的内容,反复诵读,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记住其中的要点、自己的感受及好词佳句、名诗名句、名人名言等,分门别类地摘抄在笔记本上。教师定期检查,组织学生交换浏览,这个小小的素材库里,东西积累多了,写作文使就可信手拈来、得心应手了。

2.走进生活,丰富素材库。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泉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学生写作脱离生活,文章淡如白水,我们就要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拥有生活,却感到生活中没得可写,写了也不一定能写出真情实感。因此,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在作文教学中至关重要。如观察街道、家庭的一些细微变化,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虫鸟鱼虫、日月星空、小河田野……通过观察,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情操。

另外,有意识地组织各种活动,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让教学过程贴近生活,让真实的生活唤起学生真实的感受和无限遐想。如开展朗诵会、故事会、文娱比赛、体育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种植花草树木,了解植物生长过程;饲养虫鸟鱼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在参与活动中,引导学生体会感受,并把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思装进自己的“素材库”。长此以往,学生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充实。

3.观察积累与思考相结合,抓好小练笔。

要想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单靠每学期的6篇作文是不够的。因此,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及学习情况,适时引导或安排一些小练笔。如课文学到动情时,让学生把想说的话写下来。生活、学习有所感受时,动笔记一记。还要注意倡导学生每天记下最难忘的经历和感受,哪怕是只言片语。这些小练笔不拘形式,不规定长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写作权利,欣赏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他们多鼓励、引导,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张永强.对小学习作教学的几点思考[J].小学语文教学,2002.7.

[2]金加锦.构建“生活作文”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2001.2.

[3]苏立康.阅读与作文:教学理论与实践[M].华夏出版社,1997.7.

上一篇:高三学生写作中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激励初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