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除教育思想深处的应试意识

时间:2022-10-09 11:49:50

清除教育思想深处的应试意识

在当前“减负”的大背景下,通过增加学习时间、搞题海战术来提高考试成绩的做法,在小学已经得到了遏制,但并不能说应试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已经绝迹。从一些教师的教学行为中可以看出,他们头脑里应试教育的意识依然存在,课堂教学还有着种种应试倾向。请看笔者采集到的两组镜头:

镜头一:二年级数学课,教学《观察物体》

师(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第一张照片(小猴正面)是小红拍的,大家想一想第二张照片(小猴右侧面)是谁拍的?

生1:第二张照片是小玉拍的。

生2:第二张照片是小云拍的。

师:大家仔细看一看,第二张照片到底是谁拍的?

生3:小云拍的。

生4:是小玉拍的。

……

由于第二张照片是从观察者对面拍摄的,二年级学生受空间想象能力的制约,难以分辨小猴右侧面照片的拍摄方位。课堂眼看就要 “冷场”,教师忽然灵机一动:

师:看来大家现在不能确定第二张照片是谁拍的,那我们就先看后面两张照片,第三张照片(小猴背面)是谁拍的,能确定吗?

生:能确定,是小芳拍的。

师:大家同意吗?第四张照片(拍摄方向与学生的观察方向相同)呢?

生:第四张照片是小玉拍的。

师:那剩下的第二张照片是谁拍的呢?以后我们在做这类题目时,可以把不能确定的放在一边,先把能确定的找出来,最后再看不能确定的。

镜头二:学校教研活动,评议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一课

评课老师1:执教老师不应该完全按照课前预设实施教学,在学习例2时(附例2: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一共租了10只船。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用了大船和小船各几只?)有学生提出列方程解答,我们就应该让学生尝试列方程解答,不能轻描淡写地说:“有兴趣的同学课后一起探讨这道题的方程解法。”把课堂上生成的宝贵资源浪费掉,这同时也是与初中数学教学接轨的需要。

评课老师2:我赞成评课老师1的意见,学生用画图、列表的方法解答例2,只是低层次的解法,我们要让学生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选择最优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评课老师3:我的看法与前面两位老师差不多,教材上在讲解例2的解法时,虽然介绍了画图和列表两种方法,但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重新加工,引导学生列方程或算式解答,因为学生即使会画图解答,考试时能在试卷上画图吗?如果不把图画在试卷上,那试卷上仅有得数没有过程,一定会被扣分。

这时参加评议的老师大多数对评课老师3的意见表示赞同。

对上述现象的反思

这两个镜头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明显透露出一些教师的思想深处还有应试教育思想的残余,并有意或无意地通过自己的教学行为外显出来。

镜头一从表面上看是由于上课教师没有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在学生不能正确区分小猴的左侧和右侧的情况下,急中生智想出了“排除法”来救急,似乎与应试教育毫无关联,其实这正反映了这位老师的大脑中还残存着应试教育的意识,并无意中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不管用何种方法,只要能正确解答题目就行,而没有顾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有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教材把小云看到的小猴图放在第二个并非偶然,而是以此来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即使由于教师课前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握不准,而导致教学进程“卡壳”,教师也不应满足于用“排除法”解决这一教学难点,因为“排除法”只是一种用来对付考试的解题技巧,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几乎毫无用处。这种情况下的正确做法是围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调整教学思路,为每个学生创造观察实物(或模拟实物)的条件,引导学生观察两张小猴的侧面照片,比较有什么不同,再来体会题目中的照片各是谁拍的,从而感受如何抓住物体的主要特点进行观察。

镜头二中的例2虽然可以用列方程或算式的方法解答,并且这两种解法都是“有价值的数学”,但列出的方程六年级相当部分的学生不会求解,而列算式的方法对很多学生而言思维难度过大,这两种方法都不是“人人都能获得”的数学。因此上课时教师淡化列方程和算式解答的方法,突出画图、列表的教学思路是正确的,这体现了对教学目标的正确解读,并没有偏离教材的编写意图。如果说评课时前两位评课教师只是对教材编写意图(使学生掌握“假设——调整”的解题策略)的理解出现了偏差,那第三位评课教师则完全是从能否对付考试的视角来考量上课教师的教学过程。考试时试卷上是否真的不允许通过画图求出答案?退一步说,即使试卷上必须用列算式(或方程)的方法求出答案才能给分,我们是否就必须围绕这样的方法展开教学?经过十年的课程改革之后,相信对这两个问题大家都会作出否定的回答,而评课教师3在如此背景下仍从应试的视角衡量课堂教学的优劣,足以说明他的教育思想中还残存着浓厚的应试意识。

以上两组镜头所表现出的应试教育倾向,在数学教学中并非个别现象,如每册教材中的数学实践活动常有教师跳过不讲,有关计算器的内容一带而过,数学教学中重视知识技能的掌握,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等,这些试卷不易考查的内容往往得不到教师的应有重视,甚至只字不提,而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试卷里经常出现的重难点上。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既要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根据三维目标来设计我们的教学行为,不囿于个人得失而奉行“应试主义”,更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深处是否存在应试教育的思想意识,防止自己无意中受到应试思想意识的支配,不自觉地做出应试的教学行为。?

上一篇:寻找“登天的感觉” 下一篇:交通职业院校学生心理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