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财务报告准则―资产减值的思索

时间:2022-08-30 07:28:49

新财务报告准则―资产减值的思索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6-000-01

摘 要 本文介绍了新财务报告准则下的资产减值,对资产减值在实务操作中的问题进行了相关分析,同时提出了几点完善资产减值准备的建议。

关键词 资产减值 新财务报告准则

一、我国财务报告准则的概述

财务报告准则,即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1992年我国了第一项会计准则,即《企业会计准则》,于2006年2月15日,了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以下简称《基本准则 》)和 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年10月30日,又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并在2007年1月1日首先在上市公司执行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等组成。在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基本准则的修订征求意见稿是以1992年版本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为基础,以2000年国务院颁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为依据,借鉴IFRS《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修订而成的。它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到统驭的作用。它规范了包括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其确认、计量原则、财务报告等在内的基本问题。

二、资产减值在实务操作中的问题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作为我国第一个专门的资产减值准则定义资产减值为: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同时也规范了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资产组的认定及其减值的处理、商誉的减值测试与处理和有关资产减值的披露等内容。这标志着我国资产减值会计规范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并在很大程度上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了一致,同时体现了中国特色。但是在实务操作过程中,资产减值却带来如利润操作等问题。首先由于资产减值的引用,很容易引发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行为,如有些上市公司由于财务状况逐步恶化,为了避免出现账面亏损,对减值准备该计提而不计提,达到“虚盈实亏”;而有些上市公司则为了避免连续亏损所带来的后果,就一次性巨额计提减值准备,平滑以后年度轻装利润,为未来年度的盈利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考虑到现阶段我国财务会计发展的状况, 新财务报告准则规定“除存货、应收款项以外其他资产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这有别于就旧会计制度的规定“如果前期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上升, 大于其原账面价值时, 则已计提的减值损失应当转回”。新准则能有效遏制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符合我国当前国情, 能够弥补市场失灵。但这一规定对国内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职业判断要求, 要求企业能够有效甄别长期资产是永久性减值还是暂时性减值。由于长期资产减值后一旦价值回升却不允许将已提的减值准备转回,资产变现时同样产生巨额收益, 这就客观上造成了财务价值和实物价值不匹配会计信息失真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 。

三、对资产减值实务问题的完善

因此,我们应该做到实质重于形式,而不是因为担心资产转回被滥用而使资产偏离了其“未来经济利益”的内涵。实际上我们应当允许资产减值损失转回。对此可以借鉴IASB 的做法,规定企业在前一次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以后,只有在计算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中所使用的估计发生改变时,才能冲回以前年度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并对引起资产潜在服务能力提高的估计改变做出明确规定。另一方面,为了防止资产减值操纵利润,我们应当完善资产减值规范,在现有资产减值规范的基础上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性标准,全面完整地定义资产减值会计处理中的各个概念,减少人为判断。如对于引入“资产组”这一全新概念,应当明确资产组的划分标准和方法等直接影响到资产减值准备应该计提及计提多少等问题的要素,使资产组划分更具可操作性。资产组的认定应切合企业资产的特点。认定资产组的最关键因素是该资产组能否独立产生现金流入,企业的某一生产线、营业网点、业务部门、地区或区域等,如果能够独立于其他部门或者单位等创造收入、产生现金流入,通常应将该生产线、营业网点、业务部门、地区或区域等认定为一个资产组。避免诱发盈余管理行为。我们还应当完善信息市场,避免价格不透明等诱导利润操作的因素,加强审计和政府监管力度,加强我国上市公司在资产减值方面的披露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充分披露重要的资产减值情况,如估计未来现金流量所依据的假设条件、折现率的计算方法、销售净资产减值转回问题。同时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会计人员不仅要精通业务,更重要的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对需要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判断和表达,应当基于客观的立场,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因此要强化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中国财经出版社.2006.

[2]谢权.新会计准则下对资产减值若干问题的探讨.财政监督.2009(6)61~62.

[3]陆艳.我国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实务问题及改进建议.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8):46~48.

[4]郝云坡.新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相关问题分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4):80~81.

上一篇:浅论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