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代园林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时间:2022-08-30 03:00:23

浅析新时代园林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发展下,以园林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为出发点,首先分析了目前高校园林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从园林专业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课外实践模式的改革两个方面,结合新形势、新背景,以及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出一些改革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同时,促进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园林专业;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5-0203-02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态旅游、城市化水平、园林城市的发展建设,人们对园林景观及居住环境质量的要求日趋强烈,相应的,园林专业毕业生的质量也成为越来越关注的话题。

目前高等院校园林专业的教学模式比较成熟,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仍有些现实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在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今天,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园林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培养更多的应用型园林专业人才,成为高校园林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目前园林专业培养模式的分析,结合新时代背景,对课堂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模式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意见和建议。

一、目前园林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园林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性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它具有十分明显的多元性特征。它是一门保持和创造人及其活动与周围的自然世界和谐关系的艺术和科学,核心是社会、生态与艺术三位一体,主要特征是规划设计、生态环境与人文社会并重。但是,目前在很多高校的园林专业教学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模式难掌握

园林专业在招生时文科生、理科生兼收,在教学中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遗传育种学、病虫害防治学等知识时,文科生觉得知识点深掌握不了,而理科学生觉得知识点浅很容易掌握,这让教师在授课进度、教学模式和实验实践的安排上难以协调,不管如何总会让一部分学生不满意,产生抵触心理。

(二)教学模式太单一

很多高校的园林专业仍存在单一的课堂理论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远远不能满足园林专业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考虑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开展教学活动,总是以“教”主体,剥夺学生“学”的空间,死板的课堂氛围,不给学生讨论空间,从而忽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太匮乏

首先是经费问题,在植物学、花卉学等专业课讲授或者实验中,需要购买实验材料,经费不足和实验室建设不完善严重制约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质量;其次是生产实践问题,园林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只注重理论,忽略了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生缺乏实践能力的平台,影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表达。

二、园林专业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调整培养目标,培养特色专业,强化品牌意识

园林专业课程大多数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其实践性、实用性非常强,人才培养目标应依据“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基本原则,以学校的特色专业为基础,在不影响学生课程安排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在植物配置方面,或者规划设计方面,或者预算管理方面某一方面的特长,既满足本科教学的需求,又向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发展迈进。

特色专业能为学校吸引生源以及企业单位的眼球,在激励的净重中抢到优势地位,获得政府扶持、企业赞赏、学生家长的信赖。因此,园林专业应该在办学过程中以培养应用型综合人才为主导,调整专业方向,加强实践创新,积极探寻高效的教学模式,发挥区位优势,跟地方政府、企业合作,服务于当地,为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办出特色专业。

(二) 以“教”为主向重“学”为主发展

传统教学模式都是从教师如何去教这个角度来进行阐述,忽视了学生如何学这个问题。这种转化的教学模式使人们认识到学生应当是学习的主体,由此开始了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的研究,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

园林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又多元化的专业学科,在教学中,采取“理论讲述—实践案例—总结提取—具体应用”的教学模式。首先把知识点系统的阐述,让学生明白重点与难点;然后在案例中,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既锻炼了团队合作精神,又提升了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能力;然后让学生自述汇报,再由教师点评,带领学生一起解决剩下的问题,总结经验,努力创新;最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系统的串联,应用到实际的项目或者课题中。

(三)单一教学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

教学不能单一性,不能只是任课老师一直讲授,不顾学生的理解与接受,一直灌输,要通过情景依赖式的知识建构、对于现实事物的多角度展示、对于学生发散式思维的鼓励,将能极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样的课堂多以讨论为常态,将单一性的教学转化多样性的课堂。由于知识信息获得的多渠道性、学生也可以在课前掌握许多课程知识,因此老师学生交流要保持开放心态,接受学生的质疑,老师和学生一起在讨论中求得成长。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也是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核心的。

三、园林专业课外实践模式的改革

(一)实行“校企合作”,创建产学研一体的培养场所

近几年各大高校的大规模扩招以及设计领域的市场化运作,都使原有的园林专业学生到设计院所集中实习几乎不可能。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要想寻发展,创品牌,培养应用型综合人才,校企合作是一个机遇,在抓好教育质量的同时,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为学校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双方带来“双赢”的局势。

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实践教学模式。需要学生具备以设计的眼光看待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基地教学紧密结合。学生除了完成正常的理论知识学习之外,还要在实践教学中熟悉真实的设计环节和全过程,并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回应与解答在真实的课题和工作环境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因此,校企合作应成为培养园林专业应用型综合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实行“导师制”,促进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目标

园林专业普通高校本科生教育,可以借用研究生的“导师制”,通过大一大二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在大三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选定专业发展方向,选择自己心仪的专业指导老师,然后指导老师以工作室或者研究所为平台,以实际项目或者课题为依托,指导学生在大三大四中专业学习,通过设计项目培养园林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导师制”的实践教学模式中,人数不宜过多,否则达不到真正实践的效果,指导老师可根据项目的大小或者方向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每个流程由1~2个学生负责,这样,既保证教师与学生充分交流指导,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导师制的建立能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连续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校时间的实践能力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新时代经济迅速发展,园林行业发展迅猛,园林人才的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如何培养出基本功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园林人才,是高校园林教育者为之思考的目标,高校要反思在园林专业教学上的不足,加强师资建设,创特色专业和品牌建设,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外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努力培养园林专业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滨谊.代风景园林的性质及其专业教育导向[J].中国园林,2009,(2):31-34.

[2] 余乐,姜宗庆,糜莉.新时期农业高职院校园林专业现状与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12-213.

[3] 欧百钢,刘伟,王敏.关于风景园林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格的思考[J].中国园林,2009,(1):5-9.

[4] 周干峙.试论中国风景园林建设的继承和发展: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序[J].中国园林,2007,(6):1-2.

[5] 朱祥明.风景园林教育的几点思考——从设计行业的需求谈风景园林人才的培养[J].中国园林,2007,(11):93-94.

[6] 夏晶晖.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8):37-39.

上一篇:基于结构元理论的房地产估价的模糊回归模型 下一篇:辽宁省城市竞争力分析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