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适合华人的心理治疗

时间:2022-08-30 01:26:00

文化与适合华人的心理治疗

【关键词】 文化;适合文化;心理治疗;本土化;华人

中图分类号:R749.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11)004-0241-03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1.04.001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4):241-243.)

1心理治疗配合文化时需要考虑的层面

文化精神医学的发展,帮助临床专家或学者们开始注意并意识到,心理治疗的施与要考虑患者的民族背景及文化习俗。过去临床专家或学者们论述配合文化的心理治疗时,只偏重技术上如何调整的讨论,包括:如何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与病情做适当的了解与诊断;如何处理言语上的不同或隔阂而进行沟通了解;如何建立适当的医患关系;如何选择适合的治疗模式及辅导的目标等。但是要真正讨论如何施行配合文化的心理治疗时,还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与考虑[1]。

1.1 临床技术上的调整

指如何配合社会背景与文化习俗及期待而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具体包括:保持配合文化的适当医患关系;跨越言语的困难而进行合适的会谈与沟通,并且施行恰当的解释与指点;选择适当的辅导模式等。这都是技巧上的选择与调整。就好像针对患者的年龄、性别、智商、性格、病情等因素而调整辅导的技巧似的,辅导者也要针对患者的文化背景来采取所需的具体而技术性的调整。

1.2 现实因素的考虑与配合

心理治疗的施行不能脱离现实进行。由于每个社会有不同的现实条件,包括经济水准、交通情况,人们对心理治疗的了解程度,社会提供的医疗系统、医疗保险制度等,都会无形中左右心理治疗的操作。心理治疗要考虑并配合社会的条件而给予适当的调整,包括辅导的时间、次数、收费等。

1.3 有关学说的调整与更改

心理治疗要依靠心理与行为的学说,包括对心理问题与精神病理的了解。可是目前多数学说都是西方学者根据他们的社会情况与临床经验而创立,不一定适合东方社会,所以还需要进行修正与调节。所谓学说上的调节,就是要去探讨与考虑文化因素会怎样左右心理治疗所牵涉到的学说问题。包括:人格发展,性格的形成,病理的表现,求医行为的选择,辅导的机制等。为了深入探讨这些理论上的问题,就要从各个方向去探讨与文化有关系的因素,包括传统性的思维、民俗性的想法、集体的价值观念等[2]。

1.4哲学上的考虑

到底怎样的精神状态才是健康的,怎样的心理情绪才是成熟的,并不能单靠医学的知识来回答,还得参考哲学上的思维。哲学思维比较抽象,但是很重要,涉及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如:从文化的立场探讨什么是健康的思维,什么是成熟的心理与卫生观念,什么是适当的人生目的等,都是比较根本的问题。因为,这些哲学上的思考会直接或间接地左右心理治疗的性质、方向与最终目标的关系。

2特殊性心理治疗的创立或引进

谈到配合文化的心理治疗,马上会令人想起如何创立本土性的特殊心理治疗,或引进其他东方国家的特殊心理治疗模式而加以更改。下面就若干情况进行讨论。

2.1 快速综合疗法的创立

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根据当时精神医学界的统计,神经衰弱症是中国内地最普遍的精神疾患。因此,为了配合当时社会的需要,如何在短期内快速地治疗为数众多的神经衰弱症患者,以便促进社会的生产与工作的跃进,是医学上的课题。因此而创用了“快速综合疗法”。其疗法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理疗及体疗等相结合,以综合方式、以快速治疗为目标,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施行[3]。

这种治疗方法,在某种程度上说来,其作用是给患者提供了短暂性地“文化暂停”(culture time-out)或“文化假期”(culture holiday)[4]。即让因长期高负荷工作而有心理压力的患者,以需要治疗的理由而获得短期的休息,脱离工作环境,获得数周的“假期”。经过辅导,帮助患者获得如何应对过分工作而导致的紧张与疲劳、如何放松心身应付压力的认知与体验,并且学会处理问题的适当方式。

2.2 森田疗法的引进

在20世纪80年代,正当大家对心理治疗感兴趣,想弥补“”期间心理治疗工作被停顿的空白时,日本的森田疗法(Morita therapy)被介绍到中国内地,在各地相继推广使用,并有个案报告[5-6]显示其有良好的疗效。森田疗法快速流行起来的原因,可能与当时的背景有关,但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原因,即:森田疗法的基本哲学是根源于禅道,而禅道思想源于中国,因此容易被华人接受[5]。另一个原因是森田疗法的操作简单,刚学习者都容易去操作,不像分析性心理治疗那么复杂,还要懂得深厚理论与施行经验的关系。最后一个原因是,当时日本的森田疗法协会,不但派人来介绍,还提供经济上的支持,鼓励大家推行森田疗法,可以说这是一个不能忽略的现实原因。

森田疗法在日本本土并不很畅行,只有几个大学与私人机构的医疗单位在推行,很多日本精神科医师并不感兴趣。至于在华人社会里,森田疗法的效果如何、将来如何发展,是值得探讨与思考的。单单引进并模仿其医疗操作是不够的;单靠少数患者的医疗效果而报告治疗结果,是不符合学术要求的,所以还有待系统的、客观性的研究。

2.3 道学认知疗法的创用

道学认知疗法是为了适合华人而创立的本土心理治疗[7]。在创始人领导下,一批学者与临床专家首先研究道学处世养生法的精华与特点而列出“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少私寡欲,知足知止;知和处下,以柔克刚;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的要意,用来透过认知的过程来辅导患者的思维、态度与生活方式,以应对生活里所面对的挫折与压力。由于其治疗的哲学要点与辅导重心是帮助求医者建立超脱过分的欲望,因此也被称为“超脱治疗”。

相关研究显示,对那些具有强迫性格、竞争性格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在其恢复期间受其辅导很有帮助[8]。换句话说,老子超脱的哲学观念,对向来过于认真而事事求全的老年患者,可以发生特别的作用,能消除或使其放弃过分想竞争的生活态度,进而改善心理健康。

纵观世界各地曾创立的特殊心理治疗模式,有的是凭治疗者的个人想法、灵感或其特别性格而被创立,如法国的梅式(Mesmerism)疗法,美国的尔哈(Erhard)辅导训练,日本的内观疗法;有的是经由社会或文化的情况,应着时代的需要,而被创立与尝试,如中国的快速综合疗法和日本的森田疗法;有的是依靠有系统的理论基础而被开始运用,如欧美曾经很流行的精神分析。这些被创立的心理治疗模式,有的只能短期存在,随着治疗者的消失而不再存在,经不起历史的考验;而有的至今仍在使用。换句话说,在心理治疗学界里,特殊性的心理治疗模式被创立并不是稀罕的事情;但是是否有坚固的理论基础、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是否配合文化的背景,这些决定了其能否存留或被广用。

3 心理治疗本土化的意义

最近许多学者都谈到心理治疗要“本土化”的事情,很关心如何施与配合文化的心理治疗。可是到底本土化的实际意义是什么,需要仔细的推敲。

3.1 心理治疗在文化上的意义

心理治疗的功能与作用很广泛,从文化的立场上,可以说心理治疗有以下文化上的特别意义及作用[4]。

(1)澄清正常、健康、适应的定义。从精神医学的立场说来,关于我们的精神是否健康,可有4种依据而做判断。一是依靠专业的立场,二是根据统计结果,三是随功能表现,四是社会的准绳。即由社会与文化的立场而决定其思考与行为是否正常或伪常。心理治疗在文化上的首要意义,就是治疗者站在社会与文化的立场,而给求助者澄清什么是正常的想法、合适的适应,什么是健康的心理状态。

(2)强化文化上的价值观。每个社会都有其比较被强调的对人对事的看法、态度、价值观念与信仰,被总称是其主流的“文化”,是社会成员依循的生活方式。这种文化上被尊重依循的价值观念,透过家庭里的子女教养、国家的教育系统、社会的传播等方式而传递与维持;而心理治疗,也参与其传递文化的作用。不管是哪种辅导模式,其医疗的中心思想与目标都是帮助求医者加强该社会里主流文化所注重的价值观,以适应于所处的社会环境。

(3)补救与更改社会认为“非适应”的情况。有些心理或行为是当地社会所不赞同或不能接受的“非适应”心理或行为状态。而心理治疗的创立,是针对其非适应的问题与情况而企图补救或改善,是替社会补救问题的医疗操作。

(4)供给文化上的“假期”。与上述相反,有些辅导操作,乃是为求医者提供在平常生活里没有的机会,让他们趁机摆开社会的压力及文化的要求,能随自我的要求与欲望选择生活方式。

(5)提供与文化不同的适应方式。更进一步的说来,有时心理治疗的目标是协助求医者去摆开社会与文化的约束,而去开拓新异的方法来应付所面对的困难或问题;而其所采取的新异方法,可能是与主流的文化系统不相同的。也就是说,帮助求医者能以比较广泛的角度与范围去寻找可解决问题的方向。

(6)督促文化上的交流与检讨。即利用医疗者与求医者间持有对人对事不同看法与见解的情况,彼此相互交流与沟通,督促求医者能站在文化的角度来检讨自己,了解自己的行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自我心理的成熟性。

可以说,心理治疗的意义很多,如:精神分析认为是在处理阻抗作用,协助患者去处理意识境界所不能接受的情结;认知治疗是企图更改患者非适应性的看法与见解;婚姻或家庭治疗是改善婚姻与家庭环境里非适应性的人际关系。单从文化角度说来,就如上述的,也有各种不同的文化上的治疗意义。总之,应随情况的不同而发挥各种不同的功效,以达到不同的治疗意义,而非很单纯、呆板性的操作。也就是说,并没有一个统一性的辅导模式,能提供整个社会所需的心理治疗的需要。

3.2 心理治疗要本土化的范围与要点

为了配合文化,多半要考虑如何随着文化背景而与患者沟通、解释与诱导。但是其辅导的本质及治疗的方向,有时是配合文化;有时是与主流文化不同,甚至相背才可达到补助、诱导的效果,并帮助求医者扩大其思考的角度,从中去选择适合自己应对与处理问题的方法。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或多文化的社会。即使过去曾经强调是单民族或单文化的社会,也随着现代化的进展、沟通与交通的发达,旅行与移居的增加,与外在文化的接触等而在变化,逐渐趋向于,多民族与多文化的社会。因此,如何配合文化而提供适当的精神医学的工作,成为大家所逐渐体会到的实际需要[9]。特别是心理治疗,牵涉到人的心理,更需要考虑如何从文化的角度作必要的调整,为患者提供适合文化的心理治疗[10]。针对华人习俗提供适合其文化的心理治疗,以促进心理卫生,是我们当前的一个重要的专业任务[11]。

参考文献

[1]Tseng WS.Psychotherapy for the Chinese:Cultural adjustment[M]∥Cheng LYC,Baxter H,Cheung FMC,eds.Psychotherapy for the Chinese:II.Hong Kong:Department of Psychiatry,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1995.

[2]Tseng WS,Chang SC,Nishizono M,et al.Asian culture and psychotherapy:Implication for East and West[M].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2005.

[3]李从培:快速综合疗法的创用与回顾:社会文化与时代背景及临床经验的探 讨[M]∥曾文星.华人的心理与治疗.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380-387.

[4]Tseng WS,Hsu J.Culture and Psychotherapy[M]∥ Marsella AJ,Tharp RG,Ciborowski TJ,eds.Perspectives on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9.

[5]崔玉华.日本森田疗法在中国施行的经验与检讨[M]∥曾文星.华人的心理与治疗.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635-654.

[6]李成淘,靳陶聪,刘志云.门诊森田疗法治疗神经症16例[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9,3(2):67-68.

[7]杨德森.中国人的心理与中国特色的心理治疗[M]∥曾文星.华人的心理与治疗.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22-38.

[8]朱金富.传统思想与心理治疗:临床上的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42-107.

[9]曾文星.文化精神医学:理论与运用[M].台北:水牛出版社,2006.

[10]曾文星.心理治疗:文化与配合[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11.

[11]Tseng WS.Psychotherapy for the Chinese:Cultural considerations[M]∥ Lin TY,Tseng WS,Yeh EK,eds.Chinese Societies and Mental Health.Hong Ko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2010-08-17收稿

上一篇:神经症优化治疗方案的特尔菲法研究 下一篇: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的执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