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情感,实施有效教学

时间:2022-08-30 06:14:08

【前言】激发学生情感,实施有效教学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性质”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利用已经准备好的“10厘米,7厘米,8厘米,以及16厘米”的小木棒中的“7厘米,8厘米,以及16厘米”三根小木棒,进行构建三角形图形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动手操作性的实践活动中,发现这三根木棒拼不出...

激发学生情感,实施有效教学

摘 要: 学习情感作为学生能动探究新知内容、主动解决问题的“助推器”和“剂”,是学生开展有效学习活动的重要思想保障。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学生情感发展实际,协调有效教学要素,使学生在积极情感作用下开展合作、探究和创新等学习活动。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学习情感 有效教学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实施者,其内心具有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多变的情感态势。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需要良好的内在情感作为思想保障。同时,学生产生和形成良好的学习情感,能够对学习活动的深入推进和学习效能的有效提升,起到强化和推动的积极作用。传统教学活动未能实现情感教学目标要求,其根本原因就是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处于被动从属地位,内在情感受到压制,进行应付式的学习活动。而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关注学生的内心情感,倡导学生“快乐学习”、“愉快学习”。因此,让学生带着积极情感有效学习,已成为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之一。我现结合教学实践,对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情感激发的策略和方法进行简要论述。

一、创设激感的适宜情境,培育学生乐于探知的学习情感。

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探知、不断前进、不断发展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情感,克服困难的坚定信念。但由于初中生情感发展具有曲折性和反复性,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激发。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注重沟通交流,实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情感世界”,帮助和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将情感“转嫁”于探知活动。另一方面要利用教学情境的激励作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特点,设置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情境,通过生活性、趣味性、生动性,以及历史性的教学情境设置,使学生“乐于探知”。

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性质”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利用已经准备好的“10厘米,7厘米,8厘米,以及16厘米”的小木棒中的“7厘米,8厘米,以及16厘米”三根小木棒,进行构建三角形图形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动手操作性的实践活动中,发现这三根木棒拼不出三角形。这样学生产生了好奇心,乐于探知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激发。

二、提供获取真知的学习时机,培育学生勤于实践的学习情感。

动手实践学习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培养、逐步树立的发展过程。学生在探究解答问题过程中,需要克服认知困难、解题瓶颈、解答疑惑等诸多问题,在此过程中,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情感。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发挥学生主体能动作用,设置具有典型特点的数学问题案例,提供学生进行问题分析、探究和解答的学习时间和探究空间,让学生在自身努力和教师指点下,享受到探究实践活动所带来的“成果”,形成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情感。

例题:ABC中,D是BC边上的中点,且AD=AC,DEBC,DE与AB相交于点E,EC与AD相交于点F.若S=20,BC=10,求DE的长.

这是教师在讲解“相似形”知识内容时所设置的一道例题。教师设置该问题的初衷是培养和教会学生进行相似形判定的方法要领。因此,教师在解答此题活动中,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开展问题解答活动。学生在分析、解答该问题案例条件过程中,认为该问题解答的关键在于“利用三角形相似的性质”,解题时可以采用如下方法:“方法一:作AMBC于M,FNBC于N,由问题(1)、(2)结论可得S=5,FN=2,再由==可解得DE=;方法二:作AMBC于M,由CD·AM=10,解得AM=4.再由=,可得DE=;方法三:作AMBC于M,则有==,所以S=S=,于是由BC·DE=,解得DE=.”此时,教师对学生得出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进行总结分析,给予肯定性的教学评价,最后让学生进行问题解答活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活动,不仅掌握了进行类似问题解答的方法要领,而且领悟了“劳动创造价值”的真谛,其探究实践的学习情感得到有效增强。

三、搭建创新求特的思维平台,培育学生勇于创新的学习情感。

思维是数学学科的“艺术”,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智力发展和学习能力水平的重要体现和展示。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忽视学生创新求特意识情感的培养,导致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意识和内在情感未能得到有效锻炼和提升。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将激发创新精神作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首要条件,设置具有发散特性的数学问题,鼓励和指导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思维活动,通过学生联系性、整体性、发展性的思维活动方式,实现发散问题的有效解答,逐步形成创新思维的积极情感。

如在“二次函数”习题课教学中,教师设置了如下问题:“已知函数y=x,y=x+bx+c,α,β为方程y-y=0的两个根,点M(1,T)在函数y的图像上.(1)若α=1/3,β=1/2,求函数y的解析式;(2)在(1)的条件下,若函数y与y的图像的两个交点为A,B,当ABM的面积为1/12时,求t的值;(3)若0

总之,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的培养,需要教师外在的引导和学生内在的自感双重作用才能实现。

上一篇:论绿色语文课堂的构建 下一篇:大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