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探究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30 09:35:29

问题探究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摘要】探究式教学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对于如何有效地开展探究式教学,充分发挥探究式教学的优势,是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从问题探究模式应用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如何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

【关键词】问题探究 高中数学 必要性 应用

问题探究式教学是教学模式的一种,主要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问题探究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与国外学生的积极主动相比,我国学生不喜欢问“为什么”,即使不知道也不会主动地去问、去探究。当前,在我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被动地死记公式,从来都不会去质疑老师或者课本,最终演变成了没有问题的数学教学。因此,面对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模式,应用问题探究式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使学生敢于冲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大胆地质疑,勇于提问,从而打破传统教学中沉闷的课堂氛围,活跃课堂教学,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探究式数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授课中的应用。以高中几何的“二面角”为例,教师在对“二面角”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探索法或者是类比发现法,去对“二面角”进行自我探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与探索,最后再由教师来对学生的猜想进行验证。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应当提出相应的问题供学生自主探索,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对问题进行自主验证,使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或者模型为学生演示一些数学原理,使学生由单一的思维模式进入立体的三维模式,突破认知的局限性,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问题探究法在高中数学习题课上的应用。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习题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主要是让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习题进行自主解答。在习题课中,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对学生探究的问题给予一定的指导或者提示,通过教师的指引或者提示,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独立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改变传统的强制、灌输的教学模式。高中数学教师在讲授习题课时,可以采取推进式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准确地找出问题的关键。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因为自我探究而感到烦恼或者是焦躁,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鼓励,教导学生放平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此外,教师在选题上要有所侧重,要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难易适中的、符合学生思维的习题。在现阶段我国的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喜欢出一些比较怪或者偏的习题,这种习题难度大,不仅不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相反却阻碍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3.问题探究式教学在复习课上的应用。复习课是高中数学教学中重要的教学课型,复习课不仅能够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为新的课程做好铺垫。传统的数学复习课往往都是让学生简单地回忆,甚至有些教师没有对所学知识进行串讲,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做大量的习题,把复习课变成了数学练习课。这样不仅无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还大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然而在数学复习课上,教师将问题探究教学法融入其中,则会收到积极的效果。例如在数学的复习课上,为了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四个自由的小组展开复习竞赛,然后将所学的知识划分为几个小单元,由每一个小组对小单元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然后提交全体同学检验和补充。通过竞争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中掌握所学的知识,从而实现复习课的目的。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探究教学的具体方法

1.逐步推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引导,逐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且还要能够找到问题的所在,通过自己的探究来找到问题的答案。而对于引导的问题,难度不易过大,应当适中,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探求的欲望。

例如,在抛物线y2=2x上求一点p,使得p到焦点F与到点A(3,2)的距离之和最小,并且求出最小值。对这道题的分析,主要运用到的是抛物线焦点弦的公式。在学生解答这道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去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使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探究,去学习抛物线的知识,这样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通过让学生去主动观察,分析问题。教师在提出相关的教学内容或者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之后,学生的好奇与求知欲望会被调动起来,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开展一些探究活动,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例如教师在讲授指函数时可以举例。

问题1:某种细胞分裂时,会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然后提问当一个这样的细胞分裂到x次后,得到的这个数是Y的话,那么y与x之间是什么关系?此问题可以使学生主动观察,找寻二者之间的关系,即引导学生分析:分裂的次数与细胞个数,1,2;2,2×2=2 2;3,2×2×2=23;.....x,2×2×....×2=2x 由此可以归纳出y=2x。

问题2:某种放射性物质不断变化为其他物质,每经过1年剩留的这种物质是原来的80%,那么经过x年之后剩留量y与x之间是什么关系?

由此可知,经过1年之后,剩留量y=1×80%=0.81,经过两年后,剩留量y=0.8×0.8=0.82,经过x年之后,剩留量y=0.8x。

通过主动观察使学生能够分析二者的异同,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指数函数的结论:共同点是变量x与y构成一个函数关系式,是指数的形式,自变量在指数位置,底数是常数;不同点是底数的取值不同。最后,在学生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问题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对转变我国高中数学教学观念、学习方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于提升我国基础教学质量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问题探究性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掌握正确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确保问题探究式教学能够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姜爱美.问题探究式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分析[J].语数外学习.2013.

[2]蒋军辉.问题探究模式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语数外.2013.

上一篇:床上用品质量警钟长鸣 下一篇:岳丽:做好现在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