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30 07:40:50

浅谈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主要谈一下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语文教学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从不同的学科领域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性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获得情感体验为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程目标中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学习”。

由此可见,探究性学习在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中足何等重要,它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收集、分析、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情感体验,建构多元立体的探究模式都具有深远持久的重要意义。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探究性学习呢?关键在两点,一是注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注重文本探究,注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品悟、认同、升华的能力,注重立足文本,超越文本,回归文本。在文本探究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要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在探究过程中,要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中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二是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注重实践性探究,经常开展专题式的语文综合活动,注重在活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正确的人生态度。在活动探究中.要注重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的培养,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和创造力,要注重活动情境的设置和质性评价。

文本研究是指要回归语文学科的人文属性,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探究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能力。”在文本探究过程中,我们可以注重语言积累、语言体验、语言感悟、语言迁移、语言态度、语言品质、语言行为等方面的形成与转化,在引领学生探究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语感,内化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实践性探究是指在语文综合性活动中进行专题定向的探究,由探究者精心组织设计探究方案,广泛收集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在磨合整理以后进行交流展示,在活动探究中,指导者要创造良好的探究情境和氛围,要尊重探究者的人格和他们的探究自主性,要注意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要科学的评价他们的探究成果。探究过程中要注意组建探究小组,明确探究职责,选择探究方向,做好探究记录,总结探究经验。坡的《水调歌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艺术佳篇,在学习中,我们可以以”月亮”作为载体进行专题探究。

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因时制宜的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如《越巫之死》这篇课文,趣味性较浓,学生很感兴趣,我们就可以设计一些活动来满足他们的需求:①写一份越巫死亡病情诊断书;②写一份目击证人的口述实录;

③代越巫之妻写一份状;④代恶少年写一份申辩状;⑤代法庭写一份宣判书;⑥为越巫写一份挽联;⑦为越巫写一份墓志铭;⑧写一份有关崇尚科学、反对的倡议书;⑨为长篇小说《越巫之死》写一篇序言;④编一出《越巫之死》的课本剧并演出。

在语文综合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可因地制宜地根据校园特色、乡土特色、时局焦点、生活热点等情况精心组织一系列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与外延,如:①“我看超女”辩论赛;②“我为神六而骄傲”演讲会;③“洪战辉——我心目中的英雄”学习报告会;④“还我美丽的巴河”环境调查报告会;⑤”大别山——人间的天堂”旅游广告推荐会等,通过开展这些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和审美情趣。

总之,探究式学习既有别于接受式学习,也有别于研究式学习,它起于”知”,重于”行”,侧重在”行”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培植情感,研习高效的学习方法和行为养成。在探究过程中,要避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探究活动;同时,还要避免游

离其外的放任作风,在探究过程中要有前瞻性、预见性,能精心。

上一篇:小学生厌学情绪的分析及解决对策 下一篇: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的实践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