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的卸责意图

时间:2022-08-30 05:23:53

垄断的卸责意图

公交线路一定要由公交公司无限期经营吗?如果公交公司服务不令人满意,消费者有要求更换服务者的权利吗?以前,这样的疑问一直没有下文,现在,深圳消费者有了肯定的回应。深圳交管部门将打破公交线路经营终身制,实行考评制,服务不合格的公交公司将不能继续经营,严格进行末位淘汰制。

我们身处一个契约社会,契约关系到个人利益与社会秩序的保障。有一种观点认为:无论什么契约,一订下来,卸责的意图就存在。不同的契约安排会有不同的卸责意图,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一方违约卸责造成另一方损失的行为,就在于契约中详尽的惩罚条款。

政府、公交经营者、公交消费者三方,签定了两份契约,政府与公交经营者的契约,是希望经营者为市民提供与政府投入相符的服务水准;公交消费者与经营者的契约,是期待自己的纳税支付有良好的服务回报;服务成为连接两份契约的基点,也是关系公交经营者自身发展“存亡”的根本所在。

公交线路出现公交司机乱开、乱停、不按时发车等服务问题,正好反映了公交经营者的卸责意图――用比较差的服务质量,换取更多的市场利润。而之所以此问题成为顽症,又可归根于公交线路的垄断经营。契约丧失了最基本的退出条款,不就成了“免责契约”吗?

现在,政府意识到:必须改变政府与公交线路经营者之间的契约,打破公交线路的终身制,服务不达标,将线路以招标形式交给服务优质的企业经营。这属于公交公司的内部竞争阶段。但这种内部竞争,还属于竞争的初级阶段,因为竞争被约束于一个较狭窄的范围内,还只是服务“较差”的公交公司经营权转向服务“较好”的另一家公交公司,作一个最极端的假设:如果现有的公交公司服务都无法令消费者满意,怎么办?

一个越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其公平与效率的平衡程度越高。从上海的公交改革经验来看,公交线路吸引民间或外来资本进入,其实就是为公交经营市场“创造”更多的竞争者,企业的进入与退出自由,只有公交经营权不变。政府将公交经营权以招标的形式,让“价”高者得。这“价”就是企业所能提供的服务质量,评判权掌握在消费者手中,一旦消费者对现有企业的服务不满意程度达到一个峰值,这条公交线路的经营权就重新招标。这种动态的、充满竞争气息的自由市场机制,不正是对公交服务的最好监督与制约手段吗?

见微知著,这个看似简单的市场原则,还可以“套用”于更多的公共服务领域:比如以“国计民生”名义而把持垄断的铁路、航空、盐、烟草,都完全可以摒弃所谓的“专营”、“专卖”等垄断外壳,让市场真正开放,让民众真正享受到公平竞争下提供的更高效率与优质服务。开放市场,破除垄断,天塌不下来。

上一篇:请客 第7期 下一篇:蚕食麦地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