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职业院校学生心理现状分析

时间:2022-08-30 04:24:48

交通职业院校学生心理现状分析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冲突;心理问题;对策

职业院校包含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两类。一般来讲,职业院校学生录取分数线要低于普通学校,再加上社会原因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不少人怀疑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综合素质。这种怀疑或偏见也会影响职业院校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为了解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发展的真实状况,我们采用《交通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浙江省交通类高职和中职共6所学校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一、交通院校生源的现状特征

交通类高职学校和中职学校的学生来源有两种。高职的学生,一方面是按考试分数线录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另一方面是中职学校的毕业生通过3+2直接升入。中职学校的生源则是由初三分流的提前进入职业高中学习的学生和通过中考录取的初中毕业生两类组成。这些学生不仅在文化课学习能力上比较欠缺,基础薄弱,而且在适应能力、自制力、意志品质等方面也有明显不足,非智力因素发展不良。这些不良品质和学习习惯都成为了学生自我继续发展的阻力。

二、交通职业院校学生心理特征

(一)量表测试

我们抽取了浙江省交通系统的6所学校:浙江公路技师学院、杭州技师学院、杭州汽车高级技工学院、湖州交通学校、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省交通干校,编制了《交通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6所学校568名学生样本进行了调查。以各校的平均分、标准差与省常模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我省交通类职业学校学生在孤独倾向、过敏倾向、自责倾向、自我效能感缺失、人际交往焦虑、冲动倾向、恐惧倾向、身体不良反应等项目上的得分均大于常模分,通过对这些因子与省常模进行T检验,发现交通类职业学校学生在上述方面与省常模均有显著差异。

(二)访谈

在量表测试的基础上,我们还对这6所学校的学生进行访谈,以进一步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

1. 调查方法

我们对学生的访谈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你对文化、技能学习持有什么样的观点?有何行为目标?

(2)你对社会交往持什么样的看法?有何行为表现?

(3)你对自己以后事业的发展和前程持什么样的观点?

每个学校的访谈都有四组,三组学生和一组教师。对学生抽样的要求是:一是随意抽,二是以学校认为较好的,中等的和较差的学生各抽三组。对教师的要求是,只要有多年工作经验即可。

2. 访谈结果

(1)学生学习能力

接受访谈的学生均表示自己的基础差,学习能力不强,并认为这是自己的致命弱点,也是影响自己成长的致命因素,并且正影响着自己当前的文化课学习。访谈发现交通类职业学校学生存在较普遍的学习心理问题,具体如下。

一是倦怠。刚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学习还比较努力,上课能认真思考,积极配合教师教学,也努力完成作业。但由于基础差,特别是数学和英语两科普遍存在听不懂、跟不上的情况,时间一长,大部分学生开始对这两门科目出现厌倦情绪,从对自己缺乏信心开始,渐渐转变为对学习无兴趣、无期待、无目标,对所学的文化课冷淡,甚至产生严重的自我否定趋向。

二是自罪。报考职业院校不是源于理想而是因升学考失利。一些学生把这个结果归罪于自己在初、高中不好好学习,都是自己的不对,对不起教师、父母,更对不起自己。自罪,会让人一蹶不振,对自己悲观失望,认为自己没有前途,没有出息,会让一个人永远消沉。

三是自卑。总觉得自己没被普通高校或普通高中录取成为正规的大学生或高中生而感到低人一等,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智商和学习能力天生不如别人,更有甚者开始抱怨自己的命运。这就直接导致他们没有理想,没有奋斗目标,成为宿命论者。

(2)学生情绪、情感的冲突

①依赖性与强烈交往需要的冲突

社会对职业院校学生在与人交往的能力方面的要求比一般高中生或本科生要更高一点,但学生们对这个问题理解不足。

学生进入职业院校以后,应该学会让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开始社会生活,从学校环境中开始培养自己与人交往的勇气和经验。职业院校的学习有更多的群体活动和动手能力方面的活动,这就需要合作、理解、配合。对于学习和生活中发生的摩擦、冲突和危机,学生们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得互相协商,更不懂得谦让和理解。一旦沟通不顺,协商不成,便用拳头和暴力解决问题,打架斗殴的事件时有发生。

②孤独感与独立性的冲突

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技能学习上经常要独立操作,而在实际生活中,当他们发现离开自己的家人后生活有时会无所适从,人际交往也不能顺着自己的需要进行,而一旦要对自己生活和学习方面的问题作出决策的时候,就感到没人商量,没人依靠,没了主见,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和恐惧感。大多数学生会寻求依赖,寻求保护。这就可能会导致以下三种非正常现象。

第一,寻求保护,寻求“大哥”,这种社会心理是形成小社会、小群体的充分条件。职业院校小群体较多,是学生的孤独感与独立性的冲突没有得到合理解决的表现。

第二,在寻求依赖、寻求保护的心理驱动下,他们不愿意去加入小团体,自己又不想培养独立能力,这样的心理会驱使他们去寻找异性,满足自己摆脱孤独寻求保护的愿望。这就导致了不很成熟的恋爱心理根源,那么早恋是自然会发生的事了。

第三,如果面对强烈的孤独与恐惧感,学生不去寻求保护,而是自己扛。一旦超出心理承受限度时就会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等身体症状。如果学生的人格本来不很健全,就可能会表现出损害他人、侵犯他人或自伤自残等极端行为。

③幻想与现实的冲突

人人都有幻想,如果幻想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幻想就成了理想。理想是可能实现的,但是理想的实现是跟主体的认知、行为、精神、能力、非智力因素、心理素质和社会机缘相关的。我们的学生几乎都有幻想和理想,但是他们不太懂得将理想与其他能力和素质相联系,而这些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要从现实做起,要从即时的我做起,要靠自我的努力和机遇。有的学生急于求成,想一步登天,却是欲速则不达,一旦碰到挫折,就认为理想成了泡影;为此心理冲突经常发生,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有的学生还出现偷盗、抢劫等不正当的行为。

三、讨论

从我们的调查结果和量表分析来看,职业院校学生的孤独、过敏、自责、冲动、恐怖、对人焦虑和自我效能感缺失等心理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在这里我们重点讨论两个问题。

(一)放宽对文化课程学习的要求

职业院校的办学模式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知识和职业素养,文化课的学习不是绝对的衡量标准。同时,职业院校实行“双证”制,学生不仅要学习基础课、专业课,获得学历证书,而且要学习技能,获得技能等级证书。针对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的现状,我们建议在学生学习最困难的数学与英语上,可以将这两门课设置必修和选修两块,技能方面的必要内容作为必修内容,将与普通教育类似的部分作为选修内容。需要深造的学生可以报名参加选修学习。对一般学生不作要求。这样便可以缓解职业学校学生对文化课学习的焦虑状况。

(二)针对学生的心理现状,因材施教

经上述多方面的分析,我们认为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孤独;依赖;人际交往和学习。一般来讲,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让自己适应现状,对自己有正确的评价。为此,我们提议学校可以组成心理健康教育研讨小组,探讨让学生尽快走出困境的方法,要通过各种活动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能成为一个自身能充分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作者单位:1.浙江省湖州市心理协会,湖州,310011;2.浙江省湖州交通学校,湖州,310011,该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常务理事单位;3.浙江省交通干部学校,杭州,310023;4.浙江省杭州汽车高级技工学校, 杭州,310023 )

上一篇:清除教育思想深处的应试意识 下一篇:论坛微言 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