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筹资管理研究

时间:2022-08-30 06:43:27

独立学院筹资管理研究

[提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的办学规模与办学实力也在不断扩大与提升。在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的同时,独立学院也面临着严重的经费短缺问题。本文通过当前我国独立学院资金来源现状的研究,提出完善独立学院筹资管理建议。

关键词:独立学院;筹资管理;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0月21日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已从传统的“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水平与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为了达到教育部“二十六号令”对独立学院办学资格验收合格的要求,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各独立学院也加大了资金投入,用于扩建校园、添置各类教学设备、引进高质量的教学人员、提升办学水平。而随着独立学院办学规模的扩大与办学水平的提升,资金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已影响到部分独立学院正常的办学与运转。因此,通过研究当前我国独立学院的筹资管理模式与现状,探寻拓宽筹资渠道,降低筹资成本,提高筹资管理水平,从而促进独立学院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高效、健康的发展。

一、独立学院的办学与收入现状

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申请者)与社会力量(合作者,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和其他有合作能力的机构)合作举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是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如今全国共有303所独立学院,有本科在校生40多万人。在中国高校持续扩招的时代背景下,独立学院解决了普通高校教育资源紧缺的突出矛盾,提高了全国高等教育的入学率,是保证中国高等教育今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亮点。同时,随着独立学院的高速发展,其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所需的资金紧张问题也日益严重,特别是2008年教育部下发的《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即教育部令第26号文件的出台,要达到文件中“独立学院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的校园校舍,独立进行教学和财产管理、招生和颁发毕业证书”的办学要求,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扩建校园,兴建教室、图书馆等教学场所以及教学设施的购置,教学人员的引进;另外,国家对独立学院的财政拨款投入有限,以湖北省26所独立学院为例,省财政给予的拨款金额十分有限,且主要局限于学生奖助学金的个人补助拨款和少量的科研项目资金拨款。教师的工资津贴与学院的公用经费拨款几乎没有。

以上原因共同造成了独立学院教育投入的资金缺口巨大,筹资来源非常单一。大部分的独立学院只能依赖于学生的学杂费收入作为学校收入的主要渠道,部分学院的学杂费收入占到了学校总收入的90%以上。在目前中国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没有明显提高的情况下,独立学院的高收费标准必然影响到学生的入学率,在高校招生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而招生水平的下降,又反过来影响到学校的收入。

二、独立学院筹资管理现状

(一)筹资管理水平滞后,筹资渠道狭窄。我国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都没有设置专门的筹资管理部门,学校资金筹集管理的任务往往由财务部门兼任。一般而言,独立学院的财务部门,平时需要承担学生收费、账务报销、财务管理等大量的常规性工作,很少有专门的人员从事筹资管理;同时,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大多为财会专业毕业,缺乏筹资管理需要的经济、金融证券、工商管理、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无论是从工作精力上还是专业素质上,都很难胜任资金筹措管理的要求;另外,高校筹资的金额相对而言比较巨大,对筹措资金的运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校内外的多个部门,财务部门仅仅作为学校行政部门的一个机构,从管理架构与权力设置上,很难单独承担起筹资管理的重任。由于缺乏一个专门的筹资管理部门对整个学校的筹资管理进行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往往独立学院的筹资依赖于传统的银行贷款、引进投资方、职工集资等传统方式,不但筹资成本大、效率低,往往带来一定程度的财务风险。

(二)资金来源单一,过度依赖于学杂费收入。我国的独立学院目前绝大部分的收入来源于学生的学杂费收入,受近几年全国高考人数的持续下降的影响,加上国外及港澳台地区高校扩大国内的招生规模,独立学院的招生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在学生人数下降的前提下,为了保证学校的教育事业收入,只能提高学杂费标准,据《2008中国民办高校评价研究报告》披露,“我国民办大学本科专业人均学费是:理科约为11,100元,文科约为10,500元,远远高于公办高校,是公办高校的两倍左右。而过高的学杂费标准,对于很多家庭而言难以承受,只能选择不上大学或者拖欠学杂费。当前全国独立学院的欠费率普遍达到了10%~20%,按每个学校平均10,000名学生,生均学杂费10,000元/年计算,欠费金额超过1,000万元。对于欠费的学生,学校为了加大催缴力度,与考试、评优、发放毕业证等挂钩,部分家庭贫困的学生只能选择退学,从而使学校陷入了招生人数下降。提高学杂费收费标准,增大了学校的退学率和欠费率,从而影响到下一学年的招生人数的恶性循环之中。

(三)国家拨款金额有限,扶持力度偏小。虽然目前我国增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但是依然达不到国民生产总值4%的标准。国家财政对于高等教育的投入,主要侧重于211、985等重点部属院校,其次是各地公办的普通高校,最后才是民办高校和独立院校,投入的财政拨款呈依次递减的趋势。而地方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拨款也侧重于省属公办高校,以湖北省为例,给予独立院校的拨款目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奖、助学金及少量的生活补助,且每年拨款的金额和到账时间波动很大。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公室专题开展的问卷调查样本里,民办高校经费来自于财政的比例为5.4%,充分证明了国家各级财政对于民办高校和独立院校的拨款金额偏小。

(四)银行贷款受政策限制较多,筹资难度较大。公办普通高校可以将财政拨款用作风险抵押,申请商业银行的贷款,贷款后还能从省级财政部门获取部分还债资金用于偿还贷款的本息,因此贷款筹资较为容易,筹资成本与还款压力较小。由于独立院校的学校属性属于社会公益性组织,在办学期间可以依法管理和使用其财产,但不得转让和担保,无法使用财产抵押获取贷款,而独立学院的学杂费收入属于财政性资金,根据我国目前国库支付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办法,学杂费的收入全部要上缴财政专户,用学杂费收费权做质押贷款,商业银行承担的风险过大,往往通不过银行的信用评级。

(五)科研力量薄弱,产研学结合不紧密。我国独立学院快速发展的时期是2003年,距今不过10年左右,大部分的学校普遍存在成立历史较短,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尤其缺乏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和科研人才。目前的独立学院往往侧重于提升本专科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就业率与考研率,扩大招生数。对于科研不够重视,投入过少。不少学校没有或者只有很少的科研项目,科研的成果往往局限于论文数、著作数。应用型科研成果偏少,尤其缺少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专利型、科学技术转化型的科研成果。也没有自己的校办企业或公司,严重缺乏自我造血功能。

三、加强独立学院筹资管理的建议

(一)设立专门的筹资管理机构,提升筹资管理水平。高校资金筹集活动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活动,它需要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选择适当的渠道和方式,科学筹集、运作和再增值资金,研究涉及公共关系学、营销学、新闻学、广告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律等多学科的知识领域,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明显的经济利益性质。在这个层面上,与现代企业管理有着相似处。因此,引入现代企业筹资管理制度,来提升独立学院的筹资管理水平,是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总体上,要在全校加强筹资管理理念的宣传,培养职工的危机意识,从校长到基层教师,每个人都认识到筹资的重要性、紧迫性。

具体而言,就是将筹资管理工作从财务部门剥离出来,成立一个专门的筹资管理部门,指定由学校的董事会成员或校领导的一员负责,由熟悉高等教育规律,掌握了经济、金融、法律、营销等专业性的人员组成,对学校的筹资规划进行顶层设计、科学管理、长远规划,使筹资管理与学校的发展相适应,克服以往那种“缺钱找银行,贷不到款就集资“的临时性、盲动性筹资行为的缺点,在解决学校因教育事业发展而引起的资金紧缺矛盾的同时,降低筹资成本,提升资金使用效率、规避财务风险。

(二)加强学杂费收入管理,扩大学生资助体系。就目前的办学环境而言,学生学杂费收入依然是独立院校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根据目前中国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水平,独立学院学杂费收费标准的提升空间已经不大,要想进一步稳定、提高学杂费收入水平,一是学校要改善自身的办学环境,提升办学质量,打造特色专业,提高重点专业考研率、就业率,营造良好的社会声誉来稳定自己的招生规模,提高到校率,降低退学率;二是学校要提升学杂费收入管理水平,设立催缴学杂费的奖惩制度,激发教师催缴学费的积极性。对于恶意欠费、挪用学杂费的学生,加大诚信缴费的宣传力度,积极与家长保持联系,通过银行代扣代缴等方式加强收缴力度。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在学生事务支出项目中要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加大奖助学金、勤工俭学、困难补助的预算金额,尽量减少学生科、学生会等行政办公经费挤占学生经费的行为;三是学校加强与社会企事业单位、慈善组织的联系,通过实习顶岗、勤工助学岗位,获取各类奖励基金,增加学生的收入;四是积极帮助学生获取生源地贷款、银行各类贴息、低息助学贷款,解决困难学生读书期间的费用问题。

(三)国家应加大财政拨款金额,增强政策扶持力度。国家的教育主管部门应充分认识到,独立学院的兴办与发展,对解决高等教育资源短缺,提高我国受高等教育人数,提升国民综合素质,稳定社会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充分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精神内涵,在压缩行政开支的同时加大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教育投资的差距。应对现有的财政补助拨款制度进行改革,将对独立学院的财政补助拨款纳入到教育经费的预算中来,扩大财政拨款的范围,对于进行教学楼、学生宿舍、实验室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独立学院比照公办普通高校给予项目资金的支持。理清独立学院的办学体制,对于采用民营资本办学的独立学院,应鼓励“自主办学,自谋发展”,不再将学校自身的学杂费收入纳入财政资金管理的范围,允许学校用收费权做质押向商业银行贷款。参照体育彩票的巨大成功模式,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拓展多渠道的筹资方式,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发行教育彩票。既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增大了对教育的投入程度,也减轻了高校筹资的成本。

(四)拓宽筹资渠道,创新筹资模式。独立学院由于体制和政策上的限制,从商业银行进行流动资金或项目资金贷款相对而言比较困难,可以开拓新的筹资渠道,创新筹资方式。

第一,大胆借鉴西方私立大学的运营机制,建立独立学院募捐运营机制。在美国,募捐成为大学应对经费紧张挑战的重要策略之一。199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接受了惠普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惠莱特的3亿美元的个人捐款,1994年美国大学所接受的捐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占高校总收入的7%,独立学院可在筹资管理部门下设专门的募捐科室,加强与学校的校友和社会热心慈善人士的交流,鼓励对学校捐款办教育,也可吸收成功人士担任学校的董事会成员或名誉董事,设立学校的基金会,扩大募捐的范围。

第二,发行教育股票、教育债券。随着我国金融领域改革的逐步深化,特别是独立学院转设为民办大学后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种类型,在办学上有更大的自主性与独立性,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参照发达国家的营利性高校,发行教育债券或教育股票,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用于学校的发展,相对于传统的商业银行贷款,教育股票与教育债券的筹资方式更多样,手续更简化,偿还方式更灵活。

第三,充分发挥独立学院的人力资源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在假期开设多种培训班、进修班,拓展收入渠道。独立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举办学校,拥有一批高学历的教学专家,同时由于独立院校成立时间不长,教师队伍较年轻化,知识结构与社会发展相匹配,可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联系行政、企事业单位与社会团体,协调好学校本身的教学时间安排,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在寒暑假期间开展有偿培训服务,同时办学优质的独立院校也可依托如中医药、汉语言文化等特色专业,拓展海外市场,吸收留学生,抵消国内招生人数下降带来的不利影响,开拓学校的收入来源,优化收入结构。

(五)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密切学研产的联系,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独立学院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力度,引进高水平的科研教学人才,改革科研指标的评价体系,更加重视科研的应用性与成果的转化性,以教学促科研,靠科研带产业,密切学、研、产的联系,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专利技术与知识产权,将科学研究技术上的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依靠经济效益带来的资金投入到新的科研项目,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2008年中国民办高校评价研究报告.中国校友会网,2008.5.28.

[2]陈京,顾正纲.我国民办高校筹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2011.23.

[3]陈艳.对架构我国高校筹资组织机制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3.

上一篇:飞控系统半物理仿真平台通讯网络构建 下一篇:浅谈制造企业六源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