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部不干预护理与传统护理的效果比较

时间:2022-08-30 01:28:42

新生儿脐部不干预护理与传统护理的效果比较

【摘要】 目的:观察比较新生儿脐部不干预护理及传统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产科足月分娩的新生儿81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0例与对照组415例,新生儿出生后,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不干预护理方法。观察比较两组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及不良反应(出血和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产后3~6 d,观察组脐带残端脱落的新生儿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11.28,P

【关键词】 新生儿; 脐部; 不干预; 护理

The Effect Comparison of Traditional Nursing with No Intervention Nursing in Neonatal Umbilical Region/HU Gui-zhen,HU Xian-yu,LI Yan-hui.//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20):104-106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he traditional nursing with no intervention nursing in neonatal umbilical region.Method:815 newborns of full-term birth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400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415 cases).After birth,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raditional nursing,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no intervention nursing.The shedding time of umbilical cord stump and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bleeding and infe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3 to 6 days after birth,the proportion of newborns with umbilical cord stump off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字2=11.28,P

【Key words】 Newborn; Belly button; No intervention; Nursing

First-author’s address:Shijie Hospital of Dongguan City,Dongguan 52329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0.035

脐带在胎儿成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满足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需要十分关键。在新生儿出生后,需剪断脐带。脐带剪断后,其愈合过程一般需要7 d左右,伤口附近会产生少量胶质分泌物,为厌氧细菌提供有利的培养基,加之新生儿抵抗力较差,厌氧细菌容易通过脐带残端创口侵入机体并引发脐部感染,甚至发展为重度脐炎(蜂窝组织炎及脐周脓肿),导致新生儿败血症、腹膜炎及化脓性脑膜炎等的发生,严重时可引起患儿死亡。因此,在产科工作中,新生儿脐部护理是医院产科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新生儿脐带处理的目的是以止血为主,预防感染,尽快使脐残端干燥及脱落[1-2]。新生儿出生后,常规结扎其脐带后,脐带结扎残端一般在结扎后7~10 d逐渐干燥并脱落,但值得注意的是,脐带血管仍需3~4周才可以完全愈合[3-4]。另外,由于新生儿脐部结扎的伤口是闭合的,这给厌氧菌感染提供了很有利的条件,因此厌氧菌感染也是引起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的主要途径之一[5-6]。新生儿脐部护理是预防其并发症的重要方法之一。为了观察脐部不干预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选择2013年7-12月本院产科的815例足月新生儿进行分组护理,以观察分析两种不同护理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12月在本院出生的新生儿815例,均为足月分娩婴儿,母婴无严重并发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新生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为400例,对照组为415例。观察组:男186例,女214例;体重3612~3886 g,平均(2827.4±24.5)g;胎龄37~41周,平均(38.9±2.7)周;顺产214例,剖宫产186例;Apgar评分8~10分,平均(9.5±0.6)分。对照组:男192例,女223例;体重3594~3904 g,平均(2847.9±21.7)g;胎龄37~42周,平均(38.8±2.9)周;顺产221例,剖宫产194例;Apgar评分8~10分,平均(9.4±0.8)分。两组新生儿出生时的胎龄、分娩方式、Apgar评分、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方法:在新生儿出生后,脐带根部及周围采用0.1%安尔碘常规消毒,距脐轮0.5 cm处应用灭菌气门芯进行结扎脐带,距脐轮1.5 cm处迅速地剪断脐带,残端血液马上用纱布挤出来,擦拭干净,并用2%的碘酊消毒脐带剪断的残端,断面待干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再用脐带布包扎。住院期间每日沐浴后需及时消毒脐窝及脐周围(75%酒精消毒),暴露脐带残端,等待脐带残端自然干燥,脱落。(2)观察组采用脐部不干预护理方法:结扎脐带的方法与对照组新生儿相同,即用5%聚维酮碘消毒脐部皮肤,脐带根部用气门芯结扎,在距结扎处1.0 cm左右剪断脐带,并挤尽残留血液,用碘配擦拭脐带残端及脐轮周围,不用纱布与外界隔离,充分暴露脐部残端,保持脐部干燥、透气;不用脐带布包扎,保留脐部残端气门芯,不清理脐带残端结痴,使气门芯与残端结痴一起自然脱落。告知婴儿家长脐部护理的重要性,护理新生儿前、后正确清洗双手,彻底消毒新生儿脐窝根部而不单纯消毒脐带表面,观察脐部的异常情况并避免尿湿脐部。两组新生儿在断脐时均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住院期间脐部未完全干燥或脐带未脱落者,出院后指导家长正确的脐部护理方法,做好电话随访并在儿童保健体检中做好跟踪工作。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及不良反应(脐部出血和脐炎发生率)的发生情况。新生儿脐炎的诊断标准:由于断脐时或出生后处理不当,新生儿的脐残端被细菌入侵、繁殖,发生急性炎症等临床症状体征。脐轮与脐周皮肤轻度红肿,伴有少量浆液性分泌物为轻度脐炎;脐部及脐周皮肤明显红肿发硬,脓性分泌物较多,常有臭味或伴有全身症状为重度脐炎。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版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比较 产后3~6 d,观察组脐带残端脱落的新生儿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字2=11.28,P

2.2 两组新生儿出血、潮红及感染比较 两组新生儿脐部潮红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脐部出血和脐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在胎儿未出生前,脐带是将母体营养从胎盘输送给胎儿的管状结构,在胎儿成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胎儿宫内生长发育十分关键。新生儿出生后,脐带的功能作用完成,需剪断脐带。由于脐带剪断后留下伤口,脐带残端失去血液供应后,将逐渐硬化、干枯并慢慢脱落。这个愈合过程一般需要7 d左右,伤口附近会产生少量胶质分泌物,为厌氧细菌提供有利的培养基,加之新生儿抵抗力较差,厌氧细菌容易通过脐带残端创口侵入机体并引发脐部感染[7]。轻度脐带炎者可出现脐周围皮肤水肿,分泌少许脓性分泌物,一旦处理不当则会持续感染,进一步发展为重度脐炎(蜂窝组织炎及脐周脓肿),导致新生儿败血症、腹膜炎及化脓性脑膜炎等的发生,严重时可引起患儿死亡[8-9]。因此,一直以来,新生儿脐部护理都是产科、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者及新生儿家长关注的焦点。如何做好新生儿脐部护理以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也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目前脐部护理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效果报道不一致。传统的脐部护理方法脐部感染几率高,其原因是用纱布绷带包扎脐部后使局部不透气,温湿度不稳定,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或粪便尿液污染时,若未及时更换尿布可导致脐部的分泌物增加,致使细菌入侵,从而延长脐带脱落的时间[10]。另一方面由于脐部受脐包的压迫,影响了新生儿的腹式呼吸,易引起新生儿腹部的不适,特别是对早产儿的呼吸有一定不良的影响。脐部渗出物与无菌纱布粘连,一旦得不到及时更换,使脐部处于潮湿环境,易发生感染而引发脐炎[11-12]。同时新生儿沐浴或大小便时也可能弄湿或污染脐部包扎的纱布,脐炎的感染风险提高。不干预护理方法对新生儿出生24 h内进行沐浴后,擦干脐部,用75%酒精消毒脐带断面及脐窝,1次/d,暴露脐带残端,不用包扎,保持干燥透气,防止细菌入侵,从而减少脐部感染,利于脐带早期脱落,更利于护理人员及婴儿家长的观察与护理;暴露脐部可节省医疗材料,简化护理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护理人力;护理人员也能抽出更多的时间来监测新生儿的情况,有利于护理安全,充分体现了以新生儿为中心的护理原则,提高了新生儿家属的满意度,这对减少产科的医疗纠纷十分有效作用。笔者认为新生儿脐部不干预的护理方法比传统的脐部用碘酊消毒、包扎法更胜一筹。

分娩是人类繁衍的生理过程,新生儿脐带自然脱落也是属于其中的一个生理过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正常情况下,残留的脐带逐渐干燥僵化,于1周左右脱落,创口在10~14 d才完全愈合[13-14]。本组研究中,产后3~6 d,观察组脐带残端脱落的新生儿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后7~14 d,观察组脐带残端脱落的新生儿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推测其原因可能是:不干预护理方法中,对新生儿出生24 h内进行沐浴后,擦干脐部,用75%酒精消毒脐带断面及脐窝后即暴露脐带残端,不用包扎,保持干燥透气,这样能有效防止细菌入侵,从而减少脐部感染,利于脐带早期脱落;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脐部护理方法,用纱布绷带包扎脐部,使局部不透气,温湿度不稳定,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或粪便尿液污染时,若未及时更换尿布可导致脐部的分泌物增加,致使细菌入侵,从而延长脐带脱落的时间。因此,在脐带残端脱落的时间上,不干预护理方法明显优于传统的护理方法。

新生儿出生后,脐带残端很快有细菌存在,传统护理方法是采用乙醇消毒加脐带包扎,但由于纱布、绷带包扎容易致伤口不透气,温度、湿度变化比较大,特别是纱布、绷带包扎包被尿液、粪便、脐部渗液、渗血或分泌物所污染后,家属往往不能及时更换,致使脐部残端伤口温度、湿度增高,局部不透气,成了细菌的培养基,细菌侵入,新生儿脐炎的发生风险提高。目前WHO对脐带护理方式的指导意见比较倾向“自然干燥法”,无菌断脐、无需包扎及消毒,提倡等待脐带自然干燥脱落。研究发现,新生儿出生后,断脐后不做处理,予以暴露脐带残端,并不会提高新生儿脐炎的发生风险[15-16]。本研究中,观察组新生儿脐部出血和脐炎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脐带自然脱落是一个自然的法则,而不干预护理方法顺应了脐带自然脱落的过程,遵循了这个人类诞生的自然法则。不干预脐部护理法能更快地促进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及脐部愈合,减少脐炎的发生,是安全有效的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临床实践证明,此法安全、高效、低耗、省时、节约人力和护理成本,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夏杰.新生儿脐部护理的临床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24):2236.

[2]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54-355.

[3]黄德珉,陈俭红.新生儿疾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354-355.

[4]文合群,冼肖媚,朱丽兴.暴露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7):899-902.

[5]李小花,朱亚萍,朱为.不同脐部护理在新生儿脐炎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9):62-63.

[6]宋红辉.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中的作用对比[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3):170.

[7]钟丽晖,徐芮.舒适护理理念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应用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2014,36(2):303-304.

[8]殷秀珠,陈小荷,胡善荣.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7):873-874.

[9]郭云芬,贺怀珠.新生儿脐部感染临床分析150例[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23):45.

[10]赖翠婷,麦桂霞,赖素丽.新生儿应用开放式脐部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358-359.

[11]徐东红.不干预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3):224-225.

[12]张燕冰,易亿.新生儿脐部护理改良法的效果评价与分析[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18(8):66-67.

[13]王秋菊.改良式护理方法对预防新生儿脐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4):206-207.

[14]王芝兰,郭庆玲.对比分析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方面的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1):109-110.

[15]郑瑞莺.不同护理措施对新生儿脐部愈合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22):3353-3355.

[16]董莉,卢敏,梁丽碧.新生儿脐部包扎法与24小时脐部暴露法的效果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4):27-28.

(收稿日期:2015-01-27) (本文编辑:王利)

上一篇: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喉罩麻醉的效... 下一篇:O2O刷客:一周能赚七八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