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焦躁 第8期

时间:2022-09-04 03:03:13

社会焦躁 第8期

一份“七成人认为现在就业比十年前更难”的社会调查报告,映射出在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压力越来越大。调查中,公众对贫富分化、就业、社会保障三大领域的拷问,专家们对此的分歧与舌战之激烈,都充分表露了社会的多元化、复杂化、无解化,目前,我们找不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贫富分化”是市场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当少数人拥有社会资源的主导权时,他们会天然地倾向于把这种优势对比不断拉开。从住房“就是为富人造”论,到盛极一时的“廉价劳动力符合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定位”论,再到银行“优质客户服务,劣质客户收费”的“转型”,都是强势者力图把经济资源占有权转化为舆论话语权、社会管理主导权的表现。这是让大多数“穷人”难以接受的。

就业难的挫折感正从“4050”下岗人员、民工、中低学历者扩散到“2030”青年、高学历者。社会变革中旧的“保护壳”(传统的单位从属关系)被打碎了,新的“安全阀”(社会保障、劳资谈判所必需的工会等维权途径)却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焦虑的种子在发胀,面对就业压力和失业危险,人们必然变得焦躁不安起来。

社会保障带有典型的社会资源二次分配色彩,部分意义上通过社保资金的缴纳和调剂,有职业和劳动能力者为无职业和劳动能力者(老人)埋单,高收入者为低收入者埋单。如今社会保障体系的“挂一漏二”,等于将大多数最需要社会保障的无职业和劳动能力者、低收入者排挤在外,造成隐形的二度“贫富分化”。

由此可以看出:风险社会本质上需要一个完善的制度,尽可能消除“可抗力风险”的隐患,让人们只需承担不可抗力风险。但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制度的不完善让人们得双重风险一肩挑。

同时,现代社会风险的加剧促进了人们理性化能力的提高,理性能力的核心在于一种可计算性与可预期性。人们必须不断地通过计算与预测来规避风险以提高自己的安全感。这使得人们在面对“富于命运特征的事件”时,总会陷入周密的计算与考虑之中,而且,理性越充分,对风险的预估就越高,也就越感到焦虑。

上一篇:官赖之害 第8期 下一篇:霸王保单:祸后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