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文明的记忆与延续

时间:2022-06-23 02:58:14

龙山文明的记忆与延续

1928年4月4日,年仅28岁的清华学子吴金鼎大驾光临山东章丘龙山镇。在一块叫做“城子崖”的高地上,他弯下腰来捡起几块陶片、贝壳、兽骨和石块。正是他这弯腰一拾,龙山文化及龙山文化研究的大门由此打开。

龙山文化研究为吴金鼎成为我国第一代考古学家的至尊地位奠定了基础;对国家而言,它补充完善了中华民族从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证据。吴金鼎的发现证明,至少在4800年以前,山东章丘龙山镇这块土地上,就存在着一个由东夷人组建的国家。这个国家当时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妇女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而且这个社会不仅农业昌盛,手工业也相当发达。东夷人制做的陶器,代表着当时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右边那幅描述远古东夷人的历史画面里,位于一男一女正中央的,便是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gui,规)。

这个“”,本是用来烧水做饭的炊具。所以倒水的口子(术语称作“流”)呈现鸟头状,并且左右还镶嵌着两只鸟的眼睛,非常逼真。由此可见,东夷族先民的图腾崇拜是玄鸟。这个“”的三条腿,做成了女性的状态。由此可见,母系氏族里女性所具有的崇高社会地位。遥想当年,龙山的东夷人不仅幻想着能像鸟一样自由地飞翔,同时还对哺育种族的女子充满了真诚的敬意。细细品味,这个“”的艺术造型,真算得上集浪漫主义与实用主义于一身了。4800年后的今天,这个鸟头乳腿的三足“”,已经作为山东章丘市的城标。

中华文明犹如一条大河,龙山文化犹如一缕小溪汇入河中。《中国名胜词典》介绍说:龙山文化“是黄河下游地区直接承袭大汶口文化发展起来的古文化之一支,以素面磨光黑陶为主,盛行三足器”。“龙山文化堆积厚约3米,内涵丰富,延续时间较长”。如果亲临龙山观光的话,你会发现龙山文化堆积最厚处可达5~6米。这种文化堆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灰陶文化期,下层是黑陶文化期。这里发掘出的大量黑陶器皿,制作非常精良。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将以龙山文化命名的“城子崖遗址”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尔后,山东章丘市又在龙山镇建起了“城子崖遗址博物馆”。龙山出土的黑陶器皿品种繁多,簋、、鼎、瓮、盂、罐、壶等不一而足,尤其惊人的还有篦子。这说明4800年前的先人,已经会蒸熟食物来吃了。当然,龙山文化说到底是母系氏族的文化,尽管黑陶三足器为其典型特征,但裙钗胜过须眉的“龙山特色”,还是在许多地方都有精致的体现。比如图中的陶、陶(yan,演)、陶鬲(li,厉),这三样陶器的九条腿,都呈现出丰硕的女性的造型。

同样是黄河流域中国黎明期的历史,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的文化,称为“彩陶文化”;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的文化称为“黑陶文化”。它们都构成我国史前文化的典型特征。龙山黑陶陶胎最薄的地方,仅有0.2毫米,与一张纸的厚度相差无几。如此高妙精湛的工艺,世所罕见。因而有国外的专家赞叹说:龙山黑陶是“远古地球文明最精致的制作”。可喜的是,龙山黑陶的制作技艺,被龙山的后人们完整地继承发扬光大了。中国龙山文化研究院的闵伟先生制作了一件黑陶编钟。

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位女词人李清照就是山东章丘明水镇人,她生于1084年,卒于1155年,今年是她去世850周年。850年后的今天,当地人用传统的陶艺为李清照造像,以表达对她的真诚敬意。

上一篇:碰撞与融合 下一篇:请客 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