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地图在高校课程教学应用分析

时间:2022-08-29 10:03:02

概念地图在高校课程教学应用分析

摘 要:引入概念地图的定义及特征,以实际课程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分析了概念地图支持学习的优势,论述了概念地图作为学习工具在教学中的意义。

关键词:概念地图;课程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2-0000-01

一、概念地图内涵及特征

概念图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康奈儿大学诺瓦克(Joseph D.Novak)教授等人提出的。概念图是一种组织和描述知识的工具,它包括概念(通常被包含在圆形或方框内)以及概念或命题之间的关系,通过两个概念之间的连线显示,连线上的词语具体指出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概念地图的首要特征是用层级结构的方式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在概念地图中,概念是用层级结构的方式来呈现的。其中,最广泛、最一般的概念置于地图的上端,次一般和更具体的概念按等级排在下面。特殊知识领域的层级结构根据知识应用或思考的情景而定。概念地图的另一个特征是交叉连接。交叉连接用于表示概念地图中概念之间的关系(命题)。交叉连接表明了呈现在地图上的某些领域知识是怎样相联系的。

二、概念图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分析

在实际的教学中每一章、每一节的知识点都可以用概念图的方式来表示,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来实现知识点的相关关系,及知识点之间层级关系。以下将根据《电子商务概论》中的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这节的知识点为例来分析概念图运用于教学的优势。以知识点ISO/OSI参考模型与TCP/IP的参考模型的比较为例,两种教学方式的对如下:

(一)传统的教学方法的教学过程

(二)运用概念图方式的教学过程

三、两种教学方法运用效果比较

(一)传统教学教学效果

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的整个课堂过程中,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老师所讲授的知识,自己思考的时间很少。学生采用的记笔记的方式也和老师的板书大体上相同,都是将知识点以线性的方式记录在笔记本中。本节课结束后,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只能有笼统的概念,不能具体说出本课的关键性知识点。课后要从新记忆所学的知识如果按笔记本的记录方式来复习,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掌握所学是知识。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不能很好的把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融会,将知识进行分类比较记忆。学生记忆知识点大都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使记忆的知识点没有头绪不利于长期性记忆。

(二)运用概念图方式教学效果

采用概念图讲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形象的图形有相当高的兴趣,通过图形的演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老师通过图形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学生可以将前后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如在讲解图.1ISO/OSI参考模型与TCP/IP的参考模型的比较中就可以将TCP/IP的模型的相关知识进行复习记忆。将前后知识紧密结合,提出有创意的问题,并通过老师的引导解决问题。学生将老师课件的图形进行打印,放置在对应的章节中便于复习。也可将课件的内容打印装订成册便于查找。课后学生对本堂课的知识点还能有系统的了解,如果要再次记忆本堂课的知识,学生利用笔记再加少量的时间就能掌握所学的知识。

(三)概念图运用于教学的优势

通过概念图教学的整个过程及课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得出概念图用于教学的几点优势:首先,通过图形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通过概念图的形式可以将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在教授的同时通过图形的形式可以刺激学生的大脑,强化对知识点的记忆。第三、通过概念图的形式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概念图作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它通过特定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获得概念,形成知识体系。也就是说,它并不是完全把概念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新的概念。它即可以使教师在设计或教某个单元知识之间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可使学生和教师形成一种民主讨论的课堂气氛。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完成模式图作为学生的一种行为目标,使他们把学习当作解释的过程。在完成概念模式图的过程中,体现了教学双方建构个人知识、并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反思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陈通.概念地图在中职电子线路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电子制作,2013(13):163.

[2]吴鑫园,刘省权.概念地图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时代,2009(08):59-61.

[3]赵柏树.基于概念地图的教学模式构建[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05):87-90.

[作者简介]李玲(1982-),女,重庆人,硕士,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

上一篇:水稻施肥量与施肥时期试验研究 下一篇:浅谈人防信息化系统建设