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优势与发展探索

时间:2022-08-30 06:23:28

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优势与发展探索

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必然性分析

高校是整个社会中推动科技进步和促进文明传承的重要环节,而图书馆又是高校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的重要体现,不仅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甚至在整个社会的文化建设中都有重要的价值。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大力支持,也为高校图书馆从经费上,人员配备上、政策上等多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而在传统的高校建设和发展中,不管国家给予高校图书馆多少支持,其服务的范围都仅限于高校师生,基本上没有对外提供服务的可能。甚至不少高校出于安全考虑,都采取限制措施,校外的人都很难进入校园,更不要说为社会提供什么服务。实际上,高校是整个社会的力量在兴办,高等教育本身就是属于人民的高等教育。高校图书馆同样属于整个社会。换个角度来思考,图书文献在进入了高校图书馆以后,也许文献的保存形式发生了变化,保存的地点发生了变化,但是这些载体所记载的信息都是具有社会属性的,每一位公民都具有利用这种信息的权利。所以说,高校在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有义务把它所储存的馆藏信息传播给每一位社会读者,这是高校图书馆的责任,也是让高校图书馆参与整个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只有让高校图书馆积极参与到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传承之中去,才能更好地体现高校图书馆的价值。

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优势分析

伟大的文学家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办好图书馆就等于办好了大学的一半。”可见大学图书馆在高等教育中的意义何等重要。长久以来,图书馆一直被看做是高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一所高校中图书馆的建设水平不仅直接象征着学校的发展水平,还影响着学校教学科研的发展,在校园先进文化建设、服务社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具体来说,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就是高校图书馆打破高校围墙、对社会开放,采取有偿或无偿服务的方式接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社会读者,让他们也能在高校图书馆查阅到各种信息资料。关于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优势,我们可以从3个方面来进行认识。

1.高校图书馆在信息数量和硬件条件方面的优势

统计显示,到2010年,我国县级图书馆中约有8.7%的图书馆没有馆舍,约有26.1%的图书馆没钱或者接近没钱买书,这都严重影响了图书馆服务的开展。而在高校中,近年来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都在国家与地方的支持下,从藏书数量、质量、馆舍建设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改进,而且正在与时俱进地向着信息技术数字化的方向发展。这在很多方面就使得高校在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时候,比地方图书馆,尤其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图书馆建设发展比较缓慢的相比有很大优势。尤其是在一些新技术方面,比如网上信息资源平台的建立,中外文数据库的建立和优化等方面,地方图书馆很难做到。为此,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在这方面的技术优势,提供服务。

2.高校图书馆在文化内涵方面的优势

在某个角度可以说,高校是创造知识的地方,无愧于人类知识的殿堂之称。大学不仅仅是客观物质的存在,更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这种是追求真理的文化,是严谨求实的文化,是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的文化,是崇尚学术自由的文化,是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是大度包容的文化,是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文化,这也是人类所最为向往的图书馆环境。高校图书馆在这种氛围内发展,所形成的是一种资源与人文内涵的结合,而地方图书馆也许所处的是一条繁华的街道,也许是安静的郊区,但是无论在哪都无法形成高校图书馆这种鲜明的人文内涵。

3.高校图书馆在人才方面的优势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现阶段的高校图书馆,早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单纯的借书、还书的藏书馆,而是已经逐步发展为传统纸质文献、电子文献相结合,馆内借还书办理、网络电子资源提供相配套,情报搜集、整理与科研相融合的多职能部门。为此,在人才需求方面,现代高校图书馆的人才梯队已经形成老、中、青相结合,融合计算机、图书情报、编辑、网络等多学科的队伍。显然,这样的队伍在未来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发展方面是地方图书馆的人才梯队所无法比拟的。为此各高校图书馆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人才队伍优势,参与地方文化建设工作。

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发展策略

1.规范高校图书馆服务行为,开展社会化服务

关于高校为社会读者提供服务的案例,在国外有很多,尤其是发达国家的高校图书馆,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服务体系,并且有相关法律法规来促进图书馆的服务行为,规范读者的行为。而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使高等教育与社会之间的鸿沟越拉越大,虽然改革开放后,国家一直在强调高校要与社会对接,但是图书馆依然没有对外开放。为此,各高校应该逐步地完善对外服务的范围、制度、时间、方式。在这方面,各高校应该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将纸质文献、电子文献进行分类,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看看哪一类的资料该地最需要,那就在这方面加强整理,最大限度地为地方读者提供。各级政府也应该明确高校图书馆在为地方读者提供服务的时候,高校的权益如何得到保障,馆舍建设、维护的经费如何保障等。可以通过立法的形式,比如《图书馆法》,以此来使高校和社会读者的权利都得到充分的体现,充分平衡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促进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2.完善高校图书馆管理机制,提高服务质量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一直是以完善内部运行机制为主,强调为师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能力培养一直都是以对师生提供服务为主,不知道对外提供服务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因此,一旦图书馆对外开放,很多图书馆工作人员都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面对。为此,各高校应该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尤其是在给社会读者提供服务的时候,面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性格、不同需求的读者时,如何准确而及时地给他们提供借阅服务,让他们能够真正感受到高校图书馆的内涵,各高校要有针对性的去培训。一方面要让图书馆工作人员积极提高业务素质,另一方面,还要让工作人员了解当地的文化发展趋势,以便及时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好地提供服务。为此,也可以让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多与地方图书馆工作人员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可以建立定期交流的机制,促进高校图书馆与地方图书馆之间的沟通,使管理机制相互融合的完善,提高服务质量。

3.紧密联系地方图书馆,优化对外服务模式

以往,我们的高校图书馆发展是有高校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决定,而地方图书馆则是完全由地方财政支持发展的。这两种图书馆属于不同的类型,高校图书馆为高校内部服务,地方图书馆为地方读者服务,他们之间也很少有什么沟通。而实际上,要想真正为地方读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高校图书馆还是要更好地与地方公共图书馆合作,这样可以更好地进行优势互补。在这方面,发达国家都有了很多的经验积累,比如美国俄亥俄州图书馆与信息合作网(OhioLINK),就是由该州的主要大专院校图书馆和州立公共图书馆构成的资源共享联盟。其宗旨是在整个州内扩大获取资源的途径,提高资源传递速度。通过这样的整合,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书籍的重复购置。比如,地方中小型馆要弱化收藏职能,强化服务职能,目的在于使用,而不在于拥有;大型的高校图书馆,尤其是经费比较充足的图书馆,要加强图书的收藏,要强调藏书与服务兼有,重在收藏。另外调整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在空间上的布局,整合技术和人力资源上的优势,可以为读者节约阅读成本。

结束语

关于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问题,国家在相关文件中早已提出了指导,比如,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曾提出:“机关、企业、学校的文化设施要尽可能向社会开放,积极开展文化服务。”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也曾明确提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相关文件的制定为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高校如何向社会提供服务指明了方向。但是,要想真正改变长久以来图书馆只对高校不对外的格局,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一方面需要各高校用更加开放和心态来面对未来的发展,另外,地方政府也应为高校接纳社会读者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只有社会、政府、高校多方面配合,才能最终使高校更好地把服务社会化这项工作做好,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更多的支持。

上一篇:爱,需要约束 下一篇:怀孕了,马上着手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