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与求职指导》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

时间:2022-08-30 03:39:02

《企业文化与求职指导》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

摘要:企业文化与求职指导是我院的公共选修课,它对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有着极大的作用。本文主要探索企业文化与求职指导这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寻求校内与校外结合,有利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3.07

企业文化与求职指导是我院的一门公共选修课,也是文秘、汉语专业的专业课现代企业文化里的主要内容。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针对企业对高素质职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围绕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素质为本位,能力为核心”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企业文化与求职指导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在培育学生对职业岗位,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强化提高学生对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和职业性的使命感,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能力,提高大学生求职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专门人才,有效地增强高职高专院校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近年来,随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的大力推进,职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教师尤其是就业指导老师已经深切地感觉到高职人才培养需要引进企业文化。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企业文化与求职指导这门课程针对高职教育的这些特点,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1它主要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指向性和完整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提出: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企业文化与求职指导这门课程在这样的基础上,如何通过项目建设,探索具有“职业教育”鲜明特色课程的教学模式。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以工作场景为特色的教学内容,形成“做中教”、“做中学”的模块化教学模式。

本课程结合企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目标和教学条件的可能性。从高职学生择业、就业以及发展事业的需要出发进行教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每一章的内容分为“理论基础”和“实训园地”两大模块。“理论基础”重在突出应用性强,指导性高的基本知识,加强了企业文化的案例分析,学生通过一个个案例的讨论引发学生的思考,发展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让高职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直接了解和掌握企业文化的基本知识和本地企业现状,更好地增加学生企业文化的素养和知识,为今后的择业和就业奠定基础,更为学生进入管理层后谋求更在的发展空间提供可持续性的发展动力。“实训园地”突出实践内容。从本地企业文化个案探讨,职业意识训练、求职技能储备,阅读拓展四个模块进行训练。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操作要求,目的是有针对性的致力于训练学生求职和就业的能力,引领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反省、锻炼和积累经验,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认知、自我养成和自我工作的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求职和就业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广泛接触企业及其文化,让学生对照检查自己是否具有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内涵及怎样有意识地加强塑造自己喜欢的企业所要求的文化素质,以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与选择,使高职学生在毕业时更理智地择业和就业,达到成功求职的目标。通过这种“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动”中感知,在“做”中求知,在“用”中增知,形成了案例教学、情景教学为特色的技能教学模式。

二、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注重学习与实际工作一致性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改革正是基于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思想。“项目领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教学过程,改变了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师生工作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教学活动,经过教师布置项目任务,学生分组实施,成果展示,反馈评估几个阶段。企业文化与求职指导课程设计了“公司形象设计与展示”的项目,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公司的形象设计。从公司的发展理念、企业愿景、以及公司员工的形象设计,小组成员在这个项目的驱动下,通过分工合作,深入研究,讨论设计,初步设计出公司的企业形象,在设计公司的过程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与作用。最后把成果展示出来。这个过程让学生把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到项目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层层推进。并通过对项目的深入设计或扩展功能,来扩展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直到完成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注重一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由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目标明确,过程清晰,教学互动,工学结合,有利于培养主动型、创新性和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职业人才,使所培养的学生更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进而达到现代职业教育的目的。

三、探索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与职业性

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特点是学校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中指出:“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鼓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联合组织实训,为校内实训提供真实的岗位训练、营造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我院的各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企业文化与求职指导作为学院的公选课,注重了与专业实训课与实习课的衔接。从几个方面强化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首先,企业文化与求职指导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把职业素质养成、求职技能储备、企业形象设计等作为课程实训的项目,让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礼仪、个人形象设计的实训操作中初步形成职业素养,并在求职的模拟实训中初步具备就业技能,而在企业形象设计的实训中,学生更是通过对企业形象的设计,了解企业的内涵建设。这些实训操作让学生边学习边工作,在学习中强化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其次,企业文化与求职指导课程与学生的实习课程衔接,把课程的实践内容融入到校外实习课程中。我院各专业都是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组织教学。每个专业都有自己固定或不固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都安排至少累积一个学期的企业认知实习和顶岗实习环节。因此本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可以结合学生的企业认识实习和顶岗实习进行,让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注重了解该企业的发展情况、企业文化建设情况和职工的职业道德素质等情况,加深对本课程理论知识的认识。从而体现了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下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最后,企业文化与求职指导课程的应该进行校企合作开发课程。通过合作,把企业的理念、运作、制度等一系列内容引入到课程中。并在校内实训基地实现企业文化的灌输与执行。比如在校内实训基地里,按照企业的用人要求来选拔学生,利用企业的制度来管理学生,然后用企业的考评制度来评价学生。企业文化与求职指导课程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学习企业的规章制度,培养职业道德,这样在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中逐步“植入”企业行为意识,使学生逐步了解现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不断接受企业文化熏陶。这样才能实现到真正就业时的“零接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

2006.11.16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11)12号)[z]2011

[3]《浅析现代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课程开发模式及其意义》(刘红旗.《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6月第二期)

[4]《高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谢向英.《现代企业文化》2008年第20期)

上一篇:情境激趣 问题导学 下一篇:浅谈语文课程的美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