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

时间:2022-08-30 03:02:19

论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

摘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现代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现代化企业要实现现代化的管理,必须实施有效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本文首先分析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作用,通过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和原则的认真分析,最后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内部会计控制;会计信息;责任会计

1 引言

随着《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实施,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的重点问题。内部控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而内部会计控制则是内部控制中的重中之重。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一般来说面临着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二是如何协调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由于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是建立在内部协调性的基础上,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最基本的工作,同时,也是企业能够生存和发展的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尽管控制目标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但会计控制在内部控制系统中仍处于核心地位。

2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

2.1 保证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在企业内部的贯彻实施

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是企业进行合法经营的先决条件。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对企业内部的任何部门、任何流转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对所发生的各类问题进行及时纠正,有利于保证国家方针政策和法规得到有效的执行。

2.2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可以保证会计信息采集、归类、记录和汇总过程的准确性,真实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3 有效防范企业的经营风险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要达到生存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中枢环节,是防范企业风险最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手段。它通过对企业风险的有效评估,不断地加强对企业经营风险薄弱环节的控制,把企业的各种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

2.4 维护企业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

健全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能够科学有效地监督和制约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等各个环节,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有效纠正各种损失浪费现象的发生。

2.5 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

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可以利用会计、统计、业务等各部门的制度规划及有关报告,把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等各部门及其工作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企业整体的作用,以顺利达成企业的经营目标。通过会计控制的监督与考核,真实反映业务实绩,配合合理的奖惩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及潜能,促进整个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

3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

由于环境及企业前景的不确定性,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一个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具有按管理部门需要来保证执行经济业务和完成工作的职责,以及保证制度正确实施的有效程序。

3.1 恰当授权

一个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使所执行的每项经济业务都经恰当授权,或是一般授权,或是特定授权。一般授权规定批准经济业务的标准条件,特定授权包括严格的条件和有关具体人员。在企业组织中,最终的权利属于股东,并由其授权给董事会、高级职员和管理班子中的其他成员。管理当局依次授权给特定的个人或部门,使他们有权去执行某种活动。内部控制制度应按正确的金额,在适当的账户中,按经济业务发生的时期,提供相关资料。正确的经济业务记录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性的前提条件之一。

3.2 职务分离

授予某部门或某人去担任一项具体职责时,必须相应地扩大其在进行活动中的权利。授有权利和负有责任的人员承担着经营和保管的职务,不能同时担任记账的职务。在开展业务活动时,要使每项经济业务至少有两个不相容的人员或部门参与,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也使内部会计控制得以实施。

3.3 正确性检验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采用一切有效的程序来保证制度的正确实施,并保证所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完整性。常用的方法有:账户控制、复式记账控制、分批控制、定额备用制等。账户控制是检验正确性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应用复式记账,每发生一笔经济业务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用相等的金额、相反的方向、全面地相互联系地进行记录。建立分批控制,是特别适用于电子数据控制系统的一种程序,同时也能有效地应用于其他方面。一批经济业务不论在任何时候记录,或者以对数据不论以何种方式进行处理,都应对之建立控制数额。定额备用制是用来建立正确性控制的另一种方式。常用的例子是由保管人经常负责一定数额的备用现金。它还可以用于企业对分支机构或各部门的现金控制。

4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建立的原则

4.1 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

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当保证单位内部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工,坚持不相容植物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常见的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业务稽核、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

4.2 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置应涵盖企业内部的各项经济业务、各个部门和岗位,并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将内部控制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关键控制点。但并非控制点越多越好,一些理想的内部控制往往因成本过高而被管理当局弃用。因此,控制点的设置必须充分考虑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力争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4.3 合法合规性原则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必须遵循合法合规性原则,力求将每一项经济业务活动控制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

4.4 权责对应原则

即对每一个部门和人员,在授予权利的同时,必须明确其相应的责任。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权利,并且做到责任与利益挂钩,过失与处罚对等。

5 当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

5.1 会计核算体制问题

企业会计核算体制是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形式。随着经济责任制的落实和逐步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权限逐步作了调整,从而有效地调动职工当家理财的积极性,这就要求会计资料能够及时、准确地记录、反映、考核、分析企业内部各单位甚至个人履行经济责任,取得经济效果的情况,以便正确计算和处理奖惩问题。要达到这个目的,那种厂部集中核算或是厂部、车间两级核算的体制需要改革,应建立“责任会计”核算体制,即按经济责任划分的层次和部门进行预算和结算。

5.2 企业内部基础工作、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业务水平问题

扎实的企业内部基础工作、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是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保证。企业经济责任制的建立,对数据管理的要求更高、更准。从经营决策的提出、计划指标的制订,直到考核、分配,都必须以数据为依据。目前多数企业已经实现管理电算化,财务工作也已从“核算”向“管理”转型,但是不少企业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计算机操作水平不高,文化素质偏低,影响其管理监控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因此,有必要对企业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进行再教育,专业职能部门实行持证上岗,无合格证书者,不能继续从事相关管理和专业技术工作。

5.3 内部核算指标、内容问题

推行经济责任制,考核内部责任单位和个人的经济效果,要从提高经济效益出发,分解下达指标。为此,要建立一整套科学的内部核算指标体系,包括产量、品种、质量、成本、消耗、资金、安全、环保、科研等指标。要把这些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内部各车间部门甚至落实到人。这样使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和职工,都能通过自己的本职工作。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而广泛地参加理财、精打细算,会计核算也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从而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四)严格按照《会计法》办理会计事务

严格执行会计法规是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根本保证。会计人员必须按照会计法的规定,规范和加强会计工作。保障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企业财务工作为生产服务,推动经营、参与决策,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发挥作用。这也要求财务工作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监督企业严格遵守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和制度,严格控制不必要的开支,也要在财务上大力支持花钱少、见效快、收益大的生财之道。会计工作要充分利用会计资料,运用会计手段,经常预测生产经营变化对资金、成本、利润的影响,并采取有效措施、有效控制办法检查企业经营情况,及时反映、通报,提供经营决策的资料,以保证企业经营计划的全面完成,促使企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上一篇:浅议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构想 下一篇: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