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实验实训管理理念与建设

时间:2022-08-29 10:54:41

浅谈高职院校实验实训管理理念与建设

摘要:高职院校以培养适应于生产实践的高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而实验实训室作为实践教学的组织、实现场所,无疑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实验实训教学是培养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因此,加强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丰富实验室职能,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验;实训;管理理念;校企联合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6-0000-02

一、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管理理念和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性高技能人才,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求有较宽的专业理论基础,更要有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要能够树立运用高新技术,创造性地解决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中的技术问题。实验实训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纽带,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高职院校实验实训改革

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以适应学校的发展。转变实验实训教学管理体制,将以单门课程或单门专业开设实验和设置实验的模式,向以科学或专业大类开设实验和实训教学中心的模式转变。实验实训教学改革,要以建立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前提,把实验实训教学改革融入到整体教学改革中。实验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

三、实验实训室与实验员的管理

(一)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实践场所

实验员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高职院校科研,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多个教育发展的主流,随着高职院校改革的深化,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学生普遍增多,实验室是学生进行实践学习,能力培养和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与教学质量及科研成果密不可分。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内涵,建立健全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

(二)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离不开各种规章制度,它是协调实验室各方面工作的依据

以人为本,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关键在于实验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实验实训管理工作非常繁复,不仅涉及到对各种人员(包括实验老师、实验室人员、学生)的管理,包括固定资产、实验耗材、实验文件、仪器设备等和管理。因此对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都有全面和明确的规章制度,使各种相关人员在管理工作中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要随着工作环境的改变或实验室的改变做到经常更新,这样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能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采用现代化管理模式,高职院校实验应该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实验室进行管理,提高实验工作效率和效果。加强实验室队伍的建设,在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中,实验队伍建设最为迫切和重要。

四、创建规范化的实验实训室

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上一般都强调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在教学上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其最终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实验室作为实验实训场所,显然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这一任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积极探索实验室的运作机制和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职能,创建规范化的实验室。

(一)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为各项实验实训提供可靠地硬件保障是各高职院校教学基本建设任务中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和学校的发展。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应用性技能人才,实验实训室的主要功能是一方面时作为实验实训课的教学场所,另一方面还承担着科技推广的功能。根据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实验实训室的硬件建设中,必须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建设规划。作为高职院校,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设计开发能力,因此,在建设实验实训室时,可以把实验实训室分为两大类:基础实验实训室和专业实验实训室。

(二)调整实验实训室的功能,转变实验实训教学管理体制。改变原先以单门课程或单一专业开始实验和设置实验室的模式,转向以学科群或专业大类开设实验室训教学中心的模式,以达到充分利用资源的目的。各学科群或专业大类必须认真协同合作,详细沟通和整合实验要求和实训内容,制定详细而有条理的实验规范和实训要求,确保实验实训室在功能上有保障,在利用效率上有明显改进。

五、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强调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然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绝不仅仅是建立几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就能解决问题的。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向得到深层次、全方位的培养,就需要把他们的实验实训场所也放到校外,放到企业生产一线,加强与企业的互动与合作,建立丰富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据北京某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调查,大学生实践能力差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实验实训基地(尤其是直接设立在各行业企业的实验实训基地)能够及时有效地对接企业的用工需求与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就接触企业的生产、管理实践,从而有目的地提高自己的学习和实践能力。

六、推进校企联合深入发展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离不开生产实践一线的企业的支持和合作,加强校企合作,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有效途径。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企业平台,切实有效地发挥实验实训基地的功能。

(一)原有的校企合作模式中很多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做的不够的地方。比如很多高职院校与企业或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致力于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但实际上往往只是学校单方面积极。一方面学校不仅要给实习企业一定的实习经费,还要“祈求”企业的技师能传授给学生更多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企业又担心学生由于没有实践经验,从而影响正常的生产活动,因此,多数企业都是消极被动地应付学校的要求,实习效果当然就不够理想。

要解决这种表面上合作,实际上却没有什么效果的状况,须得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要从国家教育方针的角度出发,尽快建立高等职业教育法规体系,促进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合作;二是政府要切实加大对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提升学校内部自有的实习实训基地的服务能力,为校企衔接提供必要保证;第三,校外实训基地要以服务求发展,融教学、实训、培训、研究、生产、服务于一体,利用自身的理论和技术优势,主动为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提品研发、技术推广、员工培训和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通过科研立项,帮助企业完成工程改造,为企业开发科技产品,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最大限度地利用自身先进的设备、良好的实训场地,面向社会开放,实现社会资源的社会化,提供多方位的服务;第四,要实现校内外实训一体化。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承担并有效落实了学生基本技能的实验实训、综合操作技能实训和毕业设计(或综合实践),为校外顶岗实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而校外实习基地能够促进学生巩固技能,接触行业最前沿的技术信息,能够有效促进产学互动。因此,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要实现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要重视校企合作办学,强化校企合作理念,增强合作意识。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更多的是体现在实训操作的职业技能培训方面,所以不能仅把实验室当成普通的教学辅助单位,而是要充分认识到,实验实训室是从事教学或科学研究、生产试验、技术开发的教学或科研实体,是进行人才和科学研究的基础和保证。无论是校内实训,还是校外实习,都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必须充分加以重视,只有重视了,才能把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搞上去,

七、小结

总之,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发展直接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加强高职院校实验实训的建设和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在当前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要求下,改革实训实验的教学手段,积极推进实验实训教学系统的建设,是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充分认识高职院校教育的特点,加强对实验实训的管理、改革和创新,保障实验实训教学顺畅、有序、高效地运行,促进高职院校整体教学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兴伟.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5,8

[2]陈宁宁,郑育华.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7

[3]苏沛群.浅谈高职院校实验室的开放[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6

[4]]陈凯宏.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6

[5]刘一兵.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

上一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探析 下一篇:浅谈铁路信号TDCS系统网络安全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