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时间:2022-08-30 06:00:54

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堪称“国粹”,它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学好古诗词不仅可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所以古典诗词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一、古诗词教学中还存在着若干不如人意的问题

1.忽视古诗词教学的规律,不重视诵读教学,以讲代读的情况普遍。

2.死记硬背,不注重理解,记不熟,记混,错别字现象严重。

3.古诗词作者介绍停留于简单的知识积累。如作者的字号称谓等,而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及作者本身的经历创作风格等相关情况涉之甚少。

4.对古诗词只是简单的翻译,字面上的理解,不关注古诗词的鉴赏美读,忽视古诗词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学生学古诗词的热情不高,兴趣不浓。

二、如何搞好古诗词的教学

1、重视预习,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历史背景

了解作者是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作者创作时丰富情感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学生对诗词及作者有一个初步感知,为理解诗词作铺垫。为此,我们在古诗词教学前,要重视并留出时间让学生预习,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历史背景。例如:学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就可让学生谈谈诗人李白豪迈奔放的浪漫风格;学习《汉江临眺》,引导学生了解苏轼对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评价。学生经过预习,也培养了自己

2、品味意象,培养记忆能力

在感受全诗词内容后,以点促面,把握诗歌的内容,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问题应由易到难,进而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1)、通过词语的对比,加深学生记忆,了解诗、词中的用词准确性。如我在教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这是一首描写西湖春景的诗。为了让学生迅速理解诗人选择的意象,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将“浅草”与“长苇”、“乱花”与“落花”对比,连中下层的学生都知道这几组对比中,是写出了早春特有的景物,并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对西湖赞美之情。接着把握诗的重、难点。这比单纯的讲解好得多。

古代诗词字数比较少,诗、词眼相对集中,《诗话》“点拨一两个字,就能实现教学目的。”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怎让学生了解词人孤独的呢?用“问”与“向”对比,学生恍然大悟,进而领会词思想,感受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

通过这样对比,化深为浅,使学生思考了问题,达到了“不教”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诗词意象的对比,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深刻记忆。因此,教师应教给学生辨析的方法,使之举一反三。

2)、穿插背诵,训练学生记忆能力。让学生不仅从美文中得到美的情操的熏陶,还可以训练记忆能力。我采取穿插记忆背诵的方式,如课堂上教李白的诗《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就穿插背诵与之内容相关的诗,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渡荆门送别》等,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开掘。

3、反对死记硬背,提倡理解基础上的背诵,默写。

理解是记忆的第一步,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则记忆内容更准确,记忆时间更长。在实际古诗教学中,我发现许多教师把提前预习改成提前背诵,私下以为很不可取。在没有充分理解句意的情况下,就盲目背诵。一个是机械记忆,不易记。另一个是容易在默写时因不理解而记不准或写错别字。因为没理解意思“柳‘岸’花明又一‘春’”,”劝君更‘进’一杯酒”,”渭城朝雨‘清晨’”等诸如此类的错误也就在所难免了。当然细心的教师会亡羊补牢,反复纠正这种错误,但纠正顽固的第一印象真是既费时又费力。所以我主张应在学生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再背诵默写。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4、要把古诗词赏析作为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庞杂,而教学时数相对不足,古诗词鉴赏又不是初中阶段的考察内容,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就变得可有可无了。长期的不重视使古诗词教学变得毫无美感可言,这是学生学习古诗词普遍兴味不浓的主要原因。我觉得对古诗词教学,赏析至关重要,让学生从心底里喜欢了,学起来就事半功倍。而且古诗词作为悠久的历史文化的精萃,它们的美是无与伦比的。它可吟可唱的韵律美,它千雕万琢的文字美,它遗世独立的人格美,它意蕴悠长的哲理美……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高尚人格情操的养成都是绝佳的教育素材,真是不容错过。古诗词赏析的意义近可以说是为了完成初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对接,远可以说为了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古诗词赏析理应引起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的关注。

5、品味佳句,积累语言

古诗词中有些名句突破了时间的囿限,仍然“存活”于今人的文章之中,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反复推敲,领悟诗人手法的巧妙。例如: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不写依依不舍的情怀,而代之以“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的积极向上的情绪。李白怀才不遇,仕途坎坷,却发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声音。更要理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这些名句将积淀于学生的精神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灵魂。

上一篇:对高一英语教学方法的探讨 下一篇: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