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要有真情实感

时间:2022-08-30 11:45:17

语文课堂要有真情实感

内容摘要:语文课上,教师要倾注情感,激情投入,用心解读,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语文课的真情实感取决于教师的激情,形成于教师的用心解读,表达于学生的写作之中。

关键词:语文 课堂 真情实感

语文课不仅要有轻松幽默、欢声笑语、书声朗朗、思辨哲理,更要有真情实感。语文课若没有真情实感,就会令人疲乏、生厌,窒息主体思维火花,难以哺育学生成才。那么,语文课怎样才能充满真情实感呢?

1.语文课的真情实感取决于教师的激情

有位学者说过: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山泉里流出来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和追求的教师的教学中涌腾出来的是一股极大的感染力,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同样的或与之关联的情感。语文课中教师以充沛的感情、动人的语言、恰当的姿势,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激发其学习兴趣,使课堂充满情趣,学生容易受到感染和启示,就能调动学生的真情实感。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倾注情感,激情投入,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使之产生共鸣,就能使语文课达到理想的境界。

《草原》这课,是一篇精读课文,教学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句子中包含的意思。为了引导学生读好课文,笔者在备课时,反复朗读,边读边将自己融入文章的意境中,去感受作者的激情。教学时我以自身真挚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在用欢快、喜悦、赞叹的语气,有感情的朗读中带领学生去领悟文章的内容,“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语文课程标准》),产生热爱景色秀丽、地域辽阔的内蒙草原,热爱各族人民的情感。学生在诵读课文中优美、清新语句的同时,真情实感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

2.语文课的真情实感形成于教师的用心解读

语文的重要特点是“情”,课本中有很多充满激情、真情的课文,这些文章都是作者人生经验、智慧和情感的结晶。但是由于受到知识和阅历的限制,课文中有些语句、情节,学生只是处在对文字的表面感知上,难以深悟,这就需要教师用心去解读,作必要的点拨和启迪,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产生各种各样的感动,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例如《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如能用心解读,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感染力。本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鲜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大嫂,请回去吧!”这些语句,讲的是在送行路上的情景。“列车呀,情慢一点儿开”等语句,讲的是在车站上,列车开动时依依惜别的情景,志愿军同大娘、小金花、大嫂话别,向朝鲜人民追述种种往事,讲述着志愿军和朝鲜人民那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正是由于这种用鲜血凝成的友谊,使中朝两国人民胜似亲人。“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表达了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难舍难分,也表达了他们对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的眷恋之情,也同样表达了朝鲜人民的心声。教师的解读渗透了自己的体会和独特感受,把课文的词语概念、生动的修辞手法、感人的描写抒情充分表现出来,把课文感动人的信息调动起来,用课文的情趣因素吸引学生,引领学生入境,受到感染和教育,给学生以具体的情感启迪,有助于真情实感的形成。

3.语文课的真情实感表达于学生的习作之中

真实是个性和创造的基础。作文课上,我大力提倡写真情实感,并以此为准则,指导和评价学生的作文。如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积累・运用八”的习作题是“这次作文不出题目,也不提内容范围,请你自由表达。你可以写感受最深的人或事;也可以写自己最想诉说的心里话。”本次习作的指导学生说想对别人的心里话。教学中我注意点拨学生感悟,引导学生重视自己内心的感受,抒真情,讲真话;使学生明白“说”不同于一般的告诉,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由衷的心声。例如想对老师说,想对妈妈说,或者想对自己的好朋友说。要敞开心扉,说出真正发自内心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字里行间要抒发出对事物、对人物的爱憎和好恶,表达出对事物的认识和思考。在给予了思维和方法的点拨之后,让学生自由习作。“我手写我口,我口述我心,我心是自然。”学生用自己的心灵来作文,于是写出了一篇篇有感情的作文,在习作交流时,还出现了学生流着眼泪读自己作文的感人场面。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不是造神,他们所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语文课要有真情实感。真情实感可以使人感到,感到的过程是净化心灵、陶冶情趣的过程。如果学生经常处于感动之中,那么他们身上真、善、美的种子就会发芽、开花、结果,他们就能成为真实的人,成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的人。

(作者单位:河南商丘幼儿师范学校)

上一篇:对比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关于语言教学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