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绿色语文课堂的构建

时间:2022-07-02 04:14:15

论绿色语文课堂的构建

摘 要: 和谐社会需要绿色教育。构建绿色课堂既是教育改革的目的,又是培养健康人格、创造美好人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拥有和谐、生态、绿色的课堂,一直是所有教师的追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目标的达成情况却不尽如人意。作者结合多年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及语文教学的经验,提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构建属于和谐的、生态的、绿色的教学课堂。

关键词: 绿色语文课堂 学校文化建设 师生关系 课堂节奏

创建和谐、生态、绿色的课堂,一直是所有教师的追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目标的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很多老师为此苦恼。我结合多年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及语文教学的经验,总结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构建属于自己的和谐的、生态的绿色的教学课堂。

一、重视学校文化建设

文化与教育密不可分,文化是教育的基本内核。课堂不是单独存在的世外桃源,它与学校的整体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环境必然对小环境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重视学校文化的整体建设是必要的。文化可以塑造国民的性格、精神和思维方式,其影响是深刻持久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推进整体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为师生提供更广阔的天地,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使师生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生活、工作与学习。同时,以文化为向导,对全校师生的思想意识进行尽可能的统一,达成一定程度的共识,为所有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同时,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可以全面陶冶师生的心灵,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可以通过契合实际的校训,以及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培养目标、拥有自己的校徽、主题雕塑、创办校报等来打造独特的校园文化。使全校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与熏陶,从而促进和谐、生态、绿色课堂的建设。

二、建立绿色的师生关系

具体到实际课堂中,就只存在两类人,即教师和学生。这两部分的人如果处理不好关系,其课堂效果就可想而知。教师是个体,学生是群体。这就对教师在构建绿色师生关系中提出相对较高的要求。教师必须确立有教无类的教学主张,去关注、尊重每一位学生,不能厚此薄彼。教师的爱应该是一种“泛爱”,必须做到公正无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教师所有的活动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起点,以学生的发展为终极追求。教师实际上应当成为学习环境的创设者、学习过程的参与者、问题讨论的设计者、思考方向的引导者。教师不能总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由一人来操纵整个的课堂。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朋友,将学生放在平等、民主的位置上。尽量将关爱、微笑与鼓励带进课堂。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不同程度的阻碍,当然也就不可能有绿色语文课堂的存在。同时,学生也应该理解、尊重、信任教师。要达成这一点,实际上还有赖于教师做到对学生宽严相济,即教师在心态上要平和、严而有度,在行动上对学生细心关怀。只有建立起和谐、绿色的师生关系,在课堂的教育教学中才会有师生的和谐共振,并为最终绿色语文课堂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堂教学的节奏要充满美感

这是一个为部分教师所忽略而又十分重要的问题。爱因斯坦说过:世界上最有力量的是节奏。物理学科的教师对此可能会有更深层次的体会。当然,我们的理解与接受不能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而应该将其推而广之,应用于更广泛的教学实际,为课堂教学服务。

节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①音乐或诗歌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②比喻均匀的有规律的进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说某首诗歌或曲子的节奏很美。对艺术作品是这样,对课堂教学同样如此。一堂富有节奏感的课堂,对教师和学生无疑都是一种美的享受。在充满美的享受的课堂,心情自然是轻松愉悦的,学习效果不言而喻。长此以往,必然会在教学上取得巨大的成功。

课堂教学节奏,首先表现在语言上。富有节奏感的话语就如同一首和谐的音乐,在美的旋律中,可以让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久听不厌,自然不会出现个别学生上课走神的现象。其次,课堂教学环节要充满张力。一阴一阳谓之道。课堂教学应张弛有度,动静结合。既给学生聆听与思考的时间,也给学生讨论、交流的空间。课堂教学中明快的节奏,促使学生精神振奋,舒缓的节奏让学生心态放松。如此一张一弛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语文学习应当是自由的、快乐的,这同时也是生命成长的体现。绿色课堂既有传统教育的精华,又融入现代教育的思想。一堂绿色的语文课堂,对所有的参与者来讲都是一种享受。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加强自身修养,通过绿色语文课堂的构建,使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

上一篇:数学知识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下一篇:激发学生情感,实施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