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故事与神话故事中的想象之辨

时间:2022-08-30 03:54:05

童话故事与神话故事中的想象之辨

问:童话故事和神话故事都有想象,它们一样吗?教学时都采用创编想象帮助理解,可以吗?

答: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常采用对自然物作拟人化描写的手法,情节曲折神奇、生动浅显,以适应儿童心理爱好和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而神话则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语)它反映出的是远古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性的理解。一般情况下,童话中的想象是有意为之的,是由生活中的某一物象、情感生发开来,创造出来的。而神话中的想象主要是幻想,是无意为之的,是远古人以为大自然就是那样子,英雄人物就是那样子的。其创作基础是现实的,而创作方法则是浪漫的。

教学时,不必要求学生理解这二者的区别,但教师应考虑运用恰当的方式进行引导。教学神话故事运用对比想象,可能更适合。

有位教师教学《女娲补天》(人教版三年下册),设计了如下几处想象与朗读:

1.师:“天哪,太可怕了!天塌下一大块,天地间是什么样悲惨的情景呢?”

生:(略)

师课件出示天崩地裂惨状,再通过简笔画展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深沟、山冈、熊熊大火、洪水、许多人。

师:想象人们怎样求救,情况如何越来越危急。

生激情朗读(多种形式的读)。

2.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思考:①女娲为了把天补好做了哪几件事?②女娲遇到了哪些危险和困难呢?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师:(贴女娲图)为了找齐五彩石,女娲跳进了波涛汹涌的大海……还到哪里去找呢?可能遇到什么艰难险阻呢?

生:(略)

引读课文相关内容(略)

3.师:炼石的“五天五夜”,你的脑海里又出现了什么画面?

4.师总结全文,领会女娲精神。

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固然体会到女娲爱人类的精神,但难以感受到到神话故事的神奇色彩。对比《淮南子・览冥训》中的原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火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苍天补,四极正;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我们可以发现,女娲的神力的确非常人可比。她对百姓苍生的爱是借助四方面神力成就四大功德而体现的。虽然改编后的课文只选了补天部分,但女娲的神力犹在,如寻找五彩石,神火冶炼,神奇泼补等。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对比想象:五彩石是怎样不普通的石头?在到处是洪水、天火的情况下如何能找到一眼清清的泉水,找到纯青石?即使后世有人说五彩石是矿物石,成分差别那么大的矿石能在同一区域找到吗?在冶炼水平低下的远古时代,到底是什么神火成功冶炼了五彩石呢?天地之间距离那么遥远,女娲往上一泼,就补好了,该是怎么样的“一泼”?

此时,对比想象的重点不在于想象,而在于对比,在于让具备现代科学常识的学生多与文本进行几个回合的比较,领会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体悟神话人物的传奇色彩。

当然,教学时也可以不局限于课文,通过适当拓展,阅读不同国度同一类型的神话故事,让学生在更大范围的对比想象中领悟神话的神奇。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辛铭)

上一篇:语文教育与学习型社区的推进 下一篇: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误区与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