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最近发展区”的政治课班内分层教学研究

时间:2022-08-30 08:44:36

基于“最近发展区”的政治课班内分层教学研究

【摘 要】在当前实行的班级教学模式下,依据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实施班内分层教学,即根据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兴趣、思维特点、学习需要、学习动力等多方面的差异,把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次,并为不同层次学生确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的课堂问题、选择不同的练习题、安排不同的作业、命制不同的测试题并进行不同的评价,最终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 政治课 分层教学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两种发展水平,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换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地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分层教学模式正是根据学生现有的在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多方面的差异,把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次,并为不同层次学生确定与之相适应的学习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的课堂问题,最终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依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分层教学:

一、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体现分层教学

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需求的具体表达和集中体现,教师所确定的教学应该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目标定得过低,学生将没有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对学生来说就是无效的;目标定得过高,会使教学内容的难度过大,也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恰当的、科学的教学目标应是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这就要求教师要准确掌握全班学生的总体学习现状,同时要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具体学习状态,对少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降低学习要求,对少部分学习基础好学习潜能大的学生要提高学习要求,加强拓展训练,实现“低进高出、高进优出、优进特出”,让每一位学生在每一堂课中都获得应有的进步;要明确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并结合学生认知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课标的要求进行细化、分析和调整。例如:在教学目标设计中,知识能力水平较差的学生,可要求他们能初步掌握基本的概念、观点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完成一些基础性习题,而对知识面较广、能力较强的学生,重在要求综合探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内容的安排上贯彻分层教学

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提高认知水平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兼顾不同层次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在安排内容时要以中等学生为基准,兼顾两头,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安排好难易比例,有效地掌控课堂,让不同层次学生都不断进步,有所收获、体验到成功。比如,在讲解“矛盾”这一概念时,笔者先用生活中的常见实例,如利用“上下、高矮、长短、强弱”等来说明二者之间有对立着的相对方面。这样既降低了教学难度,又可增加抽象知识趣味性,达到深入浅出、分层推进的效果。

三、在课堂问题设计上巧妙分层设问、层层递进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产生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最具启发性,能有效地驱动学生有目的地积极探索。我们应艺术性的分层设问、层层推进,设问时必须明确问题的指向性,即每一个层次的问题由不同的学生回答,设计的问题组应有适宜的梯度,要使每一个问题既成为前一个问题的必然结果,又成为后一个问题的必要前提,通过问题的环节和内容,有序的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由低及高逐层发展,使得学生渐渐形成对知识的系统、完整掌握。

四、在练习、作业布置及考核上落实分层教学

练习、作业和检测不单是再现、巩固、理解、深化所学知识的手段,也是保持学生持久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与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相匹配的课堂练习、作业、检测题,可使学生体味到思维的快乐和付出有所回报的欣慰。例如,我们可按照训练题型多样化、内容指向性要强、区分度要较高的原则,设计三种层级的习题:基础性题目多是对应知识点的基本题,以实现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方法为目的;提高性的习题采用逐步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一种解法到多种解法等形式,以体现知识纵向深化发展的过程,使学生能力得以提高;拓展性习题旨在扩展知识面、沟通知识间多向联系和综合运用。

五、在学生评价上强化层次性和多元性

为最大限度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我们对学生在课堂、作业、考试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分层评价。如:对学生重在纵向评价、过程评价,以此激励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不断增强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信心与内在动力,以促进每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评价主体上实施多元评价,把学生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在评价方式上,对低层学生以表扬、激励为主,以培养兴趣、信心。

【参考文献】

[1]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上一篇:幼儿厌学“异军突起”案例的相关分析 下一篇:《食品添加剂》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