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在不同时期胰腺炎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时间:2022-08-30 06:38:20

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在不同时期胰腺炎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在不同时期急性胰腺炎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75例患者,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4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35例,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IL-6、IL-10、TNF-α的表达情况。 结果 与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L-6、IL-10、TNF-α比较,重症急性胰腺炎血清IL-6、IL-10、TNF-α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血清IL-6、IL-10、TNF-α随症状的加重而增加。 结论 血清IL-6、IL-10、TNF-α可预测急性胰腺炎的患病严重程度。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胰腺炎

[中图分类号] R5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7(a)-0071-03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常见的消化系疾病,大部分急性胰腺炎属于自限性疾病[1-2]。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或局部并发症,成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ereatitis,SAP)。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死亡率比较高,至今其发病机制仍没有完全清楚[3]。本组研究通过检测不同时期急性胰腺炎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其之间相关性的研究,进一步探讨新的炎性介质在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到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75例患者,其中男41例,女34例,年龄25~74岁,平均(53.4±16.7)岁,所有患者在症状出现后24 h内入院。所有受试者无胃肠、肝胆胰疾病、糖尿病、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轻症急性胰腺39例,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25~74岁,平均(54.1±18.7)岁;重症急性胰腺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25~73岁,平均(53.8±16.6)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诊断符合三条标准:①血或尿淀粉酶大于正常值上限的3倍。②急性上腹痛,具压痛。③ 胰腺形态学异常,胰腺肿大,呈弥漫性胰腺低回声(超声或CT检查确诊),患者血液检测血糖>11 mol/L,白细胞>16×109/L、谷草转氨酶(AST)>250 U/L、乳酸脱氢酶(LDH)>350 U/L。排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腹痛患者[4]。根据APACHE-Ⅱ评分以及Ranson评分或CT分级,APACHE-Ⅱ评分3分,具备临床表现和生化改变,但出现器官衰竭、局部并发症(胰腺坏死、假性囊肿、胰腺脓肿)为重症急性胰腺炎[5]。

1.3 各组患者血清IL-6、IL-10、TNF-α的检测

IL-6、IL-10、TNF-α ELISA试剂盒均由上海森雄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酶标仪为奥地利tecan Sunrise全自动酶标仪。患者确诊后立即取静脉血3 mL待血液凝固后,3000 r/min离心,提取上清液, 分装于3个试管, 冻于-70℃冰箱保存,按操作说明,严格操作待测血清IL-6、IL-10、TNF-α浓度。所测得的OD值都应减除空白值后再行计算,绘出标准曲线。根据样品OD值求出标本中IL-6、IL-10、TNF-α细胞因子浓度。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实验数据均使用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组间比较用t检验;用直线回归方程做两因素间相关性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清IL-6、IL-10、TNF-α浓度的比较

与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L-6、IL-10、TNF-α比较,重症急性胰腺炎血清IL-6、IL-10、TNF-α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L-6、IL-10、TNF-α相关性分析

轻症急性胰腺炎IL-6同IL-10呈显著正相关,Y=-4.443+0.033X, r = 0.963,n = 39,P < 0.01;IL-6和TNF-α呈显著正相关,Y=-1.445+0.047X,r = 0.834,n = 39,P < 0.01;IL-10同TNF-α呈显著正相关,Y=1.757+0.175X,r = 0.947,n = 39,P < 0.01。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L-6同IL-10呈显著正相关,Y=-4.467+0.032X,r = 0.954,n = 36,P < 0.01;IL-6和TNF-α呈显著正相关,Y=-1.475+0.067X,r = 0.884,n = 36,P < 0.01;IL-10同TNF-α呈显著正相关,Y=1.754+0.176X,r = 0.964,n = 36,P < 0.01。各指标随症状的加重而增加。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因为某些因素导致胰管阻塞、胰管内压突然上升同时胰腺血液供应不足等原因引起的胰腺急性炎症[6-8]。临床表现主要有急性上腹痛,腹胀和恶心呕吐,压痛反跳痛,腰肌紧张,肠鸣音消失或减弱,血、尿淀粉酶明显增多。大部分患者伴有胆道疾病。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和重症急性胰腺炎[9-10]。

研究显示,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主要因为致病因子损伤了胰腺外分泌部腺体中心的腺泡细胞,出现胰酶的活化导致胰腺自身消化,所以当活化的胰酶大量的通过血管进入体循环后可以对远处脏器造成损伤,并可促使多器官功能障碍。已有研究证实,胰腺炎全身损伤的更重要原因为全身炎症反应,胰腺损伤部位可以出现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以及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不但对胰腺局部组织造成损伤,同时还可由于炎症因子大量释放入血而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也是促使加重全身各器官衰竭[11-12]。

IL-6一种分子量为26 kD的蛋白质,由184个氨基酸组成,主要是成纤维细胞和活化的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可以促使B细胞前体成为产生抗体的细胞;IL-6和集落刺激因子协同作用促进原始骨髓源细胞的分化和生长,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裂解。IL-6是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能调节多种细胞功能,包括细胞分化、细胞增殖、血细胞生成及免疫防御机制等。IL-6与多种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它可以通过干预细胞的活动力和黏附性、血栓形成、肿瘤细胞的增殖及肿瘤特异性抗原的表达,从而影响肿瘤的进展。

IL-10是一种多功能负性调节因子,也是一种公认的介导免疫抑制的细胞因子,以同源二聚体形式发挥效应,抑制Mqo的抗原提呈功能及其细胞因子合成,可抑制Th1细胞应答及其细胞因子合成,促进B细胞抗体产生及增殖分化。主要由活化的B细胞、Th2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产生,它参与炎症细胞、免疫细胞、肿瘤细胞等多种细胞的生物调节,在严重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免疫、肿瘤等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13]。

TNF-α由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的一种小分子蛋白。TNF-β主要由活化的T淋巴细胞分泌,两者有相似致热性。大剂量呈双峰热。小剂量呈单峰热;TNF在体内外均能刺激IL-1的产生。不耐热,70℃ 30 min失活。通常与肿瘤细胞质膜特异性受体结合,在细胞表面形成帽状聚集而进入细胞沿微管移动与溶酶体结合,导致溶酶体破裂,释放出溶酶体酶而促使细胞自溶。已有研究证实TNF-α对多种肿瘤具有细胞毒和抑制生长作用,且对正常组织细胞没有影响[14]。

本组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血清IL-6、IL-10、TNF-α浓度的研究可以看出,与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L-6、IL-10、TNF-α比较,重症急性胰腺炎血清IL-6、IL-10、TNF-α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血清IL-6、IL-10、TNF-α随症状的加重而增加。可以看出,IL-6是一种重要的急性反应期炎症介质,可以刺激急性反应蛋白的合成,促进淋巴细胞成熟与分化,其本身还是一种内源性致热源,体的发热反应可能由血中IL-6水平升高所导致。而TNF-α是导致胰腺炎时胰外器官组织及胰腺损伤的主要细胞因子,胰腺炎发生也随即升高。他可刺激炎症细胞产生多种炎症介质和氧自由基,这些炎症介质及自由基释放入血后可进一步导致胰外器官组织及胰腺损伤。因此有学者认为TNF-α是胰腺炎症级联瀑布效应的重要环节[15]。笔者的研究显示,虽然两组患者均出现IL-6和TNF-α的上升变化,而且重症急性胰腺炎上升非常显著。

IL-10在组织炎症反应中也是重要的介质之一,IL-10属于细胞因子中的干扰素家族,研究发现内源性和外源性的IL-10均能在转录水平上强烈抑制IL-1、IL-6、IL-8、TNF-α、GM-CSF、G-CSF的合成。研究认为IL-10主要是通过NF-κB的DNA结合能力,或抑制IKK的激活,从而抑制NF-κB启动相关前炎症因子基因的转录。笔者的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发现IL-10的水平显著升高,但由于同时存在高水平的IL-6和TNF-α,因此此时血清IL-10抑制炎症作用不明显,机体多处于一种抗炎或促炎均活化的免疫紊乱状态,即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特别重症急性胰腺炎,容易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

研究显示血清TNF-α与IL-6浓度在SAP时显著升高,笔者观察到IL-10呈显著正相关,这样可以比较好的预测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研究显示,随着病情加重,三组血清因子同时升高,且变化趋势相似,对急性胰腺炎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综上所述, 急性胰腺炎的炎症反应过程与血清IL-6、IL-10、TNF-α关系密切,三者均参与急性胰腺炎的炎症反应,可联合检测,预测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细胞因子的免疫机制和网络作用是及其错综复杂的。因此认识急性胰腺炎全身性症反应病对其深入研究进行阐明对揭示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Malangoni MA,Martin AS. Outcome of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J]. Am J Surg,2005,189(3):273-277.

[2] Takeda K,Takada T,Kawarada Y,et al. JP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medical manage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J]. Journal of Hepato-Biliary- Pancreatic Surgery,2006,13(1):42-44.

[3] Zhang XP,Tian H. Pathogenesis of pancreatic encephalopathy in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J].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2007,6(2):134-140.

[4] 邹晓平,顾超,刘明东,等.三种临床评分标准对急性胰腺炎预后的评估价值比较 [J].中华消化杂志,2007,27:32-35.

[5] 刘岩,路筝,李兆申,等. APACHEⅡ,Ranson和CT评分系统对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评价的比较[J].胰腺病学,2006,6:196-200.

[6] Schafer C,Tietz AB,Goke B. Pathophysiology of acute experimental pancreatitis:Lessons from genetically engineered animal models and new molecular approaches [J]. Digestion,2005, 71(3):162-172.

[7] 覃奉道.35例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体会[J].内科,2012,2:148-149.

[8] 潘俊文.大黄辅助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观察[J].内科,2012,6:636-637.

[9] Venneman NG,Renooij W,Rehfeld JF,et al. Small gallstones,preserved gallbladder motility, and fast crystallization are associated with pancreatitis [J]. Hepatology,2005,41(4):738-746.

[10] Vege SS,Baron TH. Management of pancreatic necrosis in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J].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5,3(2):192-196.

[11] Enrique DM,Juan M,Laura S,et al. Cytokine genotypes in acute pancreatitis association with etiology,severity,and cytokine levels in blood [J]. Pancreas,2008,37(3):295-301.

[12] 吴裕林,卢榜裕.早期间断腹腔灌洗联合抗生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的影响[J].微创医学,2012,7(5):457-462.

[13] Granger J,Remick D. Acute pancreatitis:models,markers,and mediators [J]. Shock, 2005,24 suppl 1:45-51.

[14] 徐毅晖,陈垦,崔淑兰,等.促炎和抗炎因子在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18):1912-1918.

[15] 李兆申,潘雪.胰腺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12: 2521-2524.

(收稿日期:2013-04-28 本文编辑:郝明明)

上一篇:透析管路侧管上的安全帽替代肝素帽的研究 下一篇:超选择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