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故事性别角色与儿童社会性别的建构

时间:2022-08-11 08:58:24

童话故事性别角色与儿童社会性别的建构

一、童话中的性别书写与角色定性

《格林童话》中女性空间布局的“性别刻板印象”对幼儿性别角色形成的影响,从古至今的童话故事,不难发现故事中的女主人出现的场景以及随之出现的道具,基本都是在室内而且其中家庭居多;而男主人公则恰恰相反,大多是在室外。这与传统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几乎吻合。《格林童话》所包含的“性别刻板印象”分别体现在对男女主人公的外貌、性格包含所处的空间布局与才干的描述上。固定的女性空间布局是《格林童话》诸多故事中所展现的“性别刻板印象”的第一个传统倾向。

例如:《无所畏惧的王子》里,主人公“王子”自小就不愿被束缚于王宫的高墙深院,而是具有探险精神,勇敢坚持出去闯荡大千世界,这潜移默化地给人们一种男性无所畏惧、具有冒险精神的信息。后来,王子在面对比自己强大的巨人时毫不畏惧,并用实际行动证实了自己“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的实力,获得了更强大的力量,又凭借勇敢和机智降伏了众魔,赢得了姑娘的芳心。格林兄弟这样塑造男性形象,无形中是对王子等一类男性独立、勇敢、冒险的一种肯定。有人曾经研究发现,《格林童话》中女性固有的职业角色只有两种:家庭主妇和女佣,这就无意识地意味着女性应该要固守在家庭。与我们女性职业的固定单一相比,男性职业就相对比较丰富:教父、裁缝、地主、鞋匠、牧羊人、军医、士兵、樵夫、商人、猎人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女性的社会角色,促使原本那些美丽、丰富多彩、满腹经纶,具有各种潜力的女性不敢走出家庭。

格林童话故事中体现了这种经济形势,表达勇敢、英勇的利剑、弓箭等工具,代表生产力的白马、老黄牛等,无一不体现男性权威的绝对性,男性成为土地等重要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和总控者。女性出现的地方不是在厨房,就是在花园等生活中处于劣势群体的角色或者跟环境息息相关。童话总是无意识地把女性群体放置在家庭中整理家务,养育孩子,抑或者是在一些人的庇护下偶然偷偷出去活动。男性则被塑造成勇敢坚持,具有冒险精神与探索能力,大胆走出家庭为了自我、家人、国家的利益勇于献出生命,最终赢得爱情、权利、金钱等。

《格林童话》中女性的外貌、性格特征的“性别刻板印象”对幼儿性别角色形成的影响,“男才女貌”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当今社会形容男女最美妙的词汇,这也源于童话故事中对男女主人公的外貌、性格c才干的描述,女性在《格林童话》中总是被突出年轻貌美的外在形象、温柔顺从的性格。

二、在童话中科学建构儿童的性别意识

儿童通常在5到7岁的时候开始表现出了一种性别守恒,不仅认识到自己的性别,而且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不会因为名字、服装或行为的变化而变化,然后逐渐发展到别人身上。可见,3到6岁是儿童性别角色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性别角色的获得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社会化的结果。父母的引导、幼儿园的教育以及大众传媒的影响等,都会直接影响儿童性别角色的形成。其中,童话作为目前幼儿园、家庭、父母教育的一种喜闻乐见的媒介,对幼儿的性别角色的影响起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张晓风在《安徒生童话全集》里说过:“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他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细味过安徒生,那么他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煌……”,作为同一时期的《格林童话》也是一样,是陪伴一代又一代孩子的睡前故事,也是他们长大后萦绕心头的回忆。

提到《格林童话》首先你肯定会想到《白雪公主》《小红帽》《灰姑娘》《莴苣姑娘》等广为人知的一些故事,然而这些你记忆里的女孩已经超过了“200”岁了,正是由这对德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格林兄弟对德国民族特色、地域风情的故事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完成,让这些女孩的形象传遍全世界的。《格林童话》充满了趣味性和娱乐性,对培养儿童养成真、善、美的良好品质有极大的意义。对儿童性别意识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透过《格林童话》中各式故事的讲述,以性别角色的眼光了解故事背后性别意识的深层内容可以发现,格林童话对男女两性性别特质、性别角色和性别规范行为的描述,为儿童提供了一种示范性榜样的作用,说白了就是一种模仿。童话所提供给儿童的一种性别期待,则强化着儿童对作品中的性别观的认同,稳固着儿童的传统性别意识,使儿童不自觉地趋同于童话中的性别符号,并用它来指引自己的行为活动。

综上所述:3到6岁是儿童性别角色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父母的引导、幼儿园的教育和大众传媒中例如本文研究的童话中性别角色刻板印象,都直接影响着儿童性别角色的形成。但是,在进行其研究的时候,我逐渐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当务之急,是如何去解决它。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的迅速提升,典型的那种性别角色观念已经不适合时代的要求了,越来越多的女强人出现,社会分工变得越来越模糊,从而在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中出现了一个新型的词汇:“双性化”。在这个领域,我认为可以在此篇的研究上继续进行深入,从而为儿童良好的性别角色的形成做出贡献。

上一篇:作业设计优化的实效性 下一篇:绘本教学融入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